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摘要:當前,普通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正在不斷深化發展,但體育教學的改革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從近年來普通高校學生體質測試中發現,普通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呈不斷下滑的趨勢,這也成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急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指出了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路進行較深入的研究,與同行們相互交流。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尋找新的途徑。
關鍵詞: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現狀;改革創新;
近幾年來,普通高校大學生中宅男宅女增多,體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因此,摸清當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存在得主要問題,加強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研究,,進一步提升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增強大學生的體質,是當前我們每一個高校體育工作者承擔的首要任務。
一、目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自己體育理論知識相對匱乏,對傳授體育理論知識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不少體育教師放松了自己的體育理論知識學習,造成了體育理論知識匱乏,在教學中不能向學生進行體育理論知識的有效傳授,加上對傳授體育理論知識重要性認識不足,許多教師形成了一種錯誤的思想,他們認為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沒有多大作用,因而不重視對學生體育理論課的講授。通過調查統計發現,不少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理論課課時安排都未達到國家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的學校教學計劃幾乎沒有理論課的課時安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得不到全面發展。
2、體育教學過分強調技能技術,缺乏趣味性。由于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長期以技能教學為中心,教學沒有很好地體現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中心的思想,教學目的不明確,缺乏對學生運動興趣、健康理念、終身體育、強身報國思想等方面的培養。教學內容片面強調技術性,缺乏趣味性,很難激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難以達到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久而久之,使學生漸漸脫離體育運動,在校期間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未能形成,參加工作之后,沒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學生身體素質不能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
3、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制約了了學生自由選擇體育運動項目的積極性。當前許多普通高校體育教學 任然延續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內容比較單一,多年來教學內容、運動強度、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不求創新,因而,學生的運動愛好、運動特長得不到發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4、考核評價體系不合理。目前,許多普通高校在對學生成績的評定上不考慮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任然以相關的體能測試和技能測試標準考核評定學生成績,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評價方式,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往往不需要參加體育鍛煉就能夠輕松達標,而對于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雖然努力參加鍛煉,身體素質有較大的提高,但卻仍難以達標,它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體育能力,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也不符合國家有關素質教育精神的要求。
二、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路
體育教學是普通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每一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要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大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力度,緊緊圍繞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身心健康來展開教學改革,教學中始終突出“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理念,努力為社會培養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1、加大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力度。據調查發現,當今不少普通高校任然以傳統的教學大綱一成不變的開設課程,內容沒有體現出時代性、豐富性、休閑型、娛樂性、健身性等特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改革教學內容,選出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來制定教學計劃。在保留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基礎上,多開設一些大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如廣場舞、健美操、街舞、瑜伽、拉丁舞、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體育項目,這些體育項目以俱樂部和選修課的形式開設,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來自由選擇,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2、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普通高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先進的聲、光、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學習,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行為,通過引導、啟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營造出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意義。
3、改革傳統的學生成績考核辦法。在對學生的成績的評定時,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考核,看看學生運動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如何?運動成績與體質是否提高?客觀評價學生的最終成績,如果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習鍛煉后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比學習前有較大的提高,教師就要對這個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從發展的角度去評定出學生的成績,不能以教學大綱的年級標準去評定成績。
4、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教學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的作用在于有效地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的角色要從根本上進行轉變,從以前單純的技術傳授變為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打破以班級為主體傳統模式,可以根據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 在學校教學資源允許的前提下,開設球類、體操、田徑、游泳、健身操、廣場舞、武術、民族體育等多種形式的體育運動俱樂部和選修課,充分滿足每個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學習需求。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創新要以增強學生體質目的,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出身心健康、高素質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 陳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發展走向及改革對策的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1(5):103-105.
[2] 宗有智.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路探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9);65-67.
[3] 李立平,曾石山,劉志宏.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再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