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玉
(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上饒 334000)
歷史上,文人墨客總會將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思想聯系到一起,因而,要做到它們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融合是有可能的。第一,茶文化思想和古代文學起源時間接近,古漢語文字和文學在上古時期剛產生時,就已經有茶葉了。起源于相近的時期,兩者產生及演變在這相似的文化背景下具有共通性。第二,茶文化與古代文學內容相互貫通、相互包含,茶文化中有古代文學的內容,而古代文學中也包含著茶文化。在古代文學的瑰寶中,茶學、茶經、《大觀茶論》以及茶故事都屬于茶文化下的內涵。而與古代文學同時代的人們做茶、采摘茶的環節以及品茶活動的思想內核包含了茶文化中,例如《詩經》、《春秋》等等。有關茶的內容在詩詞中頻繁地出現。最后,茶文化和古代文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的一部分,應該予以大力發展和傳承,尤其是在現代。兩者融合能夠相互進一步推動的現代化的發展,因此,現代歷史的關聯性在現代社會顯得淋漓盡致。
目前,我國正處于大力發展教育改革的階段,僅僅憑借教材進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運用多種方式將各種優秀理念融入到現代的教育之中,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理解課本知識,充實自己的價值觀。要想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學習古代文學是基礎,其一直以來也是教育應用的重點內容;而茶文化,作為傳統優秀文化瑰寶之一,也能夠很好地與現代高職院校素質教育融合,并運用其中。由此可見,茶文化和古代文學能夠被運用到高職教學中,兩者不僅在宏觀的教育方針上能夠得到運用,也能在各類科目的微觀教育理念及案例分析上得到適用。一方面,古代文學其中本就包含了能夠鍛煉思維、培養氣質和指導行為的優秀書籍,比如儒家思想、禮儀教育、孫子兵法等,我國優秀傳統思想盡收其中。將古代文學的精髓與茶道、茶德思維相結合,并讓其在教學上能夠得到運用,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思考思維能力和言談舉止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以培養市場需求下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是高職院校教育的一大特點。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思想通過轉化其中的故事案例,再將其與應用型教材相結合,有利于對學生的職業實踐的指導。綜上所述,將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思想運用到高職校的教學中是可以采納的。
產生于我國古代時期的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思想由于離現在已經很久遠了,因此,為了讓它們與現代高職教育及校園生活相融合,對它們進行現代化的重新構建,是學者們所要探討的重中之重。各高職院校的教育者的調研成果表明將文學和現代科技相互融合,在發展方向上,是可行的。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用小視頻、PPT展示、紀錄片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們展示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的內容,讓他們更為直觀地了解這些文化內容。為讓學生們在課業上能夠快捷且準確地了解古代文化,可以憑借文言文翻譯APP,研發出能夠在校園內部使用的古漢語學習APP,有利于對學生課下學習的輔導。課堂教學還應該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校外活動,例如:多參觀有關古漢語的古跡景點、多參加有關茶文展的AR科技館,多元化地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兩者的理解更為深刻,進而更好地將其與學科教育相互融合。
部分學生應用能力不強是現代高等院校難以避開的問題,與該問題一樣,知識理論儲備薄弱也成了高職教育的一大問題所在。“文學”是古代文學的核心,其涵蓋了文學素養以及文學知識儲備;而“茶道”作為茶文化的核心,講的是先理論學習再實踐的思想,做到知行合一。為貫徹落實傳統優秀文化思想,各大高校開始轉型,走“教學型評估”路線,評估教學中也有了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思想的元素。與以往純粹采用“應用型評估”不同,將古代文學和茶文化思想納入評估的內容,除了應用實踐能力會影響學生的測評結果,文化水平也占很大一部分的比例。此種評估之下,教師的教育方向轉變,此外,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在文化科目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產學研未來的發展前景與高校的資金來源、生源拓展以及院校自身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起著促進作用,因此它是是各個高校教學的重點。過于看中與企業的產學合作而忽視了“產學研”全面發展是現代高職院校教育的一大問題所在。缺乏“研究”這一層次,會導致在現階段的協調發展中,無法依托長久發展的理論,合作的模式沒有辦法有所突破。基于此,現階段高職院校要重視學術研究,將其作為發展的重心,不斷為“產學”輸出新的思想源泉。依托茶文化和古代文學,將其文獻研究作為高職院校研究的著手點,再由不同企業之間的現實情況出發,對其進行客觀現實的分析。
目前產學研結合發展系統還處于過度階段,先和與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思想有關聯的公司產業開展合作研究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斷探索出一條適合產學研共通發展的校企合作的新路徑。高校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理念在研究過程中自然會有所提升。
當前,我國總體的就業形勢良好,不過當下我國的就業結構差距過大,就業競爭激烈,使得就業的難度加大。總體而言,我國就業市場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旺盛,隨之帶動的就是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二者也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選擇在高等職業院校進行深造,以培養自己的技能和提高工資。但是通過有關學者的相關就業率調查情況中發現,學生的就業方向與就業的職位,差距過大,有些崗位競爭的人很多,而有些就無人問津。因此,借助茶文化思想的太極思維,高職、教育工作者要針對此現象進行必要的改革。所以,為了穩定高等教育中的就業平衡,我們必須專注于學生的教育,以提高他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敏感性,從思想上改變觀念,穩定就業崗位缺口大的高職教育問題。
現階段,高職教育越來越成熟,但仍然存在老舊的“重學術、輕職教”的思想觀念。教育制度的畸形化體現在,很多教育學者們認為當代學生是具備平衡就業壓力的能力。基于此。將茶文化思想和古代文學融入到建設師資力量和學生的學術教育之上,有利于優化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打破人們對高職教育不好的見解。一方面,茶文化思想中的人道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觀念為高校教師所學習。在優秀文化的陶冶下,老師們的教學方式由以教學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改變后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時刻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將古代文化作為高職院校的重點教育科目,促進學生們廣泛閱讀大量古代文學書籍,陶冶情操,提升學生們的文學素養和文化水平,對社會輿論進行重新塑造。綜合以上所述,要想重新塑造社會輿論,離不開高職教育下教師與學生的合力作用。
如前述,學術研究是高職院校教育的短板。鑒于此,高職院校可以與茶文化有關的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再與對于現代文學以及傳統文化的結合,我們應該突破辦學模式,實現課堂的翻轉,對于基礎學科進行夯實,基礎對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對于實現產出、教學、科研三位一體大有裨益。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思想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橋梁,對于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文化的結合可以幫助高職教育日益精進。
高職院校是培養社會性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溝通校園以及社會的橋梁。學院應該在培養人才設定培養人才目標時與企業進行對接,直接溝通便于培養專業對口的人才。在高職院校中設立茶文化以及傳統文化課程,有利于企業以及高職院校進行對接,幫助培養專門性人才。茶文化以及傳統文化思潮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氣質修養,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類似于訂單培養模式可以多方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實現專門化以及綜合性的發展。
古代文學和茶文化思想嵌入于高職教育文化課程中有利于提升高職教育的質量,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茶文化思想和古代文學的的思想熏陶作用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素質,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學術素養,培養更加全面的高職院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