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瑞東 通訊員|高廣勇 楊兵三
濟寧市地跨黃、淮兩大流域,北部黃河、大汶河、東平湖屬黃河流域。黃河在梁山縣境內右堤長24.3公里,大汶河在汶上縣境內左堤長15.3公里。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描寫黃河的詩句。如今,徜徉在天高水闊的黃河岸線,聽著陣陣水浪迭起,看著滿目蔥郁的林草,很難想象這里之前竟然是密集的村莊、養殖場和廠房。
近年來,濟寧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部署。特別是近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解決黃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搭建黃河保護治理“四梁八柱”,開展一系列環境污染綜合整治,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完善治理體系,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步。如今舊貌換新顏,再現天高水闊、綠柳繞堤、亂花迷眼的美景。

■ 黃河流域濟寧段航拍
保護黃河生態,重中之重是減少人為的干預和破壞。為了留給黃河生態保護足夠的發展空間,恢復自然本色,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灘區遷建共涉及2個鄉鎮、19個行政村6340戶的18723人。如何遷?在哪兒建?搬遷之后農民生計如何得到持久保障和提升?
濟寧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經過多次規劃和探討,濟寧市決定實施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投資22.43億元,將灘區2個鄉鎮、19個行政村的6340戶共18723人全部搬入安置新區。創新實施居民遷建社區、家居產業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三區同建”工程,探索形成了群眾相對集中居住、產業集約集聚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居民社區、產業園區、農業示范區“三區同建”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截至目前,產業園現已入駐企業15家,總投資達20億元,其中8家企業已投產達效。同時,推行“支部+合作社”模式,讓灘區群眾以耕地入股,既能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又能實現灘區群眾租金、薪金、股金“三金收入”。“家里的孩子從外出打工變為家門口的正式工”。“離家近,有保障”,讓老一輩的灘區遷建居民打心眼兒里高興。

■ 濟寧市梁山縣黃河灘區搬遷之前村莊

■ 梁山港鳥瞰圖
遷建脫貧工程從根本上破解了灘區群眾居住、就業和灘區持續發展問題,真正實現了灘區農業增效、群眾增收和可持續發展,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探索了路徑,提供了經驗,打造了樣板。
根據生態環境部開展黃河流域固體廢物傾倒排查整治工作部署,2022年年底前完成對黃河中下游4省(含山東)岸線外10公里范圍內的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混合垃圾)堆放、貯存、傾倒和填埋點位的清理。
濟寧市不等不靠,及早行動,精心謀劃,決心提前1年完成黃河灘區“清廢”行動。2021年7月,濟寧市成立了以書記、市長為組長的集中整治專班,由兩名市級領導干部掛帥出征,帶領生態環境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等多個部門組成的集中整治工作專班,進駐灘區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生態環境集中排查整治工作。與省河長辦、黃河河務局、省生態環境廳溝通匯報,精準掌握了黃河岸線外10公里范圍內和黃河堤外10米以內的“四亂”行為等認定標準,依據認定標準明確了排查整治任務和完成時限。“清廢”專班三人組成一個小組,并利用無人機,沿著濟寧境內25公里黃河灘區一步步排查,所有問題都逐一建立臺賬,明確整改完成時限,確保灘區每一個環境問題都能徹底整改。
集中清理取締非法挖筑魚塘或者搭建設施養殖,傾倒、填埋、儲存、堆放固體廢棄物,修建阻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等“四亂”問題。對黃河堤外10米以內的畜禽養殖戶應一律轉移清理;對黃河岸線10公里范圍內、黃河大堤10米以外的畜禽養殖戶應全部配建糞污處理設施,徹底杜絕糞污直排現象。
據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宋華東介紹,集中整治行動中,濟寧累計清運黃河灘區建筑垃圾240.5萬立方米,清理畜禽養殖場263家,拆除“亂占”企業13家,清理魚塘5處,排查整治農業固體廢物污染問題23項。
宋華東說,讓母親河煥發生機是這一代環保人的歷史使命,通過打好環境問題整治、深度節水控水、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更有利于黃河生物多樣性保護。
為了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濟寧市確定了全域化治理的施政方針,以實施河長制湖長制為抓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嚴格水資源保護管理和利用,嚴格“三條紅線”控制管理。

