馬晶照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我國的茶文化最早始于農耕時期,并在儒家、道家的影響下不斷的發展自身最終形成了就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并在中國歷史上發出了璀璨的光芒。現如今茶文化在發展中還豐富了新的含義包括采茶、炒茶、種茶等,對于傳統文化更是進一步豐富了華夏文明的進步。近年來我國為了進一步宣傳茶文化堅持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傳統茶文化活動和旅游業,致力于將優秀茶文化在新一代年輕人中得到傳承并不斷發展。
在我國茶葉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我國地理遼闊,56個民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同地理環境、民宿習慣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例如最早發現茶葉的羌族,在用茶上表達出對自然的崇尚和遵守禮儀的茶文化特點,以茶作為媒介更好的表現出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又如潮汕地區針對泡茶又有著自己特點,如泡紅茶會用白瓷杯、普洱茶會用紫砂壺,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又如鐵觀音是潮汕地區人們喜愛的一種茶葉,沖泡后色澤金黃味道甘醇。又如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喝下清苦卻又回甘,香氣持久讓人聞了仿佛沉醉其中。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茶文化對當地和社會都有著特殊的意味,但是當代對于人們對于茶文化了解甚少,尤其是青年人更是了解不足。為了促進我國茶文化傳承和發展對茶文化傳承和發展策略進行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茶文化在每一個中國公民的心中都有著重要作用,但是在茶文化的傳承發展方面卻無法像繪畫、音樂等從小教育和學習。同時茶文化也很少在課堂上進行系統的學習,這就造成了茶文化傳承存在阻礙。茶文化和我國的民俗傳統有著緊密關系。如布朗族的茶文化靈活多樣,能夠作為食品、藥物,甚至是布朗族男女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在每年的祭祀典禮中都會通過祭祀從茶樹中求得庇佑。因此茶文化的傳承要從小抓起,在學習和接觸過程中學習茶文化知識,堅定的做好茶文化的傳承者。
中國是茶的起源地同時也是孕育文化的土壤。在古代就有許多文人墨客在生活中就有飲茶的習慣,并且許多古詩詞、書畫也都有對茶葉的描寫,并將其最為身份的象征。如今茶文化更加具有內涵和特點,和傳統文化結合成為更具有時代性的文化,更能讓其他國家了解中國的優秀文化。茶在人們生活中經常食用,但許多人也盲目跟風對茶并沒有了解。在對茶文化的宣傳和傳承的過程中國家和政府也沒有提出好的策略,缺少相關政策的實施茶文化傳承則出現了斷層問題。
隨著我國加入WTO以來,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國家之間的貿易也更加頻繁。中國的優秀茶文化正不斷走出去并和西方文化相接軌,國外也有大量的茶客學習茶文化并將茶作為日常飲品。同時國外的茶飲也進入了中國并在市場中出現,我國的人民也在接受西方國家茶文化的改變。我國的青年人追求個性化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大多數認為開罐即飲方式更加方便,泡茶需要較多的流程和時間需要等待,因此年輕群體更傾向于選擇接觸國外茶文化。
在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結合了不同新的民俗和特色,但在新一代的傳承和發展特色文化中如何做到兼收并蓄、去偽存真,本文提出幾點針對性措施。
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能夠更好保護茶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對具有獨特地域文化的茶文化,有關部門更應當重視并給予政策支持。例如為了更好的傳承武夷巖茶的文化和內涵,在2013年武夷山有關部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武夷山茶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了武夷山巖茶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同時也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更多的人們開始認識武夷山巖茶的特色和文化。又比如潮汕茶文化傳承過程中有關部門通過頒布一定的政策法規吸引起群眾們參與文化活動,更多的接觸茶文化并被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體會到了茶文化的魅力并參與活動當中。
茶文化不僅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組成部分同時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達到更好的傳承發展目的就需要依托于專業化的組織,通過這個組織機構來保護我國獨一無二的優秀茶文化。如在1982年杭州就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團體性質的“茶人之家”,并在1993年成立了“國際茶文化探討會”。能夠看出成立專業化的茶文化組織就需要相關專業的茶葉領域專家等共同構建以此來提高茶的專業性和傳統文化的渲染力。在潮汕的特色功夫茶在發揚和傳承上也投入資金成立茶文化組織,并優化完善了茶工藝同時還與茶農聯系密切,結合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協助茶農優化茶品種,借此培育出質量更好的茶葉,形成潮汕獨有的品牌文化,以此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發揮出了影響。
優秀茶文化的發展和繼承離不開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影響茶文化,如果生態環境被破壞則茶文化也會失去自身特點。例如布朗族茶文化發展和繼承與當地的環境和居住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布朗族人居住在古茶園、茶山或者森林之中,更多的與生態環境相接觸,因此茶文化也和環境和人們習慣相融合并不斷發展。但是隨著社會化的進程加快,人們追求經濟利益時忽略了環境的保護,破壞了生態自然,環境的污染對布朗族的環境也造成了影響。基于此為了將布朗族的優秀茶文化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一方面有關部門可以進行法律的保護,對于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處罰,并劃定一定保護范圍禁止人們對布朗族人民的生活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宣傳力度,宣傳對環境生態的保護和人與自然共存的理念。
優秀的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為璀璨的景色,也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組成內容,在生活和學習中人們都會對茶文化有所接觸。尊重并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是保護茶文化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不是全面的接受和繼承,而是有針對性的選擇優秀文化、剔除落后文化,探索保護文化和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如開發茶文化相關的旅游業,深入探索出民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重要性,并且和民族文化產生共鳴。例如信陽市具有全國著名的茶葉信陽毛尖,此種茶具有近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最早可從戰國時期的歷史典籍中查詢。信陽市通過自身優勢大力通過信陽毛尖的品牌進行宣傳,并在人群中引發了一定的反響。信陽市努力打造“中國茶都”的形象并通過茶葉發展了旅游業,使得更多的人開始了解茶文化,對茶文化來說也是一種傳承和發展。
對于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教育是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在高校中開展茶文化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傳承和理解,讓更多人認識到我國優秀茶文化。茶文化的啟蒙應當在高校中開展相關課程,由有關專家對學生講解茶文化如禮儀、沖泡方法、茶葉品種、茶葉特點等。在實踐課上專家還可以當面演示如何品茶和泡茶,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讓學生對茶文化有著更深刻、更透徹的了解。
茶文化以最直觀的方式引發人們的興趣愛好并加強人們對茶葉文化的了解,對茶葉的品鑒活動是參與并了解茶文化的一種形式。活動以視頻的方式通過大屏幕展示茶文化,對不同茶葉進行講解,從種植到采摘到炒茶再到泡茶等多個環節講解。例如信陽市每年都會開展的茶文化活動,結合不同的旅游特色并依托于當地的自然風光和茶葉文化特點等與表演、農家樂等相結合,能夠將最真摯也最有魅力的茶文化展示給人們。
現如今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對于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需要結合信息化手段才能更好的實現。茶文化可以通過投放廣告利用視頻或報紙的影響對茶文化進行宣傳。在瀏覽器、APP、報紙的板塊中都可以對不同茶葉的特點、文化、背景故事、產地等進行解釋,甚至可以結合茶葉有關傳說、典故等進行深入講解,能夠讓人們在閱讀過程中就對茶文化有了思考和研究,做到更好的對優秀茶文化進行傳承。
茶文化不僅是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還是精神文化。在豐富的精神世界中茶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更是需要人們不斷的繼承和發揚,才能實現優秀茶文化的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