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農業農村部推動七部門印發《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積極謀劃政策舉措,組織實施重大項目,著力拓寬資金渠道,穩定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取得較好成效。1—11月份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2259億元,同比增長18.2%,實現五個月正增長,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和第二、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農業農村投資持續增長態勢良好。一是實施一批重大投資項目,發揮牽引拉動作用。二是創新農業農村投融資機制,著力開拓投資渠道。三是加快破解投資瓶頸問題,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2020年初以來,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貫徹落實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水產養殖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產業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科學規劃促進可持續發展,依法確權保障漁民權益。目前全國已有6個省級、257個地市級和1544個縣級人民政府頒布實施本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核發《水域灘涂養殖證》13萬本,確權登記水域、灘涂面積約441.5萬公頃。二是生態健康養殖全面推進,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年共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009家、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12個,打造一批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典范。三是現代水產種業不斷壯大,產業基礎更加穩固。發布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中國水產種業發展報告(1949-2019)》。壯大水產種業體系,創建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86家。推動新品種選育,依法審定新品種達229個。組織相關水產科研院校和育種企業開展南美白對蝦聯合育種,促進政產學研用一體發展。四是水生動物防疫持續強化,疫病防控能力不斷提高。
2020年初以來,農業農村部積極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開展科技扶貧,幫扶和培育雙發力,將特色資源變為特色產品,將特色產品變成特色產業,全面助力脫貧攻堅,科技扶貧成效明顯。一是選派幫扶專家,選準特色產業。2020年開始,農業農村部探索建立產業技術顧問制度,旨在解決貧困地區在產業選擇、政策咨詢、科研攻關、技術服務等產業全鏈條的發展難題。二是實施特聘計劃,開展有效服務。目前,特聘計劃已在全國500多個縣實施,招募特聘農技員4200多人。這些“土專家”“田秀才”們,發揮自己所長,解決產業問題,幫扶周邊農民,為當地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三是培育帶貧主體,實現永續脫貧。農業農村部面向貧困地區貧困村,培養“一村一名產業扶貧帶頭人”,2017年以來,已累計培訓產業扶貧帶頭人83.3萬人。
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不斷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印發工作要點、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等強化部署推動,通過組織現場技術服務、線上技術咨詢、技術展示交流、技術集成示范等強化技術支撐。中央財政安排74億元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30億元支持中西部省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財政對整治成效明顯的20個縣(市、區)給予激勵支持。指導各地以縣為單位開展驗收,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檢查,確保干干凈凈迎小康。目前,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扭轉了農村長期存在的臟亂差局面,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2018年以來累計新改造農村戶廁超過3500萬戶;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國9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的提高,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村容村貌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