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敏
(濮陽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河南濮陽 457000)
在自然界中,鋁以一種穩定的化合物形式廣泛存在。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鋁是一種低毒性的金屬元素,于1989年正式將鋁確定為食品污染物[1]。當人體攝入含有鋁元素的食物后,鋁會在人體內蓄積,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毒害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當機體內吸收過量的鋁時對組織器官[2]、神經系統[3]以及骨骼[4]等部位危害均比較大,會導致慢性腎衰竭、骨質疏松和阿爾茨海默癥等癥狀[5-8]。正常情況下,人體攝入鋁的主要來源為農作物和水質中天然存在的鋁、加工過程中加入的含鋁膨松劑以及貯藏過程中鋁器具溶出的鋁[9-10]。
目前,我國居民膳食中鋁含量的來源常見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如豆制品、面制品、淀粉制品、焙烤食品等[11]。尤其北方地區人們攝入鋁元素最主要的來源為食用的面制品。面制品包含發酵面制品和油炸面制品,發酵面制品主要包括篜饃類等,油炸面制品主要包括油條等。根據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饅頭、包子、油條等面制品是膳食鋁攝入的最重要來源[12]。在發酵面制品和油炸面制品的生產過程中,人們常常使用一些含有硫酸鋁鉀、硫酸鋁銨等成分的食品添加劑,從而提高口感和減少發酵時間,一旦過量使用就容易造成鋁含量超標[13]。在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明確規定,油炸面制品和焙烤食品中鋁的殘留量不得超過100 mg/kg,其他面制品中不得使用鋁添加劑。本文采用國標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鋁的測定》(GB 5009.182—2017)中的第一法,即分光光度法,對濮陽市不同種類、不同采樣地點、不同銷售渠道的面制品進行鋁含量的檢測分析[14-15],從而探討面制品中鋁元素的污染情況,實現濮陽市各地區食品中鋁安全監管和評估,從而確保人們的飲食安全。
樣品隨機購買于濮陽市華龍區、濮陽縣、清豐縣、范縣、臺前縣和南樂縣5縣1區的農貿市場、商超、早點地攤和餐飲處。樣品分為發酵面制品500份和油炸面制品200份,共計700份。封樣后低溫保存,送往實驗室檢測。
ML204T/02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UV-260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DHG-9145A型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S210型pH計(瑞士Mettler公司);MJPB80Easy215型破碎料理機(廣東美的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鋁單元素標準溶液(1 000 mg/L,19C012-4,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硝酸、硫酸、鹽酸(優級純,洛陽市化學試劑廠);氨水(優級純,洛陽市昊華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優級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二胺(分析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對硝基苯酚(分析純,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鉻天青S(分析純,天津市恒興化學試劑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曲拉通X-100(分析純,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抗壞血酸(化學純,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超純水。
1.4.1 樣品前處理
采用GB 5009.182—2017中分光光度法對面制品中鋁元素進行檢測。將面制品粉碎均勻,取約30 g置85 ℃烘箱中干燥4 h后,稱取樣品1 g左右置于消化管中,加入10 mL硝酸,0.5 mL硫酸,在可調式控溫電熱爐上加熱,直至管口冒白煙,消化液呈無色透明或略帶黃色,取出冷卻,用水轉移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混勻備用,取1.00 mL樣品消化液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測定。每份樣品做空白實驗和平行實驗,并計算其平均值。另外,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干樣品Al計),檢出限為8 mg/kg,定量限為25 mg/kg。
1.4.2 評判標準
現行的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 (GB 2760—2014)規定,面糊(如用于魚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和焙烤食品中鋁的殘留量≤ 100 mg/kg;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關于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規定,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魚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16]。
1.4.3 統計方法
所有實驗至少重復2次以上,采用SPSS 21.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未檢出數據均按ND來表示。
分別配制質量濃度為0 μg/mL、0.50 μg/mL、1.00 μg/mL、2.00 μg/mL、3.00 μg/mL、4.00 μg/mL和5.00 μg/mL的 鋁標準溶液并依次進樣,以空白溶液為參比作為吸光值,以標準溶液系列鋁的質量為橫坐標,得出線性方程為Y= 0.152 6X+0.009 1,r2=0.999 4,說明該方法在0~5.00 μg/mL的測試范圍線性良好,鋁的標準曲線見圖1。

