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持續深化,我國教育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轉變了的勞動教育觀與價值觀等均使得新時期對勞動教育實踐的要求發生了大大的改變。職業院校與中小學合作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對現代教育來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幫助解決目前中小學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價值觀念錯誤與實踐體系漏洞。本研究以3D專業為例,著重分析探討職業院校3D專業與中小學共同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途徑,以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促進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職業院校;3D專業;中小學;勞動;職業啟蒙教育
中圖分類號:G72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9-0149-03
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對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也使中國傳統應試教育在制度、內容、方式方法、環境等方面都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在此背景下,教育方式丞待變革。
21世紀更是一個科學技術決定生產力的時代,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培養更為專業全面的一流人才,我國教育走上素質教育的大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創新實踐教育的開展不僅能有效培養全面人才,還能促進素質教育改革。
為了適應現下我國教育飛速發展的趨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必須在中小學教育中融入職業教育,并且符合教育與就業的大環境,推動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的發展,提高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質量,必須促進職業院校與中小學教育的融合,提高中小學生素質教育水平,加快中小學職業教育和勞動啟蒙教育基地的建設、課程的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培養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全面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
一、職業院校3D專業與中小學共同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意義
(一)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可以保障學生全面發展
新時期教育的核心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我國中小學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之一,尊重勞動、崇尚勞動也必須成為素質教育中的關鍵一環。中小學進行勞動教育與職業啟蒙不僅能促進學生智力與體力的發展,還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美好品德。勞動與教育的結合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最有效途徑,也是唯一的手段。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大腦發育,有益智力發展。勞動要求手腦并用,需要四肢的配合協調,開發學生的左右腦,促進形成和發展學生創新性思維,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職業院校具有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開展的便利條件
職業院校具有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開展的便利條件:首先是實操和勞動性的教學內容,職業院校有進行職業勞動教育的場地與設施;其次是職業院校中開設了不同的專業,有著優質的教育人員,可以為不同人群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幫助中小學生了解職業的性質與要求,為學生提供更為真實的教學場景,促進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
(三)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開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思維
在過去的十年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創客等課程在前沿科學技術應用、設計創新領域存在一些不足,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開展是通用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有益嘗試和補充,課程的設置更多是為了讓學生接觸前沿科學方法、綜合多學科知識,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引導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學生未來研究性、探究性的創新打下基礎,讓學生提前體驗未來職業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式,鼓勵他們對職業夢想的追求[1]。
(四)教育效應
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開展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必然途徑。職業教育必須以系統化的方式進行,中小學教育中也必須融入該類教育,完成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當然,在啟蒙教育中也可以設計勞動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勞作,將自然存在的物資轉化成為可以利用的對象,使其感受到自我需求被滿足的快樂,實現自我價值的肯定;幫助學生學習創造社會價值,使其能夠更加了解勞作對整個社會的意義,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體驗社會價值實現的快樂;學會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可在勞動過程中發現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生產效率,體驗創造性價值;學生可以了解合作的意義與作用,體驗交往價值;教師可以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為學生普及客觀世界中的美好意義,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職業興趣,明確職業傾向,規劃職業生涯,最終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2]。
二、職業院校3D專業與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共同開展的指導方針
為了實現全面推進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資源向中小學校開放,完善條件優良的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基地網絡,構建職業院校、中小學校、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教育的格局,形成適應教育現代化需要、具有吉林特色的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體系,職業院校3D專業與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共同開展將以“四個一體化”的方式展開。
(一)模塊化
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基地的基本理念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素養,通過設計與制造、智能與互聯、手工處理三個相輔相成的模塊,充分培養學生的手腦協作能力,運用現代化的數字科技完成想象力的具體呈現。
(二)系統化
在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中,應有效串聯從思維創意到物體現實轉化的全流程。同時,確保每一個環節有序、穩定地向前推進離不開系統化的管控體系以及相關領域專家的輔導,無論是技術還是理論上都配有相應的輔導,才能確保創新項目的穩定落地。
(三)特色化
