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我舉一個西部的例子——成都。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在成都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說的是什么呢?你坐在成都的家里,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百里之外的西嶺雪山。”2021年8月18日,國新辦舉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發布會上介紹說,近五年,成都市PM2.5濃度下降了約36%,成都的例子是大氣環境改善實實在在的效果。
成都作為一座能遠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人口大城市,雪山的盛世美景背后是成都這座城市為了治理環境,讓市民增加綠色獲得感的決心,是四川環保力度持續加大所帶來的生態福利。
而放眼全省,不止有“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這張成都城市名片越來越響亮,更多的是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顏值”飆升。藍天白云空氣好,有一種幸福叫生活在四川!

數據顯示,去年,四川新增綿陽、樂山、眉山3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加上此前達標的甘孜、阿壩、涼山、巴中、攀枝花、廣元、遂寧、雅安、資陽、廣安、內江,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已達到14個,達標城市比例增至66.67%,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達標城市比例超50%的目標任務。此外,去年四川優良天數比率達90.7%,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實現“五連增”。
今年上半年,在臭氧污染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四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7.3%,較2018—2020年三年同期均值上升0.8個百分點,呈現出持續改善的良好勢頭。
成績亮眼,憑的就是四川大氣污染防治的鐵腕舉措以及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必勝決心。
藍天白云,是繪就美麗四川不可或缺的一筆。“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舉習近平生態文明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領生態省建設,以增強人民群眾對藍天的幸福感、獲得感為中心,克服四川盆地不利氣象條件,采取綜合措施,加大攻堅力度,取得超越全國重點區域的顯著成效。
抓好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實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響以來,四川省強化統籌謀劃,將大氣污染防治列為全省環保“一號工程”,先后修訂了《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辦法》《四川省環境空氣質量激勵約束考核辦法》;出臺了《四川省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四川省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四川省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并劃定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召開川渝地區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簽訂《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協議》,統籌推進環評、標準、應急、信息、執法等“六統一”,推進聯合立法和聯合執法。
省生態環境廳強化省直部門聯防協作,主動銜接,構建“治氣”大格局。全省上下通力合作,采取“未病先治”的方式,聚焦源頭減排,加快調整產業、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結構”,以工業源、移動源、城市面源為重點,全力削減污染排放總量,減緩污染物累積,用最實舉措、最嚴制度治理大氣污染。突出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和重點行業,實施精準治氣、科學治氣、依法治氣,削峰值、降濃度,捍衛每一片藍天。
臭氧和重污染天氣污染防治是“世界性難題”,四川環保人抓好大氣污染防治既要防也要治的特點,防治結合,堅持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用硬措施、硬辦法整治污染天氣,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讓川蜀大地的“氣質”更優。
針對夏季臭氧連片污染,全省全力開展夏季臭氧防控攻堅幫扶,印發四川省臭氧污染防控方案,編制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技術指南、現場檢查要點和監測方案。舉辦臭氧污染防控幫扶視頻培訓。今年以來,在開展臭氧污染防控攻堅階段,由5位廳領導帶隊,對10個重點城市開展為期3個月的駐點幫扶指導,送政策、送方案、送技術到企業,開展現場培訓和專項執法。
去年,針對冬季氣象不利條件,全力開展冬季重污染天氣防控攻堅,印發《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幫扶方案》,省生態環境廳從全省抽調環境管理、監測、執法、科研等骨干力量,由6位廳領導帶隊,采取明察暗訪、集中培訓、走航監測、現場指導和嚴格執法等方式,赴12個重點城市分4輪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大氣污染防治冬季攻堅幫扶。
與此同時,守護藍天白云,少不了科技手段。四川強化科技支撐,突出“三個治污”,持續推進大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大氣監測網絡建設,組建院士專家支持團隊,加強智慧大氣信息化建設,充分運行人工智能,整合大數據平臺分析。全省累計建成大氣質量監測國控站104個、省控站161個、區域傳輸通道站31個、空氣質量網格化微站2750個、超級站6個、移動走航車35輛。
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風光,更關系國家生態安全和長遠發展。四川省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以最大的決心肩負起建設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以最堅決的態度狠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以最有力的舉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巴蜀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奮力譜寫美麗中國的四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