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良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
關鍵字:茶文化;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代工匠”;融合路徑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茶文化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又有利于從茶文化中汲取我國勞動人民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在本質上具有密切的關系,將茶文化融入其中,促使兩者之間有效融合,不僅可以實現雙贏的目標,而且也可以完善高職教育育人體系,保障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其教育體系與教育內容愈發完善,這不僅對培養德智體美勞“五育一體”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綜合型、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提高了人們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既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勞動素養。由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條件的改善,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辛勤勞動的責任和意識,總是想著不勞而獲。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而教師的職責并不是僅僅是傳授文化知識,而是要“傳道、授業與解惑”。“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迎難而上、敢為人先的現代精神,這種精神是青年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雖然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大學生仍然是以就業為主。勞動教育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等寶貴精神,也可以有效發揮高職教育育人職能的重要表現,促進學生科學創業。
考慮到“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之間的密切關系,將兩個過程有效融合不僅可以實現雙贏的目標,而且也可以完善高職教育育人體系,保障學生全面發展。茶文化是中國非常寶貴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茶文化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而且也可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也是素質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所以,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不僅要順應現代化教育發展趨勢,更要不斷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機制,并根據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教育方向,確保學生未來發展競爭力。實際上,雖然“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密切關系,但如果沒有合適的媒介將兩者聯系起來,那么兩者的融合將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中國茶文化中蘊含了很多哲學道理,既能夠作為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內容的補充,同時也可以充當“現代工匠”培育內容的“營養”。因此,茶文化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過程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行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是推動高職院校持續發展的關鍵選擇。在全新的教育體制下,高職院校不僅要把握好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機遇,更要從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雖然我國高職院校在很早之前就開始落實素質教育,但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高尚職業道德素養的問題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必須要重新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并將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有效融合,在提高學生專業文化素養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但很明顯,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現狀并不能讓人滿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
中國作為茶的故鄉,茶文化的發源地,傳播并弘揚中國茶文化是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應該養成的習慣。中國具有極其豐富的茶文化資源,而由于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導致不同地區的茶文化千姿百態、種類繁多。與其它國家茶文化不同,中國茶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其早就融入到了人們的生命力。高職院校作為主要的教育基地,更應該將自己打造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平臺,讓青年大學生親身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感染力。不僅如此,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的融合也為茶文化體現應用價值創造了條件。然而,很多高職院校在將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有效融合的過程中都忽視了對茶文化的應用,不僅影響到了兩者的有效融合,而且也制約了茶文化作用的發揮。
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都是高職院校能夠給社會各個行業輸送德才兼備現代化人才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高職院校都應該遵循“以學生為本”的人才培養原則,既要發揮出教師的引導、引領性作用,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能獨當一面。為了相應國家對素質教育的號召,很多高職院校都開展的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教育,而且也試著將兩者有效融合,但很明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的融合都只停留在形式上,根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不僅如此,多數高職院校也沒有構建專業的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的教師隊伍,所以在融合過程中很容易偏離方向。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都應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高職院校要認識到做好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將兩者有效融合,保障學生的利益。
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對促進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高職院校應該尋找將兩者有效融合的路徑。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豐富的中國茶文化資源,增加人才培養的內涵,深化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工作改革。我們知道,勞動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與勞動態度,并使他們養成熱愛勞動的生活習慣。中國是制造大國卻不是創造強國,而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工匠精神”卻有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從而為我國成為創造強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為了降低教育成本,同時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高職院校要以茶文化為媒介、橋梁將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有效融合,確保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并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督促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茶文化中的“辛勤勞作”“精益求精”等精神品質,是對“勞動教育”與“工匠培養”的良好解讀與深刻詮釋。而對于高職院校非文學類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對茶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都較少,不利于茶文化在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中發揮作用。為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茶文化的宣傳力度以及應用,以此來增強高職生的正確勞動觀,培養他們的工匠精神。首先,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各種宣傳工具,比如微信、微博、直播平臺等,為師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茶文化學習條件;其次,在新媒體、自媒體、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宣傳茶文化,并構建專門的茶文化學習模塊,使茶文化教育規范化、系統化;最后,高職院校可以開展茶文化交流活動來豐富師生學習課余生活,促進第二課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勞動教育要真正回歸,就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勞動,以勞動為榮,而且不僅要熱愛勞動更要會勞動,使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體會到勞動之義、明勞動之理,這樣才能體現出勞動教育的價值。很多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長輩溺愛,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生活,所以當他們遠離父母并步入全新的大學生活以后,他們當中很多人變成了“巨嬰”,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勞動教育是學生能夠獨立生活的關鍵,而現代工匠的培育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基礎。提高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有效性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不僅高職院校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而且各任課教師也要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著重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從當前茶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現狀來看,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現狀并不能讓人滿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這項工作開展的實效性。茶文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對促進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提高勞動教育與現代工匠培育融合的實效性,就必須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