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毅廣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共享經濟指的是資源的分享以及利用,這一概念歷史悠久。同時,在我國共享經濟也被稱為分享經濟,早期階段還具有其他解釋,如協同消費、合作式消費等,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發展產生的一種全新經濟形態,通過對各種資源的整合、分析,了解其差異化需求,迅速匹配供需雙方,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同時共享經濟堅持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目前,共享經濟涉及的行業非常多,參與人數眾多,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涵蓋行業包括交通、住宿以及金融等。2019年《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中顯示,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高達29420億元,相較于2017年增加了41.6%。同時參與人數高達7.6億人。相關統計研究顯示,到2025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能夠從2015年的150億美元增長到3350億美元。
茶歷來是我國人們喜歡的飲品,在各個城市有著大小不一的茶樓、茶館,但是由于茶館、茶樓投資成本高,這種服務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了。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共享茶室衍生而出,運用智能設施來替代人力,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可以完成整個消費過程,例如在網上訂單、手機支付賬單。共享茶空間與傳統茶館相比,具有以下優勢:第一,全天候服務。共享茶室每天24小時提供服務,消費者可隨時下單,隨時進入共享茶室自行消費,不需要服務人員;第二,成本低。共享茶室不需要人力提供服務,不須支付勞務費,消費者消費之后才會產生水電成本,茶室的衛生由大樓里的保潔阿姨負責,勞務費用不高;第三,投資小。共享茶室只需要30平米的空間,幾萬元就能搞定。第四,私密性強,可以接待業務洽談,開會等一些業務。
因為受到自身教育資源的影響,導致一些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較為落后,目前很多高校雖然增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是教學方法通常為傳統講授式教學,導致一言堂現象嚴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差,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同時對人才的培養造成了嚴重阻礙。
結合現狀分析,很多高校雖然增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是課程多為理論內容,實踐內容所占比例較低,實踐的主要形式為講座、實習、創業大賽以及創新設計發明大賽等活動,雖然可以在某種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但是基于共享經濟模式下對人才培養的模式仍有待進步,很多課程的理論和實踐嚴重脫離,導致教學過于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目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缺乏一定的教學保障,主要體現在政府對其重視和支持的不足,因此相關鼓勵政策也十分氣血,一些適合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沒有資金保障,致使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資金以及空間保障,項目成功研發環境十分困難,難以進行下去。并且在這一背景下,很多高校的教師本身不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意識,因此學生無法得到教師有效的引導,一定程度上對創新創業教學的順利開展造成不良影響。
現如今我國社會進步明顯,經濟飛速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得到了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共享經濟模式借此契機發展迅速,本文對基于共享經濟模式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要求展開分析,主要包括下述幾點要求。第一,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學的目標重點需要放在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深化學生服務意識方面;第二,需要根據課程內容、流程以及質量評估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僅需要保證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同時還需要保證高效創新創業教育的規范合理;第三,應選擇線上聯合線下的教育模式,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基于“互聯網+”理念進行共享教學,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第四,應符合指導服務要求,使學生能夠把握創業機遇,了解相關風險問題,為學生實踐提供全方面的指導,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第五,應加大資金投入,滿足創新創業教育需求,保證相關項目的順利開展。
對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來說,教學平臺對于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構建教學平臺可以從下述幾方面展開。第一,實現現有創新創業教育網站、廣播平臺等的全面整合,進行多元化建設;第二,高校可以通過國家級或者省級、市級的創新創業比賽,為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提供機會和平臺;第三,應強化創新船業指導服務平臺的建設,為學生解答疑問,做好相關項目的設計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引導學生;第四,加強對創新創業資金保障機制建設的重視,監理專門的創業項目基金,加強與當地政府的交流和溝通,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并且優化和完善安全風險管理機制,最大程度減少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問題。除此之外,共享經濟的發展以信息平臺為基礎,通過對資源的整合,實現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構建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不同于普通的實踐服務平臺,還是要充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如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實現對教育教學資源的全面整合,保證平臺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和服務型。不僅能夠整合多方面的優質資源,提高對學習資源的利用率,同時能夠大幅度節約時間,降低經濟成本,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高校教師在進行創新創業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強化對學生的創意教學。在實際教學環節,第一,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的綜合目標,不能夠調動學生進行就業開展創新創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積極引導和支持學生參加一些大型創新創業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二,高校需要根據自身創新創業教學發展情況,廣泛開展創新創業課程,加強對互聯網信息平臺的應用,對校內現有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加強對學生創意能力的培養,為創新創業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高校可以從下述幾方面提高創新設計教學水平。第一,可以采用外聘的形式邀請一些企業創新人才在校內組織創新創業講座,并且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校內網建立專門的創新創業論壇,使師生可以在論壇內討論創新創業相關問題,同時還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及平臺,高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相關活動,例如校內創業大賽、商業比賽以及發明設計比賽等,保證相關實踐活動的多樣化、豐富化,激發學生對創新創業學習的熱情;第二,高校需要做好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工作,為了提高創新設計水平則需要對其進行轉換,全面轉換的重要基礎便是實際研發,這邊需要高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基地,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學習環境。高校需要加強對現代先進技術的使用,全面建設創新創業科技園區、創客中心以及創業孵化基地,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校企聯盟、校校聯盟的應用,通過這些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為了能夠提高實踐教學水平,高校需要充分整合現有校內實訓基地,加強和企業的交流與協作,重視創新創業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同時為了保證實踐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需要設立專門的扶持資金,為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提供資金保障。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加強對創新創業保護體系的重視,對學生創業的推廣、產權交易以及項目融資制定全面的保護措施,并通過科研創新部門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保證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有效性。
共享經濟的發展使分工得到了更高程度的發展。在該模式下,個體需要認真完成分工流程,通過各自分工得到的價值量在市場完成交換,得到相應的服務以及產品使用權。隨著共享積極模式的不斷深化,會導致分工程度的提升,進而促進更高層次的多元共建。所以共享和共建關系密切。對創新創業教育來說,其主體不僅是高校,還包括企業、政府等。主體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合理分工,實現教育資源的多層次共建。所以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多元化教育模式,例如學校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學校和社會企業之間的合作。高校應充分利用,促進發展。
綜上所述,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人才培養質量決定國家“雙創”戰略的有效實施。隨著共享經濟模式的深入發展,高校需要適應期發展趨勢,把握發展機遇,促進自身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不斷深化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強化實踐教育,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