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陽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春逸茶廠,福建 泉州 362400)
事實上,茶的種類有很多,除了鐵觀音這一類,還有綠茶,青茶,紅茶等類別。由于茶的類別不同,其有機茶所要求的標準也自然各不相同。這個標準包括生態環境質量、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等特定標準。也就是說,茶的產地要符合生態環境質量規定標準的,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夠使用有害化學合成物質,在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中進行生產、加工,以及產品質量要符合標準,包裝要符合特定標準,并經專門機構認定,被允許使用有機食品標識。有機茶的特定標準。首先,有機茶園要求茶山有保護良好的植被,茶山不能受到生態破壞沒有任何污染源,保持清新的空氣,有著潔凈的土壤、純潔的水質,具有富含有機質等有益元素的豐厚的紅壤層。其次,茶園灌溉天然環保。要能夠利用天然霧氣、雨水以及天然泉水來進行灌溉,不使用具有污染的水源。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拒絕有農殘的茶葉。
青茶這個品種,一般是以烏龍茶而言,而烏龍茶則以安溪鐵觀音為主。
1.2.1 對于土壤成分的要求。關于這方面,有機鐵觀音的要求較高,比較特別。打個比方,同樣一株鐵觀音茶樹,由于種植地在安溪以外的地方,所生產出來的茶葉必然不一樣,也肯定無法真正到達鐵觀音的要求,就像“橘生長在淮南為橘,生長在淮北為枳”,因此,在茶干、茶香、湯色、口感等方面一定會大打折扣,茶的入口順滑度則難以木石前盟了。
1.2.2 種植不宜使用人工化合物。在種植過程中,為了保證茶葉綠色環保、無農殘,不宜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藥物以及生長調節劑等,而是使用家禽的糞便發酵而成的純天然的有機肥,如此一來,茶葉才能更健康。
1.2.3 制作以及加工過程要綠色環保。茶葉的制作以及加工過程的作法和常規茶的做法有所區別。制作和包裝過程中有相當嚴格的要求,不能為求茶葉的顏色以及茶的湯色的好看而使用化學食品添加劑。
當前,安溪縣鐵觀音茶樹大都處在幼齡階段。對于茶樹管理,在幼齡階段的要求最為嚴格。因此,在幼齡茶樹管理時,必須深入了解鐵觀音的栽培特性,并能掌握科學的管理模式,及采用技術措施,才能促使新植鐵觀音茶樹實現高產優質,從而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對于環境的管理。我廠茶園基地位于海拔700多米的天然次生林山地,群山環繞,峰巒綿延,周圍沒有金屬或非金屬礦山,遠離喧囂的城市和普通逐現利的茶園以及農田的農藥殘留污染,每年大約有200多天早晚有云霧繚繞。面對著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我們進行了行之有效的管理。首先,盡可能不破壞原有的植被,不讓土壤中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受到損失。其次,注意大氣的保護。注意對周圍環境的大氣保護,不得有污染源的存在。尤其是上風口不能有污染源,不得排放有害氣體。力求穩定大氣質量,使之符合有機食品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同時,還應注意對水環境要求。灌溉時,選擇水質清潔無污染區的水源,通過先進的灌溉系統把天然、優質的山泉引入茶園,以求符合有機食品水質環境質量標準。通過多方面對土壤環境的有效管理,力求使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區域,提高的土壤肥力,使土壤質量符合有機食品的質量標準。
2.2.1 幼齡鐵觀音根系特點。其根系還不發達且須根少,呈橫向分布,縱向深度不夠,如果根部一受傷,就不易愈合。從而,抗干旱、抗寒能力較差,成活率較低,要比常規茶的成活率要低25%。所以,在定植時,要把土壓緊、有充足的水分;這樣一來,在定植后,當遇上高溫干旱,或不及時灌溉,才不會容易死苗。除此之外,除草、翻耕時,不能離根部太近,也不能太深,否則,容易使其根系損傷,造成死苗。
2.2.2 鐵觀音頂端的特點。鐵觀音的頂端優勢較強,易發展。所以,在種植管理時,應該進行及時打頂,才能促進分枝,長出更多新生芽葉,才能提高產量。
2.2.3 鐵觀音花果的特點。鐵觀音的花蕾較多、結果自然也多。如果有大量的花果,必然要消耗較多的養分,所以必須及時摘除,不然,影響到鐵觀音的成長,致使其芽葉生長慢、投產變遲、產量降低。
