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利用現有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與合作機制,提高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氣候有益技術轉讓的實質效果,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減排目標,將成為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知識產權問題談判的關鍵。
——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孫永平

■ 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問題源于認識、立法、體制、資金、技術、能力和外部環境7個方面,需要通過系統性的變革才能解決。特別是在理念目標、技術模式上進行變革性轉變,以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

■ 第一批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實現了重要生態區域的整體保護,涵蓋了所在區域典型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珍貴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保護了最具影響力的旗艦物種;都是我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關鍵區域,對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發揮著示范和引領作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李春良

■ 促進碳達峰、碳中和要攻克的十大技術分別是:下一代氣候模式和碳循環模擬預測技術、清潔能源和智慧儲能關鍵技術、碳捕集和封存規模化關鍵技術、近零排放建筑關鍵技術、綠色低碳交通關鍵技術、現代農業與糧食減碳關鍵技術、工業行業零碳工藝變革關鍵技術、氣候觀測與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核算關鍵技術、生態固碳增匯關鍵工程技術、氣候彈性和適應機制關鍵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