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帥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0)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結晶。茶文化作為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線索之一,在發展過程之中體現出來了清晰的歷史脈絡,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始終都是中華文化兼容并蓄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圖騰,因此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領作用,茶文化的發展應該獨具一格,具有完整的清晰脈絡,從而形成良好的歷史文化體系,茶文化作為文化工作的引領者應該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之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從而促進茶文化的內涵不斷延申,將茶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將茶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之一,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從而能夠自覺抵抗外來文化的侵蝕,將自身文化的內涵能夠發揚光大,提升教育的育人培養效果。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教學模式主要還是傳統階段的教育模式,教學主要以教師傳授為主,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育教學模式沒有進行結合時代的創新和改良,因此現階段主要的教學任務需要將教學機制進行改良,從而不斷強化教學模式和教學發展的適應性,幫助學生進行課堂的翻轉,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幫助學生不斷的理論結合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進行交互式的培養,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一方面,現階段的教學模式中,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關注更少,學生的品德教育未能與理論知識教育進行同步,從而使得品德教育顯示出來了滯后性,這不利于現代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也不利于現代化人才培養方式的發展,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當代大學生,因此要打造整個教育教學之中的多元化培養方式,幫助學生真正實現階段性思政教育的培養和綜合化素質的提升。
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除了上述外,還有院校思政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存在。在現階段的高等教育體系之中,大學生的高等教育大多數都是以學生自主培養以及公開課的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等院校之中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師資相對匱乏,同時高等院校之中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沒有完全展開,這都不利于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高校的工作人員而言,開展思政教育往往是應付檢查任務,無法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動之中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效果并不明顯,同時教師在其中也并未進行實效性的教學,這些因素都制約著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文明財富。說到茶文化,很多人肯定會想到如何種茶和采茶,但是種茶和采茶只是形成茶文化的前提。茶文化的精髓在于“品”,但也并不是說我能識別出這杯茶的品種,能夠說出這杯茶的味道,能夠了解這杯茶的來龍去脈就已經做到了品茶。筆者認為,真正的茶文化其實更在于去品味人生,去了解時代,去提高自己。結合當今時代,我們都知道思政教育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課題,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便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筆者認為,可以將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推動思政教育形式的改進,以及促進茶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建立網絡教學平臺,提供思政教學的時效性需要我們于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之中勇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網絡教學平臺,打造現代化、信息化教學體系。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推動思政教學的發展。茶文化體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從神農時期到現在,茶文化不斷注入了新的內涵與活力,其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茶文化融入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的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社會現代化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因此我們要將茶文化的思想內涵與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推動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共同發展,通過思政教育的宣講讓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在繼承與發展茶文化的同時,也可以加大思政教育的宣傳力度。還有將茶文化的相關知識融入現代化經濟技術中,通過多媒體作為媒介,提高茶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將茶文化的知識通過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在網絡上進行傳播。由此可見,我們要善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供的便利,也要勇于創新茶文化的傳播方式,以及改進教學方式。
加大教師隊伍的師資力量也是不斷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加強師資可以幫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是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教師是一個讓人敬佩的崇高的職業。古人給教師的定義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筆者對于這句話表示十分的贊同,老師就是我們人生航途上的指明燈,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了無法替代的作用。為此,高校要加大師資隊伍的建設力量,重點培養一批優秀的教師。要讓茶文化進校園,首先就要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以及專業能力過硬的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茶文化深入學生心中。我們都知道茶文化的教學不能僅限于理論知識,而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為此,則對師資力量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也需要高校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達到內外兼修。真正培養出一批熱愛茶文化,且有實力,樂于教的骨干級師資力量。從而更好的將茶文化進行繼承,發展和創新。
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展現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的精神志氣,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時在教育領域提出“立德樹人”的方針。而校園氛圍則體現的是一個校園的整體風貌,各高校要高度重視濃厚校園氛圍的構建。筆者以為,若想真正做到將茶文化深入學生心中,讓大家踐行茶文化的思想內涵,師資力量的培養以及線上線下教學的共同發展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構建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氛圍顯得極為重要,通過學校、學院、班級組織開展相關的茶文化活動,從而使茶文化更好地深入人心。因為我們都明白,文化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另外茶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讓學生們在學習茶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和增強自我的內在氣質。最后不僅有利于校園文化的發展,也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增強全體師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豪感。
綜上所述,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茶文化在傳統文化之中占據了重要位置,我國的茶文化應該被公眾所熟悉,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應該傳承茶文化的歷史基因,因此,對于高等院校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不斷融合時代的新元素,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將茶文化與傳統文化相互結合從而幫助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和素質教育體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