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業,郭兆斌,李清江,閆婉蕓,呂 敏,張亞麗
(1.蘭州中檢科測試技術有限公司,甘肅蘭州 730070;2.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毒性比較低,但是由于種植、加工、運輸、貯藏、添加劑等方面的原因在食品中廣泛存在[1]。人們通過日常進食和飲水來攝取維持人體機能運轉的各種元素,但鋁元素并非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大量食用含鋁食品或者過量攝入鋁元素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2]。因此,不僅要嚴格控制含鋁食品的攝入,還要找到能簡單準確測定食品中鋁含量的方法[3]。2017年4月頒布的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鋁的測定》 (GB 5009.182—2017)[4],該標準第一法適用于檢測使用含鋁添加劑的食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到食品中鋁含量檢測和分析的研究中。張叢笑等[5]對2015—2019年杭州市西湖區部分市售食品中鋁殘留量進行檢測分析,杜小利[6]對2018—2020年榆陽區食品中鋁元素殘留量進行調查,張遴等[7]對2018年西安市面制品中鋁含量進行了監測和分析。雖然鋁的殘留量可能會受原材料本底、生產過程用水、使用含鋁器具等影響,但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被視為主要引入因素[8]。而明礬(硫酸鋁鉀、硫酸鋁銨)、泡打粉、發酵粉價格低廉、易購買、蓬松度和口感效果好[9],易于被生產經營者添加到食品當中,特別是添加到油炸面制品、小麥粉制品和焙烤食品中起到膨松、穩定的作用,如果添加過量,就會造成鋁的殘留量超標。
隨機抽取甘肅省內466批次樣品,其中包括焙烤食品192批次,油炸面制品81批次,發酵面制品132批次,生濕面制品41批次,單批次樣品量不少于1.5 kg。
1.2.1 儀器
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ME203E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DHG-9240A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EG20B微控數顯電熱板,萊伯泰科有限公司。
1.2.2 試劑
硝酸、鹽酸、氨水、無水乙醇,以上試劑均為優級純,對硝基苯酚、乙二胺、抗壞血酸、聚乙二醇辛基苯醚、溴代十六烷基吡啶、鉻天青S。
按照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鋁的測定》 (GB 5009.182—2017)第一法分光光度法測定。
如圖1所示,標準溶液在0~5.00 μg與吸光度呈線性關系,斜率K為0.183 2,決定系數R2為0.999 7,標準曲線線性關系良好。

圖1 標準曲線
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GB 2760—2014)[10]發酵面制品和生濕面制品不得添加含鋁添加劑,油炸面制品和焙烤食品限量≤100 mg/kg為合格。
由表1知,共抽取樣品446批次,檢出401批次,檢出率89.91%,其中28批次不合格,包括焙烤食品7批次、油炸面制品5批次、發酵面制品16批次,生濕面未檢出不合格。整體不合格率為6.28%。焙烤食品共抽樣192批次,檢出數186批次,檢出率96.88%,是此次檢出率最高的品類,其中7批次不合格,包含面包4批次蛋糕3批次,同時面包和蛋糕為100%檢出。油炸面制品共抽樣81批次,檢出數74批次,檢出率91.36%,檢出率較高,其中1批次麻花和4批次油條不合格,油條和油餅均100%檢出。發酵面制品共抽樣132批次,檢出110批次,不合格產品16批次,分別1批次包子、10批次饅頭和5批次花卷,總不合格率12.12%,發酵面制品是此次檢測不合格率最高的品類。生濕面制品共抽樣41批次,檢出率75.61%,此次檢測未檢出不合格。

表1 446批次食品鋁的殘留量檢測結果
油炸面制品、生濕面制品和發酵面制品屬于小麥粉制品大類。由表2知,在GB 2760—2011標準中,規定小麥粉及其制品中鋁的殘留量≤100 mg/kg(干樣品,以Al計)為合格,但在GB 2760—2014中,僅規定油炸面制品限量≤100 mg/kg(干樣品,以Al計)為合格,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魚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以外的小麥粉制品不得添加。焙烤食品在新舊標準中鋁的限量不變。

表2 GB 2760新舊標準鋁添加劑限量變化
由表3知,通過檢測不合格率由高到低的排序為發酵面制品、油炸面制品、焙烤食品,生濕面制品未檢出不合格。從檢測數據情況來看,焙烤食品最大值達到141.60 mg/kg,是國家標準限值的1.4倍,油炸面制品最大值達到155.60 mg/kg, 是國家標準限值的1.6倍。依據GB 2760—2014對饅頭、包子、花卷等面制品規定不得添加含鋁添加劑,但在檢測過程發現,仍然有部分餐飲店和小作坊超范圍添加含鋁明礬、泡打粉、發酵粉,最大值達到55.29 mg/kg,檢出率高達83.33%。因餐飲經營者對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對含鋁添加劑的了解和重視程度不夠,在加工各類面制品的過程中注重口感,忽視了鋁對人體的危害。

表3 446批次食品鋁的殘留量檢測結果分析
食品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加大對現制現售和餐飲環節的管理,并向相關從業人員宣傳食品安全法,呼吁生產經營者選擇無鋁或低鋁的添加劑,同時改良加工工藝,在源頭上降低人們的鋁攝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