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
摘? 要:提高高校醫學專業大學生的臨床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是高職醫學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本文結合當前醫學教育現狀和高職臨床實踐教育的發展,探討我國高職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并針對以往臨床醫學技術實踐課程的不足與弊端,從重組實踐課程體系,優化臨床醫學技術與專業實驗中心的功能性平臺,加強臨床運行與操作技能培訓,增加綜合、設計、創新型的實驗教育,改革實踐教學的綜合評估體系五個方面深入分析了解決途徑,確保基于自身崗位知識與能力的臨床醫學實踐技術模式的發展,并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和調整,以期使醫學教育改革與臨床實踐教學體系更加完善。
關鍵詞:醫學教育;臨床教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9-0140-03
高職臨床醫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將臨床教育實踐的學生培養成具有基礎醫學、醫學實踐和臨床醫學教育基礎理論知識的,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醫學實踐技能的人才,使學生將來能夠在醫院以及相關醫療機構從事醫學實踐工作。縱觀目前臨床醫學教育的現狀,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即部分院校過分注重相關理論知識又忽視相關的臨床實踐教育,導致臨床實踐教育的學生綜合素質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根據調查結果說明,大部分臨床實習生實踐能力強、觀察力強,綜合素質偏高,而少部分醫學實習生是高分數、低能力的學生。面對這一形式,進一步加強對高職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有效提升高職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至關重要。
一、醫學臨床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臨床教學模式不合理
臨床實踐能力教學主要包括外科學通論、實驗診斷學等方面課程[1]。根據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方案,各高職院校臨床專業的基礎技能教學應分散在課堂上的實踐學習以及畢業后實習中。各系統疾病的基礎理論知識不能與其他相應的具體實際運用有機結合,不利于醫學生對該領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學校醫學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在早期接觸醫學理論的過程中沒有機會接觸到實際臨床案例,短時間內完成從學生到臨床實習生的專業角色轉換存在困難[2]。由于教學醫院醫療條件和教育水平的限制,許多學生無法遵循既定實踐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導致對臨床實踐知識和技能培訓缺乏。部分院校臨床教學內容老舊,實驗操作手段落后,嚴重影響了高職醫學教學質量的發展,不利于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
(二)臨床實踐資源相對不足
目前,大多數教學醫院都存在著專業醫生與教師不足、病場設施不足、患者共同參與教學意愿較低、醫療風險加大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高職臨床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單純地依靠醫院實踐、臨床理論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醫學課程的教育發展需要,學生在實踐操作與接觸病人的機會變得愈發稀缺。面對日益上升的醫療實踐教育工作風險,實習醫院及其教學指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臨床實踐教學的積極性正在大幅下降,部分臨床實踐教學形式和過程都存在不穩定因素。
(三)高職臨床技能操作考核形式不規范
由于缺乏統一的臨床技術基礎操作和考核標準,教師的授課方法與手段完全取決于個人習慣和經驗,導致缺乏嚴格規范的臨床基本技能培訓。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觀念仍然存在,影響了臨床實踐學生考研和就業,眾多師生對課外實習和畢業后實習的重視不夠[3]。導致學生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操作脫節、操作松懈,考核標準形式化。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缺乏嚴格規范的管理,容易受到外部客觀條件的制約,導致高職臨床學生實踐學習積極性不高,組織紀律松弛,考核技能培養的目標難以實現。
二、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學的創新模式
(一)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開展新實驗內容
為了更好地開展高職醫學臨床教育實踐教學,全方位提高醫學實踐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醫學對高職臨床實踐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探索和改革,重新整合高職醫學臨床實踐的教學內容,將陳舊與重復的教學內容從實驗室全部淘汰掉,尤其是將高職醫學臨床實驗室所需要開展的教學內容作為參考方案,將臨床醫學實踐實驗課的內容和臨床實際情況相結合。將臨床實踐與自動分析法相結合,有利于豐富臨床醫學實踐的內容,進而增強了實習前對專業技能的訓練,提高醫學生的理論、實踐和解決問題的分析能力。
(二)組建臨床實訓部,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由于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從事臨床教學的醫學實驗室所涉及的醫用儀器設備綜合利用率高,部分醫療儀器無法重復采購[4]。因此,教學醫療實驗室和臨床實驗室發展不平衡,教學醫療實驗室相對于其他臨床實驗室較為落后,在研究和開設這些醫療實驗室的內容時,必須充分地依靠臨床實驗室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醫療設備。臨床實驗室培訓部的成立將有助于解決實際課程與臨床實驗室之間脫節的問題。一般來說,培訓實驗室主要包括功能性的實驗和形態學的實驗。前者主要負責臨床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后者主要負責臨床血液學實驗、臨床基礎實驗教學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兩者都應通過與實驗室部門共同商議,做好培訓部相關的教學工作。
(三)對臨床實驗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創新
在我國臨床教學改革中,臨床實驗課堂教學改革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臨床實驗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基石[5]。相關院校應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方法。例如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創建了具有形態科學和多媒體的實驗室,使得臨床教育的學生能夠識別出細胞、病毒和影像標本,并與老師進行了互動和交流。學生還能夠親自經歷從標本的采集、標本的制作、涂片染色、顯微判定、圖像的采集等一系列過程,擁有自己動手操作、參與實踐的機會,有助于突出臨床專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和提高醫學專業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創新技術能力。