2.2.4 鐵觀音適應性的特點。鐵觀音的適應性相對較差,尤其是對土壤要求較高。粘壤質厚層的土壤地是鐵觀音生長環境的最佳選擇。只有創造、改造成這樣的土壤環境,才能促使鐵觀音生長良好、品質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了解了鐵觀音特性后,我們才能夠因形象勢根據它的特性因地制宜地采取相應的科學管理模式,及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管理。
剛剛定植的新苗呈現怕干怕曬的特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采用大概帳篷式用黑網覆蓋全園;或用稻草覆蓋,一般厚度為5cm;也可用蘑菇土覆蓋。這樣覆蓋的好處,不但可降低土壤表面溫度,使土壤濕度得以保持,還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同時能夠促使土壤有機質得以增加,從而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在種植過程中,應該做好水份管理,充分滿足茶苗對水分的需求。
鐵觀音幼苗的成活率較低,因此每穴留2株。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查苗工作,如果有死苗應做好補苗工作,進行及時補苗。
當茶苗出現花蕾及結果的現象時,極容易使養分消耗掉,要及時摘除。
3.4.1 施底肥。在定植之前,先把底肥施足;之后,每年再進行4-5次,這樣才能夠給茶苗足夠的營養。
3.4.2 施萌芽肥。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新芽萌發時的施肥過程。施用的量,每次施的量為復合肥量每畝5—10千克、尿素每畝3—5千克。施用方法,離茶苗的根莖15cm處挖條溝或挖小穴施下,并覆蓋松土;如果底肥量施得不足的,就要采取配合施用有機肥和化肥(時間選擇在每年冬季,方法是淺耕施足基肥,用量為農家肥每畝1000千克)。
3.4.3 施催芽肥。施催芽肥時間一般是在春茶一般三月中旬左右、采摘前,對于夏、秋茶也有較為明顯的后效。茶樹催芽肥一般可以用速效性化肥,如硫酸銨、碳酸氫銨、尿素等。作用是促使春茶早發、快長、長齊、從而對春茶的產量和品質起到重要作用。待茶苗成長后,使用得營養肥料以內蒙古大草原的羊糞、牛糞和野草為主,以促進茶園土壤的質量。施用方法,春茶一般在三月中旬前后要施一次催芽肥。一般采用溝施或是穴施,肥效會更好。之后,在采摘前20天左右,還要再施一次催芽肥。在施催芽肥的過程中要注意天氣的選擇。為了肥料容易被吸收,不會因天氣等原因容易蒸發,要注意選擇在陰天或小雨的天氣,這樣才能夠提高施肥的作用。如此一來,第二年生的茶園用量每畝只要用25千克左右的肥料就夠了,施量要和樹齡相稱。樹齡小施的量就小,反之,亦然。這樣,才不會物極必反,造成肥害,從而事與愿違。
鐵觀音根系呈橫向分布,總體較淺,所以,對于幼苗盡可能采用人工拔草,不使用任何除草劑,以防止把根系弄傷,然后把雜草覆蓋于茶苗邊。根據實際情況,不能經常翻耕,可以在冬季時結合施基肥,進行淺中耕除草。對于可以用鋤草翻耕的情況,可以先鋤后施,鋤后的草不要扔掉,要倒翻著放到茶苗樹頭邊,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同時,在除草的過程中要注意,如果并不影響到茶苗生長的雜草就不要清楚的太干凈。因為,清除干凈了,病蟲害的天敵也就無處棲息,也就沒了,會影響樹苗的生長。除此之外,還要結合進行施肥。
3.6.1 茶苗的修裁。定植茶苗的修剪通常是采用打頂,即,定植茶苗之前留莖20cm高,剪去上面部分。
3.6.2 新梢萌發后的修剪。在春茶長出來后,修裁去距離土面25cm之上的頂梢,并把側梢較長的部分修剪掉。
3.6.3 后續的修剪。各輪新梢萌發后,在之前的基礎上的5-8cm進行打頂。全年樹冠提高大約20—25cm。
有機鐵觀音采摘時間不同于其他品種茶。其他品種茶葉一般以嫩采為主,采摘時間較早。而有機鐵觀音卻與之不同,要有適宜的成熟度,才可以采摘,一般在5月1日前后。
青葉在春季五月份左右趨向成熟,易受病蟲危害,為保證產量和品質,應適時合理防治病蟲害。控制病蟲害的方法。在管理的過程中要總結出自己獨到的方法。如,保持茶園良好的生態、保護茶園內部及周圍的許多鳥類、青蛙、七星瓢蟲等害蟲的天敵。還可以利用物種共生的方法,如套種降香黃檀,不但可以在烈日下遮蔭,還可以利用該樹產生的香氣趨避蟲害。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科技,如采用太陽能滅蟲燈和粘蟲板等。
總之,有機茶葉種植過程中,只有了解有機環境的重要性,深入了解鐵觀音苗的栽培特性,進行科學化管理,提高防治病蟲害效果,才能迎來鐵觀音培植的春天,最終提高茶園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