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靈
(新疆供銷技師學院 新疆供銷學校,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茶文化以及與之相關的旅游行業的發展。茶文化是我國發展休閑農業的必然要求,休閑農業較為重視為消費者提供身體以及心靈的放松,茶園基地中有很多涼亭,能夠為游客提供舒適的感受與體驗。家長與孩子可以在茶園學習茶葉相關的知識,促進親子關系,孩子可以通過參觀茶葉基地的方式提高個人修養。此外,茶道以及茶藝可以作為特色工藝,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當地政府可以通過開展茶藝表演的方式吸引游客的興趣,宣揚茶道的內涵與歷史文化背景。
我國茶文化的發展過程較為緩慢,神農時期茶葉被人們發現,南北朝時期屬于茶文化發展的階段,云南等地區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較多的茶葉種植戶,當地的文化與經濟較為發達。茶文化的受眾較多,許多人使用茶葉命名地名以及人名,表現當地人對茶葉的喜愛與贊美,這從側面表現出我國茶葉發展的程度。到了唐朝,茶文化已經基本形成,文人墨客流傳下來諸多著作描述茶葉,體現自身的價值追求以及不同流合污的氣節。唐代陸羽的《茶經》一書內容豐富,包括茶葉栽培以及制茶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為后人提供較為完善的理論知識。目前,當地企業更加重視茶文化的經濟作用,將茶葉的生產環節進行一體化管理,走農產品產業化的道路,擴大茶葉市場。
目前已經有不少茶葉產地試圖將茶文化與其他行業融合在一起,因此,部分地方根據自身地理位置以及資源情況形成有特色且差異化的茶文化,制作出實用性極強的茶衍生品,滿足游客的實際需求。很多茶葉企業將茶葉生態觀賞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強調茶葉的美學意義。在少數民族的茶葉產地中,不少茶園將民族特色與茶文化相結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旅游項目的開發。目前,對茶產地而言,多數茶產地處于相對落后的地區,當地政府可以通過家庭零散旅游產品銷售的方式發展經濟,要求居民開辦民宿以及茶旅服務等業務,切實提高零散旅游服務的品質。
茶文化特色旅游的新產業鏈模式能夠活躍經濟,如今社會對于茶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茶文化產業也逐漸趨于成熟,很多地區圍繞茶文化開展了一系列制茶工藝以及茶禮茶藝等內容的展示與招商。茶文化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將茶產品推廣到海外能夠提高我國的品牌度,提升我國的競爭力以及國際影響力。例如,我國的安吉地區盛產白茶,原本白茶只生長在天目山的山頂處,產量稀少,開采困難,無法滿足百姓對于茶產品的需求。安吉地區專門聘請具有生物學知識的相關技術人員,要求這些技術人員使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白茶產量,最終技術人員使用無性繁殖的技術攻克當地白茶規模小等難點,促進了安吉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此同時,茶文化極具美學意義,茶文化可以體現人之美、器之美以及水之美等美學意義,品一壺好茶時必須配備精美的器皿,因此,我國現有的配套完整的茶具有上千種之多,市面上隨處可見陶木、瓷器以及玻璃等多種質地的茶具,能夠反映人內在的心靈美,充分體現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價值追求。
目前我國的茶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綠茶為主要的出口茶產品,而紅茶作為主要的進口產品,表明國內外人們對紅茶以及綠茶的需求不同。目前,我國紅茶以及綠茶的價格起伏較大,均價出現整體下滑的趨勢,其他的茶產品諸如白茶以及烏龍茶等產品,海外市場進一步縮小,不利于我國茶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國茶產品缺乏一定的文化內涵,古往今來,茶道一直追求保合大和,體現人們對真理的渴求。中國茶道能夠幫助人們修身養性,人們能夠從淡淡的茶湯中體會到生活的苦澀,了解真理。然而目前商人過分介入茶產品的開發與研究中,抬高稀有茶產品的價格,導致茶產品喪失了原本的內涵。
目前我國茶園所在地的設施設備較為落后,目前我國有四個規模較大的產茶區。華南茶區位于我國的福建等地,該茶區的南北氣候相差較大,茶園整體處于季風區域,水資源豐富,并且土壤以磚紅壌為主,因此這些地區的茶產品豐富,包含烏龍茶以及普洱茶等品種。然而該地的小型茶園的設施設備較為落后,農民仍然使用落后的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種植,無法提高茶產品的產量。部分茶葉生產基地仍然以販賣茶葉為主,茶文化與旅游相結合度不高。此外,以茶文化為核心的旅游項目缺乏統一規劃,當地企業挖掘茶文化內涵不足,導致出現茶產品大量浪費的情況。