圖1 鋁標準曲線
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700批面制品,并進行檢測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700批樣品中有22批樣品鋁含量超標,不合格率為3.14%。其中500批發酵面制品中,20批不合格,不合格率為4.00%;200批油炸面制品中,2批不合格,不合格率1.00%。發酵面制品鋁含量檢測范圍為ND~2 051.52 mg/kg,食品添加劑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鋁不得檢出;油炸面制品鋁含量檢測范圍為ND~290.47 mg/kg,檢測最大值約為限定值的3倍,都屬于鋁添加劑使用超標。可能是在面制食品的生產過程中,為保持良好的口感,生產者加入了一些含有硫酸鋁鉀、硫酸鋁銨等成分的膨松劑,一旦過量使用就容易造成鋁含量超標。
主要選取37批饅頭、25批花卷、431批包子、4批窩窩頭、3批菜條5種發酵面制品進行檢測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431批包子中檢出鋁含量超標樣品20批,不合格率為4.64%,其他類別發酵面制品未檢出鋁含量超標。包子是我國居民早餐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北方。可能是商家在面團中添加了鋁添加劑(明礬、復合膨松劑)使其鋁含量超標。

表2 發酵面制品中鋁含量檢測結果
考慮到市場上消費者的主觀選擇性和產品銷售情況,進行合理化抽樣。主要選取73批油條、61批油餅、26批雞蛋布袋、9批油饃頭、8批菜角、7批糖糕、5批果子、5批蕉葉、2批老鴰頭、面坨、面塊、麻花、肉盒各1批,共13種油炸面制品進行檢測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73批油條中檢出鋁含量超標樣品2批,不合格率為2.74%,平均值為267.28 mg/kg,其他類別油炸面制品未檢出到鋁含量超標。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市面上油條產品的監督檢查,杜絕濫用添加劑。

表3 油炸面制品中鋁含量檢測結果
對濮陽市5縣1區樣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華龍區、濮陽縣、范縣、臺前縣均檢出鋁,鋁檢出率由高到低分別是濮陽縣42.85%、范縣15.63%、臺前縣5.26%、華龍區2.60%。由此可見,市區內餐飲服務主體比較重視餐飲加工過程中無鋁泡打粉的使用,能嚴格按照配比使用,食品抽檢合格率較高,食品安全能得以保障。而縣城轄區和城鄉結合部一些的餐飲加工服務單位不合格率較高,其原因在于對無鋁泡打粉的使用知識不了解,經營主體文化水平偏低,后續應加大對縣城轄區和城鄉結合部食品監管和宣傳引導工作,確保人們的飲食安全。

表4 不同地區樣品中樣品中鋁的檢測結果
本文通過對濮陽市5縣1區的農貿市場、商超、早點地攤和餐飲等700批面制品進行調查,采用分光光度法進行檢測,結果表明,700批樣品,其中有22批樣品鋁含量超標,不合格率為3.14%。此次檢測發酵面制品包子、油炸食品油條鋁含量存在超標情況,最高含量分別是2 051.52 mg/kg和290.47 mg/kg,中位數分別是629.48 mg/kg和267.28 mg/kg,說明濮陽市的面制品鋁污染率較高,尤其是縣城轄區和城鄉結合部。長期食用鋁含量過高的食品,會引起神經系統病變,表現為記憶減退、視覺與運動協調失靈,嚴重的會對人體細胞的正常代謝產生影響[17]。兒童過量食用鋁超標食品會嚴重影響其骨骼和智力發育[18]。食品鋁含量超標已成為令人擔憂的食品安全問題,有關部門應常態化加強對面制品鋁污染的監管整治力度[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