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陽
摘? 要:“一流化”“智慧化”“金課化”給高校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帶來了改革契機。傳統的英語寫作課程弊端讓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變得更加迫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其獨特的人才培養定位,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程為例,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探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智慧課堂構建。
關鍵詞:智慧課堂;地方本科;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5.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9-0080-03
隨著國內外各領域交流熱潮的出現,國家對于高等學校的辦學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流化”成為國內高校辦學的趨勢。隨著“互聯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因勢推進各類課程的“智慧化”。如何將人才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的“全人”成了高校教師探討的共同話題,各類課程的“金課化”也應運而生。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固基礎、明特色、強應用、重協同”為人才培養定位,在應用型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支持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如何打造既順應時代趨勢,又適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讓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成為應用型專業發展的助推器,是目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方向。
一、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問題分析
“互聯網+教育”時代,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應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致力于培養具有語言知識與技能、思政素養的“全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不僅存在著現階段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諸多問題,還包括區域條件影響下的大學英語寫作課程實踐難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目標未能體現時代需求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以培養學生掌握不同文體寫作技巧基本技能為目標,即以語言技能訓練為主。但是,大數據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已不僅僅局限于能夠掌握基本的語言技能,還包括與數字技術相關的其他非語言技能,如智慧平臺寫作文件管理、互聯網寫作數據收集與分析等。“大思政”社會環境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各門課程的學習堅定“四個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語教育已經不再局限于語言特色教學,而是融合育人本色的“全人”教育。這些新情況使得目前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與時代需求脫節,難以滿足為新時代培養“全人”的需求。這方面的問題也在多位學者的文章中被提及,如于紫珣(2018)提及的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必要性[1]。
(二)課程內容難以融合思政元素
目前的本科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多采用固定教材作為課內閱讀素材,以單元話題作為習作題目來源,以寫作技巧講解為主。這就導致寫作課程成為單一的語言技能訓練課程,不僅難以融入新時代、新問題、新看法,更無法銜接以立德樹人為主的思政內容教學。因此,在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及理論框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成為兼具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諸多學者也意識到此類問題,如許鵬云等(2021)探索了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各階段的融合措施,包括寫前準備階段、同伴互評階段、教師指導階段及學生自主提升階段[2]。
(三)課程教學方法陳舊枯燥
目前的本科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多以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教師為教學中心,以固定教材為載體,控制課堂的節奏和內容,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雖然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嘗試通過引入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以豐富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教學方式,但是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依然擺脫不了“教室-教師-課本”的模式,不利于激發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難以豐富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思維方式,難以樹立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思政素養。如高媛在其文章中就討論到此問題。她評價了基于數字化平臺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新途徑,強調在運用數字平臺助力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時,要注意平臺應用的互動性、平臺建設的持續性[3]。
(四)課程評測內容與方式單一
一方面,評測內容單一化。目前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評測內容以學生語言知識及寫作技巧測評為主,不僅缺少寫作實踐能力的有效測評,而且缺少包括思政素養在內的素質測評,有違“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另一方面,評測方式單一化。目前大學英語寫作課程實際的教學測評還是以習作終稿測評為主,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與評價,忽視了形成性評價,導致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片面主觀,也不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課程測評呈現出“一人主導”的現象,即教師評測為主,導致學生在教師評測影響下的自我評測脫離實際的能力和素質要求,難以形成良性的學習目標設定。關于寫作課程評價方面的問題,也引起了部分學者的注意,如李玉影等(2010)通過ICT技術,提出了基于形成性評價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評價模式對寫作教學的積極作用[4]。