目前我國旅游專業從業人員的水平較低,很多旅游行業技能型人才的學歷較低,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茶文化內涵挖掘不夠,降低了茶產品的品牌效益。部分從業人員所學的專業僅與旅游管理有關,只了解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然而茶文化特色旅游發展與常規旅游項目有較大的差異,從業人員必須了解中國傳統茶葉文化,向旅客科普茶葉發展歷程的同時,為旅客提供較為舒適的游玩環境。旅游管理人才無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阻礙了茶文化旅游行業的發展進程。與此同時,我國茶葉產品的品牌效益較低,西湖龍井以及信陽毛尖等茶葉聞名遐邇,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然而國內目前沒有知名度較高的制茶企業,很多商人缺乏注冊商標的意識,導致我國目前品牌質量高的茶葉制品較少。
相關地區大力發展茶文化以及旅游事業,必須了解影響茶文化發展的作用因子,茶旅文化的體驗離不開茶莊等建筑,需要便捷的交通滿足游客的出行需求,通常茶葉制品的生產所在地位于較為偏遠的山區,部分山區的地勢過于崎嶇,通向山頂的路程較為漫長,無法吸引游客參觀茶園。并且茶莊與交通主要干線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交通設備較為落后,來往車輛較少,阻礙了茶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與此同時,茶旅游目的地的生態環境較差,部分商人過于追求眼前利益,拓寬茶葉種植基地的面積,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他經濟作物的生長與繁殖。相關企業缺乏長遠規劃的意識,追求單一的門票式經濟,懶于思考茶文化旅游事業的轉型方向。因此,相關企業需要采取小而深的提質升級策略,優化茶文化的產業布局,依托現有的產業結構突出茶葉制品的產品特點,切實解決影響茶文化發展的因素,提高茶園地區的交通設施以及生態保護方面的質量。地方政府必須壯大龍頭企業,扶持規模較大的茶葉生產企業,要求相關企業采取科學有效的產業化組織模式,切實提高我國的茶葉產量。
目前,我國的茶文化與旅游發展行業在研究方法上普遍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然而定性研究的方法存在較多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茶文化與旅游的發展前景。定性研究方法不需要過于精密的數據,只需要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憑借直接推理出存在問題即可,因此定性研究的方式存在較大的主觀隨機性,無法有效解決茶文化與旅游的發展問題。通常茶葉制品生產出來之后需要制定營銷方法,企業管理人員必須仔細調研市場需求,選擇較為時尚且實用的茶葉制品的外包裝。然而管理人員使用定性研究的方式時就會減少對數值以及數據的重視程度,無法提高茶制品的吸引力。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必須選擇定量研究的方式,建立定量分析的模型,選擇最優的光譜預處理方法,提高模型的預測精準度。技術人員還需要分析茶葉的主要成分,觀察不同茶葉之間的聚類現象,更加準確地辨別茶葉的種類。
相關企業必須從全域角度分析茶文化與旅游行業發展的前景以及趨勢,國內出現茶文化與旅游觀賞相結合的展示模式,企業開展相關的展示活動,將茶文化相關的珍藏品陳列在展示館中。與此同時,相關企業專門聘請了解茶文化知識的學者,要求學者尋找有關茶文化的古詩詞以及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提高展示廳的整體文化內涵。目前很多企業開辦茶葉博物館以及茶馬古道,將茶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此外,茶文化與景區能夠互相滲透,相關企業可以將茶樹種植于著名景觀中,將茶文化與生態旅游景點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游客的關注度。與此同時,相關茶葉生產企業必須了解茶旅文化發展的新視角,宣傳時將朱子理學等理論融入到茶文化中,提高茶葉制品的文化內涵。技術人員必須改進紅茶等茶葉品種的外包裝,以滿足老外的審美,擴大紅茶的海外市場。還可以選擇將茶葉打造成自然環保的形象,使用高科技去除茶葉表面的煙味,改善茶葉的味道。
目前,在我國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必須有效克服茶葉生產環節中存在的化肥農藥殘留問題,確保茶葉的質量,將茶文化與旅游事業相結合,提高茶葉產成品的品牌形象,才能更好地擴大本土茶葉的出口量,促進茶文化以及旅游事業的發展,提高當地的經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