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瑞婷 李震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0月考察黃河入海口,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山東省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地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把大保護作為關鍵任務,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到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推進,從水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到千里黃河灘成為幸福灘,齊魯大地處處傳來高質量發展的奮進足音,沿黃各市按照“全域整體推進、沿河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各自發展的特色之路,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淄博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高點定位統籌規劃,以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為目標,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動水污染綜合治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平。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將生態和諧、環境優美、百姓幸福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淄博市委市政府按照“流域內外互動、上下聯動、干支互濟、兩岸協同”的思路,扎實推進大保護、大治理,以生態水系建設為重點,實行生態環境統籌治理、重大基礎設施統籌建設、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統籌推進,高端優勢產業集群統籌培育,形成整體推進合力。完善城鎮污水治理系統,推動工業集聚區建設園區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推進化工園區“一企一管”和地上管廊“智慧管網”建設。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限制“兩高一資、兩低三高”項目,推動集約集聚集群發展。加強工業企業污染物綜合治理,持續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不斷優化沿黃生態布局,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著力建設生態淄博。
積極開展淄博黃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保護工作,強化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加快推進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推進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構建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生態空間。
(一)統籌推動水污染治理。加強黃河干流和灘區水生態空間管控。推進黃河干流水生態保護修復,因地制宜加強灘區濕地生態修復,推進灘區水源治理與保護,完善黃河防浪林帶體系,開展區域水土保持和預防工程,打造黃河灘區生態涵養帶;實施小清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開展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推進孝婦河、淄河、杏花河、預備河、烏河、東豬龍河等小清河主要支流及支脈河、北支新河綜合治理,持續改善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加強水體生態修復,逐步恢復河道動植物生態多樣性;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按照“分類治理、因地制宜、穩中求進、實事求是”原則,淄博市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于開展新一輪農村環境整治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實現工作落實突破的通知》,分解各區縣2021年治理目標任務,探索研究制定山區少水區域、平原多水區域、生態環境敏感區域等不同特點村莊的治理方式,實施農村生活污水精準科學治理。創新水污染治理模式。實施“八水統籌,水潤淄博”水資源保護利用行動,印發《淄博市“十四五”期間和2021年度水資源保護利用行動方案》,著力構建水環境治理、水資源利用、水旱災害防御、水生態保護“四大體系”,并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強力推進任務和責任落實。建立流域縱橫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在現行縱向生態補償體系的基礎上,2021年9月份全面完成全市27處斷面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簽訂工作,實現了全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加快形成責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同時充分發揮“全員環保”優勢,完善流域和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推動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理。扎實推進美麗河湖建設,以馬踏湖“治用保”生態治理作為“治理+修復”典型代表,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為榜樣,創新應用“治用保”治污體系,繼續攻堅克難,大力實施生態河湖治理。2020年,全市投資9000余萬元,沂源縣沂河和螳螂河、桓臺縣箔場溝、博山區珍珠支流和池上支流等5條河道成功創建為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2021年組織開展了123條美麗幸福河湖創建工作,規劃建設孝婦河、馬踏湖、范陽河等濕地公園7處,創建更多美麗河湖、幸福河湖。
(二)統籌推動大氣污染治理。嚴格推進VOCs綜合治理,制定《淄博市2021年揮發性有機物整治方案》,摸排涉VOCs工業企業3324家(含汽修、加油站),分別實施原輔材料源頭替代(628家)、單一低效治理設施提升改造(972家)和高效焚燒法深度治理(25家)等工程,提升改造措施;全力抓好工業窯爐整治,制定《淄博市工業爐窯大氣污染深度治理實施方案》,對全市火電、鋼鐵、水泥、玻璃、陶瓷、石灰窯、鑄造、磚瓦等行業實施重點整治,建立深度治理工程清單;切實加強揚塵污染管控,印發《淄博市2021年工業企業揚塵整治方案》,從強化有組織排放管控、無組織排放治理和企業環境治理體系運行三個方面提出具體管控要求,提升工業企業揚塵污染治理水平;強化“散亂污”企業環境綜合整治。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散亂污”企業再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組織區縣開展“散亂污”再排查工作,實現“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整改工作。

(三)統籌推動土壤污染治理。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機制,按照“預防為主、分類施策、保護優先”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保護有力、建設有效、管理有序的優先保護耕地土壤環境保護制度,會同自然資源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的通知》,實現與自然資源部門的信息共享,加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評估,加嚴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管理,制定評審工作流程,加入預審環節,重點地塊聘請國家級高水平專家擔任組長,及時公開從業單位評審通過情況等;實施重點地塊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確保安全利用,重點督導原山東大成農化有限公司地塊、原山東雪銀化纖集團有限公司西地塊和原淄博銅材廠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加強治理與修復環境監管,防止二次污染。

(四)統籌推進生態保護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宣傳主題,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工作的通知》《關于對生態保護監管工作進行幫扶督導的通知》《關于集中開展生物多樣性宣傳專題活動的通知》等,扎實開展2021年度“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確保生物多樣性宣傳活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高青縣常家鎮、淄川區太河鎮獲得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開展黃河流域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分段對47公里河道、灘涂進行徒步巡查,對入河排污口、畜禽養殖等污染隱患進行排查,并將發現問題及時交辦完成整改;積極穩妥推進村莊規劃編制,突出抓好黃河灘區遷建掃尾工作,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按照“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的原則,明確不同區域功能定位,強化中心城區和各類園區的支撐能力,圍繞生態水系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打造“林水相依、林水相連、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水系綠網體系。努力打造“四河兩湖、多水潤城”的生態修復水系,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生態環境。建設高青黃河百里長廊風情帶,打造“黃河+濕地+溫泉+慢城”黃河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推進全省“一群兩心三圈”等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