(五)教師思政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語言功底扎實,能完全勝任大學英語寫作課程的教學工作,也具備基本的思政素養。但是,由于缺乏優質的思政資源共享平臺、思政專題培訓、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思政教師與外語教師合作不足等問題,外語教師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徑單一化。這的確帶給外語教師極大的挑戰,也使外語教師難以有效地給學生開展思政素質培養,從而導致大學英語寫作課程思政內容引導不足。這類問題的凸顯吸引了業內學者的注意,如梅雪(2021)就此認為,高校應為英語教師搭建思政理論學習平臺,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5]。
(六)課程實踐機會匱乏
地方本科院校受區域限制,不同于一線城市本科院校,各專業學生難以直接接觸各行業實際工作平臺和用人需求,這導致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缺少必要的定向英語寫作實踐操練,地方院校難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用人需要,大學英語寫作思政課程的實踐意義難以體現,也難以印證。雖然關注此類問題的學者較少,但也有部分學者關注到,如譚萬敏(2012)就以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中的寫作部分為研究突破點,討論了地方本科院校在課程實踐上的改革方向[6]。
由此可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寫作課程的教學現狀不太理想。
二、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范例
本次大學英語寫作智慧課堂教學設計采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系列教程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基本教材。教材各單元不僅主題不同,還包含不同側重點的語言、語用及寫作技巧教學素材。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2第三單元為例,進行寫作教學過程的簡單介紹。本單元主題為“青年成長與困惑”,描述了大學生成長階段必經問題及問題解決建議。單元中所涉及的語言知識包括青年成長與困惑的相關主題詞匯,明喻、暗喻及擬人的修辭手法,說明文對比模式的寫作技巧。本單元文章是融合了語言學習及思政學習的寫作教學范例。
(一)寫作教學的課前準備
寫作教學不是幫助學生建立理論框架,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辨、去表達。因此,布置課前材料閱讀、熟悉寫作主題背景十分必要。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大多難以達到英語專業學生的同等水平。在準備寫作課程的課前材料時,應考慮學生的可接受度,盡量選取帶有字幕的視頻材料為主,輔以文字材料幫助學生理解。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課程屬于公共基礎課,難以要求學生以對待專業課的學習態度對待大學英語課程,因此,在課前材料的準備上,要選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素材。比如選取關于近期事、身邊人的課外閱讀素材;在課前準備的要求上要量化任務的完成情況。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學習通或者MOOC平臺完成寫作技巧的自學任務,通過平臺查看任務完成情況數據統計。
本次選取的教材中所涉及的語言及思政要素包括:新時代青年成長觀相關詞匯表達;明喻、暗喻、擬人的語用知識;說明文寫作技巧之整體比較與逐點比較的對比模式。基于以上考量,本次寫作教學分為技巧講解課時與習作評價課時。技巧講解課時的課前準備包括學生自學學習通上傳的有關對比模式講解的英文視頻、完成青年成長主題寫作任務并上傳至學習通。習作評價課時的課前準備包括學生在深入理解說明文對比模式寫作技巧的基礎上完成習作初次自改,教師瀏覽學生習作并列出習作在語言、語用及思政內容表達上的共性問題,針對共性突出的習作進行詳批。
(二)寫作教學的課中互動
諸如學習通、U校園等的云平臺不僅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變得更具操作性,也可以實現課中實時互動及在線師評與學生互評。其中,云平臺可以實現知識點隨堂測試的成績圖示統計,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實時調整線下教學內容,比如寫作所需詞匯隨堂測試、語用知識隨堂測試、時政隨堂測試等;云平臺也可以設計知識點講解時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比如話題思辨小組討論、小組觀點陳述互評、知識點線上答疑等;云平臺還可以實現全體師生寫作資源實時共享,包括相關詞匯、句式、修辭手法、時政素材線上分享等。結合云平臺在課中的靈活運用、豐富的教學工具及資源,可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實現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本次選取的教材中涉及的課中環節分為寫作技巧教學課中環節和寫作評價課中環節。寫作教學課中環節包括:通過教師自編練習回顧對比模式概念、通過課中師生互動講解對比模式在本篇文章的應用、通過小組互動畫出教師自編語篇的對比模式思維導圖。寫作評價環節將分別組織學生進行習作樣本自評、組評及參考師評的互動分析。其中,習作評價表由教師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而進行個性化編制。以上所有環節都需要通過云平臺進行操作,學生的實時表現也會以數據形式統計。
(三)寫作教學的課后鞏固
寫作教學不應止于課中環節,還包括課后鞏固,因此,無論是在寫作技巧教學還是寫作評價環節,都應通過各種形式引發學生的課后思考。比如寫作技巧教學后,布置習作自改任務,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寫作評價教學后,布置習作二次自改任務,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學習。教師也要對學生提交的二次自改習作詳批意見,并開展課后線上答疑,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表達及理解思政內容。
本次選取的教材中所涉及的寫作技巧及青年成長觀為課后思考重點內容。通過課后任務,可幫助學生以習得的主題語言、說明文寫作技巧為手段,以文字形式表達自我、看待人際關系,勇敢面對青年成長階段的困惑,積極思考解決困惑的有效辦法。
三、總結
新時代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大學英語寫作智慧課堂的打造離不開大學英語寫作課程目標、內容、方法、評測、教師發展方面的改革。無論是課前準備環節、課中討論環節、課后鞏固環節,都應時刻考慮寫作教學語言目標與育人目標的有機結合。不僅如此,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要尋求突破,應以語言知識講解、語言技能應用為基礎,突出地方特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寫作任務設計以“用”促“學”,寫作教學內容以“學”轉“用”,寫作任務評價以“用”強“學”,充分實現 “學用一體”。讓思政素養培養“本地化”,將思政能力構建“隱性化”。
參考文獻:
[1] 于紫珣. “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英語寫作對分課堂的教學改革[J]. 長江叢刊,2018(10):147-148.
[2] 許鵬云,王麗恒. 課程思政與大學英語寫作各階段有機融合探析[J]. 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21(02):71-74.
[3] 高媛. 數字化背景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方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1(13):236-237.
[4] 李玉影,任宏偉.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與評價模式研究[J]. 海外英語,2010(12):137-138.
[5] 梅雪. 高校英語教師思政能力培養探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1(06):78-79.
[6] 譚萬敏. 從NETEM看地方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 時代教育,2012(23):57-58.
(薦稿人:吳小芳,滁州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