根據職業院校具體教學理念和辦學特色,通過行業屬性和專項主題的特色,從應用場景和教學目標上差異化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基地,在有效凸顯特色的同時,培育突顯自身特色的職業啟蒙文化。
(四)課程化
“好馬配好鞍”,通過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技術,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基地都配有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不僅能滿足初學者的科普需要,也能有效支撐職業啟蒙項目的延展與孵化,不論是從技術上還是經驗上,都能讓學生有所依靠。
三、職業院校3D專業與中小學共同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途徑
(一)轉變勞動價值觀念
為了轉變傳統觀念中對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的偏見,在中小學中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對素質教育來講非常重要,職業啟蒙教育并不是直接面向就業的職業教育,而是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職業興趣、情感和理想,培養學生的就業傾向、職業意識以及初步了解職業技能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打開職業教育的大門。職業啟蒙教育不應局限在高中或者大學這種即將面臨就業的階段,在人生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應該開展,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開展,會幫助人們了解未來的職業世界,認識職業的性質,培養良好的職業態度,激發職業興趣,為其未來的就業和職業選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校內職業啟蒙教育體驗基地建設
吉林省職業院校3D專業與中小學共同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必須加強校內職業啟蒙教育體驗基地的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制訂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體驗基地建設標準,推進體驗基地建設網絡的形成,爭取在每個區縣都建設一個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體驗基地。另外,基地的建設必須要秉承“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原則,圍繞中小學生3D專業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需求,與地方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對接,融合傳統文化、職業文化與產業文化,在中小學生教育中除了基本的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傳統課程外,還必須定期開展職業活動周、職業扮演等活動[3]。
職業院校中勞動資源豐富,通過職業院校與中小學教育的聯合,能使中小學生受到職業啟蒙教育,因此,職業院校可以向中小學開放實訓室,使中小學生在實踐觀摩和體驗中感受勞動的美好與勞動者的偉大光榮,從而開啟他們的職業夢想。
(三)職業啟蒙課程建設
職業院校3D專業和中小學共同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啟蒙課程建設必須按照“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即首先融合中小學傳統學科和職業實訓課程,例如通過各個小實驗或者實踐,幫助學生產生職業興趣,重視實驗和實訓教育,通過真實的實踐操作幫助中小學生更為真實地體驗該項勞動,使他們能夠在實踐中體會職業教育的愉快。
吉林職業院校基于基地建設所依托的專業特色,由專業的課程教師聯合中小學教師致力于勞動教育啟蒙,結合職業院校中的設施條件與專業特色,針對中小學生不同年齡段的性格特點,開發梯度螺旋式的職業體驗課程,由專業的職業啟蒙教育老師引導中小學生在實訓室中完成整個勞動過程的訓練和勞動產品的制造,讓學生與老師共同參與到整個勞動管理之中。
職業院校可以在寒暑假、職業教育活動周等時間段向中小學生開放勞動教育資源,在開放期間,可以通過優秀校友、業內知名人士的宣傳,讓學生更為切實地感受到勞動的光榮和偉大,也可以讓學生在實訓室或工作中通過短暫的勞動激發其對勞動的熱愛和興趣,使其萌生職業憧憬。
(四)職業啟蒙師資建設及場地
相關院校應充分發揮職業院校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鼓勵職業院校的教師兼任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老師,鼓勵支持中小學教師積極地參與到職業院校的實踐體驗中,還可以聘任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職業實踐經歷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鼓勵省內各類師范類職業院校開設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相關專業,加強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專職教師的崗前培訓。
(五)構建多位一體的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體系
教育是多方面合作促成的,并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或者家長的職責,培養一個優秀的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學校、家庭都需要發揮出自身的教育作用,保障素質教育改革的順利實施,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職業啟蒙教育是為了學生未來就業打好基礎,企業則是學生未來就業的場所,因此校企聯合培養也有助于中小學生的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學校的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必須聯手企業,為學生創造出一個更為真實的職業教育環境[4]。例如在職業院校中的專業訓練基地中進行職業扮演活動也可以變為直接去某個相關企業中進行體驗參觀,在參觀的同時,可以請企業中專業的人員或者優秀的工匠介紹解說企業文化、崗位職責與職業要求,使得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職業工作氛圍,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幫助學生創造職業幻想,立下職業志向,完成職業啟蒙教育。
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和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大教育投入,積極鼓勵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的職業院校與中小學合作,扶持相關課程建設開發,購置相應教育設備。政府還必須加大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多方參與教育,構建多位一體的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體系,幫助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完成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5],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漢江,劉冰. 中職學校開展中小學勞動與職業啟蒙教育的問題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19(34):60-61.
[2] 陸恒,張健. 職業院校面向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以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 江蘇教育研究,2019(Z6):77-81.
[3] 高山艷. 中職學校面向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現狀研究——基于北京市11個區19所中職學校的調查[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0):49-57.
[4] 沈有祿. 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天時、地利、人和[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7):112-113.
[5] 葛慧. 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的迫切性與可行性探析[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02):82-83.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