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誕辰百年的紀念年,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年。回眸即將過去的一年,上海克服新冠疫情常態化管理帶來的困難,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鄉村振興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上海農業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過去的一年里,上海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全面推進“綠色田園”建設。緊緊圍繞全年目標任務,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夏糧生產首次得到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秋糧也喜獲豐收。松江區泖港鎮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經營者李春風喜上眉頭,農場種植的400多畝水稻單產比上年增加了20多斤。由于實行種養結合、綠色生產的模式,他收獲的優質稻谷以每斤1.80元優價賣給了農業龍頭企業,加上代養生豬出欄1500頭,全年收入又超過了50萬元。這一年,上海制定實施了《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為家庭農場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抓住城市數字化轉型契機,上海積極推進農業數字化賦能,得到了農業農村部唐仁健部長的肯定。
在過去的一年里,上海以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美麗家園”建設。上海第三批32個示范村建設工作如期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途徑,探索示范村建設新路子。嘉定區華亭鎮聯一村經濟合作社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形式,與上海地產集團、浙江藍城集團共同建設“鄉悅華亭”項目。第一期歸并建成的農民新住房迎來新主人。走進保留農村自然肌理,又具有新江南風貌的新社區,映入眼簾的是“萬般美好從家開始”的宣傳語,從入住農民滿意的笑容上,就知道這句話的真切含義。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全年實現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生活污水處理率超過80%,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村民對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滿意度高達97%。
在過去一年里,上海以提升農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為抓手,全力推進“幸福家園”建設。深化農村綜合幫扶,對相關涉農區的經濟相對薄弱村實施了15個“造血”項目建設,總投資達52.8億元,其中9個項目開始收益。通過助農、助醫、助學、助殘等措施,對全市5.8萬戶、9.3萬人的生活困難農戶實現精準幫扶全覆蓋。有序推進1650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2021年上半年,上海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535元,同比增長13.2%。深入實施《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積極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奉賢區積極發展“三園—總部”經濟,松江區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浦東新區盤活農村宅基地及住房打造人才公寓,崇明區“顧伯伯”品牌民宿實現抱團發展,這些都有效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共抓大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市農業農村委會同相關部門,全面開展“清船、凈岸、打非”三大行動,清理取締非法捕撈用具,切斷非法捕撈黑色產業鏈,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顧客不吃的社會氛圍初步形成。
展望新的一年,上海全面實施鄉村振興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歷史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擘畫了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上海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走在鄉村振興的前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鄉村振興是干出來的,我們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贏得未來的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迎來上海城鄉融合發展的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