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琳
摘 要:高效能的環境監察執法是成功防治環境污染的重要前提,但是我國環境監察還存有許多問題。鑒于此,要使環境監察的執法效益能夠得到提高,就必須要加強職責關系、執法模式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思考,根據相關問題,提出相應的治理建議措施,不斷對制度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環境污染問題。
關鍵詞:環境監察執法;改革創新;思考和建議
引言
新環保法自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起,就明確規定了環境監察的重要法律地位,這極大地改變了環境監察長期乏力的狀態,使環境監察得到了更多的執法權力,增強了執法的話語權,提高了環境監察的威懾力,從而開創了環境監察的新局面。對于如何在環境監察工作中利用好新環保法帶來的機遇,以便更好的解決當下所面臨的挑戰,是相關部門首要思考的問題。不管外部條件怎么變化,相關環保部門都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實力,在監察工作中適時革新執法方式,提高監察執法的效率和能力,使環境監察隊伍不斷的適應當前不利的環境形勢,做好新時期環境監察執法工作。
1、環境監察執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基層環境監察的工作壓力過大。環境監察最終都是要落實到基層的,可見基層的執行工作任務是非常大的,“下面針一根,上面線千條”則生動形象反應了基層環境監察工作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困難。在基層環保部門科室的劃分方面,劃分粗略不精細,往往是好幾個處室的工作任務,由一個負責環境監察的職能部門對接。基層的環境監察人員不但要將平常的企業排污監管和信訪投訴等工作做好外,而且還得處理多個上級部門交待的各種各樣的專項工作。這些瑣碎的失誤消耗了基層環境監察人員的大量精力和時間,使得他們在進行本職工作時常常會發生執法不到位、不規范的現象,檢查往往就是走走過場隨意應付。
1.2 基層環保部門在能力建設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基層環保部門是環境監察執法的主要執行者,它們肩負著重要的環境監察任務。但在實際中,職能運轉資金缺乏,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在監察中的能力嚴重不足,這些普遍存在的現象嚴重阻礙了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順利進行。環境監測可以為環境監察執法提供技術保障和支持,其能力建設會直接影響到執法效能。
基層環境監察經常出現的問題:一方面,環境監察執法人員不足,相關執法車輛以及執法設備嚴重短缺;另一方面,環境監察執法人員的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專業知識水平更是參差不齊,尤其是嚴重缺少兼具法律知識與環境學知識的綜合型人才。
基層環境監測經常出現的問題:一方面,監測設施設備陳舊落后,滿足不了新形式下的環保要求。基層監測站由于技術和資金的短缺,對于污染項目的監測非常有限,尤其是持久性有機物、重金屬等基本不能進行監測。另一方面,人員素質較低,對新的監測設備運用不熟練,完不成所要求的相關任務;而一些基層環保部門不存在設備和資金的問題,但是技術培訓制度落后,缺少會使用用先進設備的人才,這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財力物力的浪費。
2、對環境監察執法問題的建議
2.1 明確環保各部門的職能責任。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環保管理經驗的研究,可以發現絕大多數國家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中央環保部門負責標準規范的制定以及監督工作,而將環保執法重心與資源進行下移。在美國,州環保機構主要負責具體的貫徹與實施,而聯邦環保局的職責只是負責環境標準的制定;在德國,各州環保部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執法,而聯邦環保部則只負責立法。但是在我國,中央與地方環保部門的環境監管職能責任范圍模糊不清,這就嚴重影響了環保工作執行的進度和效益。中央環保部在擔任宏觀管理和監管職能的同時,還監管著許多具體的管理權限,不但中央環保部門的工作量巨大,而且又使行政相對人的交易成本增加了。所以,一定要明確中央和地方的職能:中央環保部的主要職能應該為宏觀管理、政策指引以及執法監管,而具體項目和企業的監管等職責要盡量下放到地方環保部門。只有明確中央與地方環保部門的職能責任,才會有利于實現中央環保部門的宏觀調控能力,極大的將地方環保部門的執法積極性激發出來。
2.2 加大環保警察制度的實施推廣力度。環保警察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等)已實施了許多年,并形成了相當完善的體系,重要的一點是有國家強制性權力這一強大后盾,其執法效果是一般環境監察執法所不能比擬的。在我國,云南省昆明市于2008年11月首開環保警察先河,建立了昆明市公安局環境保護分局,環保分局主要負責轄區內環境刑事案件的執法、偵查工作。隨后,河北省、浙江省、黃石市等多個省市先后開展了對環保警察制度不同程度的探索。基于裝備落后、執法隊伍綜合素質低的現狀在基層環境監察執法中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觀的實際情況,大力實施推廣環保警察制度有著重要的作用。
2.3 完善人才培養制度。環保警察應該是既懂得公安刑偵技術,又熟知環境保護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環保警察人才的培養可以借鑒公安部人才創新培養制度,2008年公安部實施了在大學畢業生以及退伍軍人中招考人民警察的制度,從而培養了大批公安部所需的復合型人才,使公安隊伍的人才結構得到調整。相關部門可以借鑒這個人才培養的例子,在進行環保警察隊伍的組建時,從環保專業的畢業生中挑選專業等綜合素質較高的人去公安院校學習,畢業后進行環境監察崗位的分配,從事環境刑事偵查工作。
2.4 對環境監察執法模式進行革新。基層環境監察裝備落后、人員較少。此外,在進行環境監察執法時,執法人員缺乏嚴格的執法理念,大多數在執法過程中更加注重收費罰款,而輕執法,這嚴重違背了環境監察執法的初衷。特別是縣一級監察人員編制比較少時,區域內的一些污染源很難得到有效的監管,給執法的有效性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改革執法人員管理,如實施分片包干的監督管理模式,從而實現環境監察執法的規范化、定量化以及網絡化,切實地解決這一問題。在人少事多的情況下,只有不斷進行環境監察執法模式的革新,才能使執法效能得到提高。
2.5 重視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新聞媒體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又因為新聞信息具有時效性、轟動性等特征,所以新聞媒體需要在第一時間將事件的來龍去脈及后期追蹤發展告知公眾。新聞報道常常可以引發社會輿論對環境事件的討論,也會對公眾的態度和判斷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環保部門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密切合作,當發生重大環境事件時,要加強信息的交流溝通,通過媒體在第一時間將事件的調查進展情況告知公眾,以消除公眾恐慌不安和胡亂猜疑的緊張情緒。
3、結語
近幾年正是我國環境污染事故的高發期,這段時期,西方發達國家在近百年的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污染破壞問題集中在我國各地出現,且環境污染態勢具有范圍廣、程度深、治理難的特點,環境監察執法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新環保法的實施無疑給我國環境監察執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此基礎上,要不斷革新管理體制,努力探索和建設執法模式和組織架構,以便可以更好的適應目前的環保執法需求,只有不斷提升組織內部運轉效率與外部執法效能,才能從根本上治理好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杜萬平.對我國環境部門實行垂直管理的思考[J].中國行政管理,2006(3):99-102.
[2]蔡晶晶.我國環境監察執法組織的改革趨勢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9(4):30-35.
[3]張艷橋.新形勢下環境監察執法探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0(1):8-10.
[4]張軍.安徽省執法效能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2.
[5]李墨池.試論我國環保警察制度的構建[J].天津法學,2012(2):79-83.
[6]高冬婧.新環保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法治與社會,2015(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