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華平 朱佳薇 盧 琦
近年來,隨著農村集體資產改革走向深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新需求。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松江區結合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要求,創新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新模式,按照“制度+科技+責任”的思路,建設本市首家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的監管平臺——松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平臺(簡稱“經管平臺”)。
2008年以來,松江區探索以鎮級為重點、鎮村二級同步推進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至2013年年底,在本市率先以區為單位完成了鎮村兩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相繼成立了14個鎮級經濟聯合社和107個村級經濟合作社,共量化集體資產328.21億元(其中凈資產123.06億元)。
改革完成以來,通過“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發展模式、盤活存量集體資產等途徑進行二次開發,有效促進了集體經濟轉型壯大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區集體資產總量達到647.52億元,比改革時增加97.4%。其中鎮級集體資產是區的監管重點,隨著部分鎮級聯合社回購了村級資產,全區鎮級集體資產占比不斷變大,鎮級集體總資產和經營性固定資產的占比從改革時的83.5%、61.5%,到2020年底分別已達到了90.1%、90.8%。目前,鎮級經營性固定資產基本由各街鎮資產經營公司統一經營管理,而鎮級資產公司因管理體制、內外監督體制不完善、不順暢,存在固定資產臺賬不完整、租賃合同不規范、貸款擔保隨意性大、重大事項決策程序不到位不備案等問題,導致近幾年違紀違規案件時有發生,傳統監管方式已難以發揮作用,成為當前松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的重中之重,亟需通過創新監督和管理機制,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規范管理。
經過了需求調研、方案論證、技術方案編制、項目立項、招標采購等一系列流程,2018年在松江區“三資”監管平臺數據庫基礎上順利完成了經管平臺的開發。以“動態管理、實時監控”為目標,經管平臺分為領導查詢模塊和十大業務操作模塊,領導查詢模塊通過柱形圖、餅狀圖等圖表直觀展示該單位農村集體資產情況,業務操作模塊分別是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租賃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融資管理、擔保管理、投資管理、業務預警管理及政策管理等,涵蓋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各項業務,主要適用于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及下屬集體企業集體資產經營全流程的監管。
2018年選取了車墩、九亭、洞涇三個鎮先行進行了試點。在試點鎮運行總體良好的基礎上,2019年3月6日,松江區農業農村委聯合區紀委監委召開了全區啟動會,于當年9月底完成了所有基礎數據錄入。2020年5月12日針對合同不規范行為啟動業務預警功能,開啟線上整改。2021年將全區100%的集體經營性固定資產納入經管平臺實現監管,經管管理全程留痕,做到“應登盡登”“應進必進”,實現農村“三資”監管全覆蓋。
為保障經管平臺的順利運行,啟動會上下發了《關于松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平臺上線運行有關工作的通知》和《松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平臺運行規則(試行)》。2020年針對經管平臺運行過程中發現農村集體資產租賃、合同、融投資等方面管理漏洞,制定下發了《松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平臺預警監管工作準則》《松江區農村集體經濟租賃合同規范管理工作準則》《松江區農村集體企業重大事項和大額資金審批審核備案制度》《松江區農村集體企業合同管理制度》。
按照“一資產—名稱—編號”的原則,建立健全各單位賬、物、事信息化臺賬,即將公司所有賬務、固定資產、土地資源、租賃合同、工程、融投資等信息及其變動的情況全部納入平臺進行信息化管理,同時實現對資產權屬、合同原件、設計方案等相關附件信息的電子檔案化管理,便于查詢及追溯,防止紙質材料缺失。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區176家集體單位(15家鎮級資產經營公司、44家其他鎮級集體企業、9家鎮級聯合社[九亭、永豐、泗涇、佘山、洞涇、小昆山、石湖蕩、新橋]、96家村級合作社及12家村級實業公司)已納入經管平臺監管范圍,實現了信息化財務核算、建立了固定資產、租賃合同信息化臺賬,共錄入租賃合同27482份,工程494份、融資87份、投資101份、擔保14份,政策文件113份。
平臺通過“資產-合同-財務憑證”等強制關聯功能,實現了痕跡管理,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可查詢平臺溯源。如有合同無資產、有租金憑證未錄入收款、有資產購入憑證無資產卡片都將不能完成正常錄入。平臺的系統設置把監管變成了“鐵面無私的審批官”,倒逼各單位對不規范的經營管理行為加以整改。目前松江區15個涉農街鎮都建立了租賃指導價,清理了19筆農村集體資產對外擔保,涉及擔保資金總額2.09億元。
經管平臺自動對超過法定20年期限、欠租、租金低于指導價等合同予以紅燈警示。各經營單位根據預警實際情況分別提交短期整改、長期整改、滅燈申請,經街鎮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審核后線上加以整改,帶動街鎮參與對農村集體資產的規范管理。截至2021年10月底,平臺預警滅燈率達93.7%,業務預警功能啟動時的374份超過法定20年期限合同已清理322份,368份租賃價格低于指導價合同已清理366份,欠租收回率達80.6%,經整改后年租金提高981.83萬元。
針對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建立了區、街鎮、經營單位三級的聯動監管機制,組建了“松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工作群”,成員包括區紀委相關負責人、區農業農村委經管站相關負責人、各街鎮紀委書記和紀檢干事、街鎮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相關人員、集體經營單位總經理及經管平臺相關負責人員。區農業農村委每月10號對上月平臺預警整改排名情況進行通報,包括亮燈率、滅燈率、整改申請履職率、審核履職率、欠租收回率等,街鎮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將上月預警整改相關情況匯報街鎮主要領導,包括街鎮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紀委書記、分管領導等,若相關指標排名后三位,將提供書面說明材料提交區紀委及區農業農村委。經管平臺構建了農村集體資產的“防火墻”,轉變了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者的思想,有效減少了“招呼合同”“人情合同”的產生,避免了隨意減免租金、晚收少收租金、長期合同、低價合同等亂象的頻發,確保了集體經濟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