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聰,李青玲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作為民族地域多元文化態勢的典型演繹,河湟文化是河湟多元族群在長期的交融生活實踐中共創共享的生活習得和歷史積淀;作為中華文化的符號呈現,河湟茶文化在彰顯河湟族群地域特質的同時,還體認著多元一體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積聚。在新時代場景中,傳承和發展河湟茶文化對于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文明互鑒彰顯現實意義。
“河湟”一詞的使用傳播自古便與多元族群的共居情境密切相關,其作為文化單元的屬性遠勝于其地理概念屬性。地處西北民族走廊要道,河湟地區是多元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場域;漢、藏、回、土、蒙古、薩拉、東鄉及保安等多元族群世居于此。在長期的共居生活實踐中,多元族群文化共構著河湟地區的文化基因,同時族際間的文化互動也在交融生活中演繹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交融一體態勢。據此,河湟文化既是民族地域文化的典型演繹,也是中華文化一體走向的地域標識。作為區域文化的具象表達,河湟茶文化是河湟族群在歷時空情境中對多元茶文化態勢調適整合的必然結果,既展現著河湟族群的特性風格,也豐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
作為文明相續的重要載體,茶葉為民族成員所飲用最早可追溯到《茶經》關涉神農氏的記載。河湟茶文化的發展嬗變經歷了由外來傳入到內生聚合的演變過程。關于河湟茶文化的歷史生成,學界對此爬梳頗豐。就茶在河湟地區出現的時間而言,最早可溯及至西漢時期,但卻不晚于唐朝;與茶文化在河湟地區弘揚傳播相鏈接的歷史事件有諸如“文成公主入藏”“茶葉和碗在吐蕃出現的故事”等??梢?,河湟茶文化的歷史生發總是與以漢藏民族為主體的多元族群交往交流交融之圖景鋪陳相伴隨。
事實上,在河湟多元族群歷史交融的時空圖景中,絲綢之路、“茶馬互市”以及于此基礎上發展的“茶馬古道”也為河湟茶文化歷史生發創設著不容回避的客觀情境。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構成,河湟通道是絲路南線河西走廊主干線之輔線,肩負著聯結中原民族與河湟族群的天然使命。作為高原文明匯聚地之一,河湟民眾有著多肉少蔬的飲食習慣;茶葉具有助解油膩、止渴生津、促進消化、提神醒腦、降火去燥、延年益壽等保健功效;河湟素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法,由此茶對河湟族群日常生活的影響可見一斑。高原高寒干冷的氣候不宜茶葉種植生長,故向產茶地取茶便成為迫切需求,“茶馬互市”也由此興盛。時運交移,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推動著“茶馬互市”朝著“茶馬古道”方向延拓。源發于我國西南川滇的“茶馬古道”,是漢藏等族群進行以茶易馬、以馬換茶的重要商貿通道。作為茶馬古道的三條主干線通道之一,唐蕃古道是唐都長安通往吐蕃都城邏些(今拉薩)的官道,也是唐都長安到河湟地區的重要驛道;其緣起于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情景,在唐王朝與吐蕃政權的經濟交往、政治交流、文化交融中,推動著河湟多元族群文化的交流傳播,描摹著河湟茶文化一體趨同的歷史圖景。
作為主體社會實踐所造就的獨特文化具象,河湟茶文化既是河湟世居族群在多元主體并存情境中族際文化互動、交融與調適的結果呈現,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元共生、一體共演的地域投射;其不僅于價值層面承繼著中華茶文化一脈相承的歷史傳統,而且以社會需求為發展基點彰顯著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地域特色。
作為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地域承載,河湟茶文化在彰顯地域特性的同時,也體認著中華文化的核心意涵。作為多元一體中華民族共創共享的歷史積淀和價值集聚,中華文化凝練著多元主體共通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河湟茶文化體認著中華茶文化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的價值理念;在共居實踐中,河湟多元族群熱情好客不僅表征為有客來訪、以茶待客的價值踐行,更是與婚嫁聘娶、祭祀禮儀相鏈接,以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對祖先神靈的敬畏。同時,作為多元族群休戚與共的情境預設,河湟各兄弟族群在彼此互動交往中也吸收著“他族群”茶文化之優勢以供“我族群”之鑒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式微著多元族群間的沖突與隔閡,強化著民族群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理認同。
作為共同富?,F實達致的產業支撐,河湟茶文化在助力區域民眾脫貧致富的同時,也夯實著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案咴划a茶”是人們對高原茶葉種植的刻板印象。然據有關地方宗史記載,以班瑪縣“塞西古道”為歷史佐證,河湟走廊的牧民群眾在唐宋時期曾以“藏雪茶”換取日常所需;其后因種種緣由,逐漸湮沒于歷史中。2006年,習近平在《世界茶鄉看浙江》一文中指出:“茶葉是山區農業中經濟收入最穩定、效益最顯著的產業。特別是優勢產區,茶農的收入更是倍增?!痹诿撠毠詫嵺`中,班瑪縣按照“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區域、優先發展”的原則,將藏雪茶作為戰略特色產業,旨在傳承藏民族古老飲茶文化的同時,以野生藏茶事業發展帶動轄區內牧民群眾脫貧致富。以茶扶貧,班瑪縣依托藏雪茶產業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致富新路;在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現實場景中,推動藏雪茶等脫貧產業實現有序換擋、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對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意義重大。