■ 梁山泊水庫
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深入實施“一河一策”,對全市2204個入河排污口進行排查、溯源、建檔。地方立法制定出臺《濟寧市水環境保護條例》,強化水生態環境保護法治保障;建立了全省最多的跨縣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率先實施高鹽水治理,綜合施策推進城鎮生活污水、黑臭水體、高鹽水和農業面源治理。大力開展“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美麗河湖建設,去年建設完成14條市級美麗示范河湖,其中6條河流被命名為省級美麗河湖。
突出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和剛性約束作用,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管理,落實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強化計劃和節約用水,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利用制度,建立水資源承載力分區管控體系,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控制高耗水項目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市年用水總量在21.35億立方米至23.5億立方米之間,均控制在濟寧市27.27億立方米指標以內;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控制在43.67立方米、11.95立方米以內。濟寧成為全省第一批“水資源管理規范化建設示范市”,6個縣市區成為省級水資源規范化建設示范縣市區。
優化配置水資源,堅持“三先三后”,即“先客水、后主水,先地表、后地下,先中水、后淡水”的原則,加大地表水、中水和非常規水源利用力度。立足當地水、黃河水、長江水“三水”聯合調度,先后實施引江、引汶、引黃工程,其中南水北調工程累計過境調水44億立方米,地方續建配套工程累計消納江水5000萬立方米,長江地表水廠完成主體工程,尼山水庫調蓄水工程實現供水,2020年爭取淮委批復南四湖新增年取水量6700萬立方米,引汶補源水系連通工程累計引水2400萬立方米,引黃西線工程啟動實施。穩步推進地下水超采區治理,截至目前,淺層地下水超采區完成壓采量1639.92萬立方米,封填自備井159眼,封存139眼;深層地下水超采區完成壓采量2923.67萬立方米,封填自備井98眼,封存94眼,超額完成計劃壓采任務。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66.4%。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市共建成省級節水載體64家,完成市、縣兩級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建設,曲阜師范大學成功創建成為全省第一批節水型高校之一。

啟動黃河防洪工程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工程,推進黃河生態林帶建設。通過實施“綠滿梁山”“水韻梁山”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植樹造林5000畝,完善提升鄉鎮駐地綠化,打造森林鄉村示范村24個、重點村106個,實現村莊綠化全覆蓋。如今的黃河灘區,層巒疊翠,綠滿田野,“再過幾年灘區沿線的生態環境,人工修復痕跡會逐步淡化,我們也非常期待,通過我們的努力,黃河濟寧梁山段的生物多樣性能夠得到逐步恢復。”梁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力新說。

■ 黃河灘區遷建后的梁山縣小路口鎮黃河新苑社區
2021年以來,濟寧市在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4個國、省控斷面提類至地表Ⅱ類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同比改善9.6%,位居全省第一名;“四減四增”考核評估為全省第一名;任城區、曲阜市、北湖省級旅游度假區先后被命名為國家、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總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名。

■ 黃河灘區遷建后的梁山縣小路口鎮黃河新苑社區
作為山東省內重要的重工業和能源、電力供應基地,濟寧是重污染產業高度密集的資源型城市,電廠密度居全國第二位。濟寧市始終堅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高標準編制《濟寧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從供需兩端入手,落實好能耗雙控措施,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深入推進產業、能源、運輸、農業投入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按照“全面提升、重點突破、爭先進位”的目標,持續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結構,全力打好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攻堅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努力實現高端高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成立十大產業專班集中攻堅,著力構建“5+5”產業體系,培植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推動高端化工、紡織服裝、高效農業、文化旅游、現代金融五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2020年,規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3.1%;2021年上半年,濟寧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2.26%;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9.4%。

■ 黃河美景引來白天鵝
積極培育綠色制造示范企業、打造綠色園區。通過引導企業建立綠色發展戰略、推行產品全生命周期設計等手段,創建一批綠色制造示范企業。目前,16家企業入選工信部綠色工廠名單,3家企業的8個產品入選工信部綠色設計產品名單,鄒城工業園區入選工信部綠色園區名單。通過出臺《關于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濟寧市實施新一輪高水平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濟寧市工業和技術改造導向計劃》等政策文件,先后實施“千億技改”、“雙千技改”、“雙十百千億”工程,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實現高質量發展。近五年來,市級獎補技改資金1.23億元,爭取省級以上資金1.09億元,五年來工業和制造業技改投資總額均位居全省前三位。
近日,梁山港“公鐵水”多式聯運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通航,成為濟寧乃至全省的內河港口重要支撐;掛牌成立濟寧港航集團,聚焦服務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積極對接上下游產業園區、大型企業,降低成本、拓展業務,有效推動產業聚集和承接產業轉移;開通了“濟寧港—武漢港”集裝箱航線,為全市港航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能。2021年1—9月份山東港口吞吐量情況發布,濟寧市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3440萬噸,同比增長27.2%, 超越濰坊、威海、濱州等沿海城市大港,位居山東第五位,成為山東省吞吐量最大的內河航運港口,標志著濟寧市港航物流產業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濟寧人民作為黃河的兒女,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著力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著力優化水資源配置,著力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著力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著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讓黃河兩岸到處傳唱著新時代幸福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