三、加快推動臨床醫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措施
(一)優化課程體系,完善實踐教學平臺構建
隨著臨床醫學教學的改革,高職臨床醫學技術的實驗室較為注重技術上的培訓,減少了課程理論的傳授,增加了臨床實踐操作的訓練,按照臨床實踐操作內容修改實驗課程大綱,根據臨床課程的階段性進展對實驗項目進行培訓,按照省級的臨床示范中心標準,參考國內外臨床實踐教學中心的成功案例,規范醫學教學內容、合理實施實驗教學中心,注重事實的有效性,通過實驗調整,形成了具有臨床實訓、理論教學、科學研究的重醫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根據臨床專業的醫學知識結構要求,按照懂臨床、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善于表達和溝通的要求,建立相互聯系的模塊式教學,根據每個教學環節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基礎教學體驗、綜合教學、創新型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注重臨床實踐的職業素質培養,構建多站式臨床實踐技能評估,采用綜合標準化方法進行評價,形成“系統一致、多模塊、層次推進”的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模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全方面協調發展,能夠更加系統、全面地掌握臨床醫學專業的理論知識。
(二)改善臨床實踐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臨床實踐醫學技能在臨床實驗中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建設臨床實踐技能課程,根據臨床理論的緊密結合;完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臨床情景模擬實驗教學,成立實驗手術室、病房等模擬醫療環境,應用教學模式,整合各項臨床教育理念和實踐的具體操作內容,并進行模擬演練;建立新媒體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對課程開展講解和操作過程,直觀地將所學的臨床理論知識融入實際工作中,為將來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加強醫學生之間的溝通,搭建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新模式。調查數據顯示,在80%以上的醫療糾紛案件中,事情發生的原因源于服務態度、語言交流、醫德等不良行為。為此,學校開設人際交往關系及溝通技巧、臨床醫學的品質道德等專業課程,在提高臨床醫師對學生診療技能培養的同時,更注重對臨床醫生素質、品德、交流能力、法治意識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自臨床實踐項目實施以來,學生反映良好,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三)改革臨床實驗教學考核方式,建立綜合評價體系
臨床實踐專業技能考核應使用標準化題庫,建設綜合評價體系。以高職臨床實踐操作為例,由于高職臨床實踐考核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化、主觀性不夠強,學校試圖在學期末把臨床技能考核引入操作評估中。當臨床學生參加考核時,第一要收集和分析案例;第二要做好身體檢查和技能練習;第三,落實輔助檢查,主要分為心臟聽診、胸部聽診、心電圖和X射線四部分。通過調整當前理論教學內容,圍繞專業醫師考試大綱,實施專業內容講解,進一步優化臨床實踐教學;在臨床學科中適當引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對疾病診斷、治療和預后的全過程進行解說,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習臨床實踐課程的同時,回想以往的基礎課程,使學生掌握病情發展的客觀規律,進一步構建臨床實踐,加強培訓和考核體系,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
(四)開展臨床實踐教育途徑,增加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隨著醫學領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醫學的人文素養與道德素質需求不斷提高。因此,為了完成臨床實踐的職業精神培養,高校必須加強醫學生的職業信仰教育,提高臨床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具有人文素質的新時代醫學生。此外,為增強臨床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臨床學習應開設相關課程,通過課程教育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通過實際案例讓學生感受到素質的重要性,提高醫學生培養素質的主動性;通過開展臨床教育途徑,不斷完善臨床實踐課程教學體系,使臨床醫學教育理念體現課程體系創新的要求。在目前社會上,臨床實踐課程通過一步開展臨床專業教育,使兩者充分融入其相關課程,不但重視學生對臨床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將綜合的道德素質培養融入醫學課程,借此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醫學生在醫學行業中成為一個擁有人文情懷的人。建設教學課程時,教師可根據自身的愛好對相關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對臨床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加強學生對臨床實踐課程的積極性,培養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化臨床學生的職業道德。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職醫學臨床實踐課程教學的改革分析發現,提高臨床實踐課程教學的效率,必須解決高校醫學臨床存在的問題,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拓寬臨床醫學教育的路徑,增強綜合素質培養和創新教學的模式。因此,增加學生臨床實踐的機會,臨床醫學理論應高度重視臨床實踐教學,規范操作訓練,確保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有良好的實踐技能基礎,從而更好地適應臨床醫學環境,培養學生獨立的臨床思維和臨床分析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臨床操作技能和創新意識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麗芳.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0):120-121.
[2] 焦桂生,馬治國,盧承德. 基于醫學教育改革現狀探討中醫本科臨床實踐教學新模式[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22):37-38.
[3] 張鐵山,完顏振杰,邢汝月,等. 民辦高校醫學專業臨床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1):80-82.
[4] 張寶明. 高等醫學教育的臨床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 教育現代化,2018,5(25):67-68.
[5] 亓來華,余海燕,張黎,等. 基于整合醫學的臨床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01):6-8.
(薦稿人:史衛紅,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基層衛生發展中心教授)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