作為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河湟茶文化在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歷史情境中生發聚合,也將在“一帶一路”現實場域中得以弘揚傳承。“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至今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人民喜愛?!蔽幕蚪涣鞫嗖?,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作為曾經的世界強國,古代中國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輸出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特色產品,向世界傳遞著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價值理念。在同世界人民共享文明成果的交流實踐中,以河湟茶文化為載體的中華優秀茶文化的世界傳播,既推動著包括河湟族群在內的沿線多元族群文化于交融調適中對一體趨同之中華文明的弘揚傳承,同時也推動著不同國度多元文明于交流場域中多樣呈現之世界文化的互鑒傳播?!耙粠б宦贰弊鳛楣沤z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現實面相,既是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聯結,對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彰顯重要意義。
作為中華文化的地域展演,河湟茶文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場景中的傳承發展,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實現河湟傳統茶文化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融通;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效,固基地域民眾的心理認同;以“一帶一路”為聯結紐帶,延拓河湟茶文化傳承發展的敘事情境,強化民族成員生活展演的實踐養成。
新時代傳承和弘揚河湟茶文化,必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河湟傳統茶文化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融通。河湟茶文化作為多元族群價值整合的文化呈現,其傳承發展必須注重闡發與社會主流價值相契合的價值意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表達,框定著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價值界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凝練,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樸素表達。由此,河湟茶文化的傳承發展應注重闡發其所體認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優秀文化傳統,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調適創新的同時,實現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
新時代傳承和弘揚河湟茶文化,必須大力培育茶文化產業,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效固基多元主體心理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梢姡聲r代河湟地區茶產業發展的根本指向是實現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促進群眾增收。由此,加快實現脫貧產業向鄉村振興產業轉變,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河湟茶文化傳承發展的現實命題。基于品牌意識的主體強化之上推動河湟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綠色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線上+線下”多元途徑優化營銷渠道,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新時代傳承和弘揚河湟茶文化,必須以“一帶一路”為聯結紐帶,創設并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外向傳播的空間情境,于文明互鑒中強化民族成員的社會展演。茶文化對于推動多元文明交流互鑒具有獨特優勢。作為中華文化優秀價值傳統,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為融洽人際關系、創造和諧氣氛、進行友好交流創造良好環境?;诂F有平臺之上,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態度,在豐富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同時,也更新著河湟茶文化的價值內涵。此外,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茶葉擁有廣闊消費市場和龐大受眾群體;因而河湟茶產業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打造品牌知名度,依據不同國度受眾特點,強化產品研發,積極融入國際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