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天 王凌
【摘 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間選取部分接受口腔修復治療的先天性缺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包括296例使用固定義齒者和239例使用活動義齒者,分析口腔修復應用價值。結果:固定義齒組與活動義齒組在治療后的咀嚼功能與語言功能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固定義齒組與活動義齒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7.97%、91.63%,固定義齒組的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固定義齒組的生活質量評分皆高于活動義齒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口腔修復是解決患者先天性缺牙問題的重要措施,在正畸之后使用固定義齒或者活動義齒,均可對語言和咀嚼功能起到較積極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先天性缺牙;口腔修復;固定義齒;活動義齒
先天性缺牙是牙科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指的是牙胚在發育階段,有未成形的牙齒或未發育的牙齒出現,造成牙齒數目有所減少。根據資料顯示,牙胚早期發生的牙蕾異?,F象也可能導致先天性缺牙問題[1],缺牙、鄰牙在長期無依靠的情況下,會逐漸出現傾斜現象,甚至發生脫落,進一步加重牙齒咬合功能損傷、食物咀嚼功能損傷。此外,缺牙還會影響到發音,使語言功能受到一定波及[2]。此類口腔問題一般采取矯正法進行治療,具體采用的修復方案由于患者年齡的不同,存在一定差異,目前口腔修復被廣泛用于該口腔問題之中,本文選取了部分患者就其療效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間選取部分接受口腔修復治療的先天性缺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包括296例使用固定義齒者和239例使用活動義齒者,分析口腔修復應用價值。兩組性別比例差異較?。≒<0.05),年齡差異較大(P<0.05)。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并且本次所選的兩組患者和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同意,見表1。

1.2 方法
所有選入患者均針對其缺牙情況、口腔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評估,然后擬定正畸修復方案,(1)正畸:結合預先設計好的修復計劃,對患牙以固定矯治器開展正畸,以此來促進上牙列與下牙列的整齊,盡可能糾正口腔中牙齒錯位、牙齒傾斜、牙齒扭轉等問題,使牙齒覆蓋狀態正常;對基牙進行適當的位置調整,使牙列間隙集中,檢查正畸效果滿意后開展修復。(2)修復:排齦、備牙、取模,完成牙齒修復體的制備工作,修復中可借助臨床冠橋確保合理的基牙位置;其中296例20歲~40歲的患者使用固定義齒,239例50歲~55歲的患者使用活動義齒;義齒試戴中需核實冠周邊緣的連接關系密合度,固定粘合劑選擇羧酸鋅,其中活動義齒佩戴后需對初期使用與使用過程保養相關注意事項重點講解。
1.3 觀察指標
(1)針對患者語言功能、咀嚼功能進行評定,以10分為滿分,功能狀態越佳則得分越高。(2)療效判斷:①修復后的牙齒美觀、自然,牙合良好;②牙齒覆蓋良好,排列整齊;③語言與咀嚼功能均正常;④牙根有良好的平行度;⑤未復發。以上5項指標,滿足5項即顯效;滿足4項即有效;滿足≤3項即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3)生活質量:選擇SF-36量表輔助評估,調查項目共計8項,各項以100分為最高分,質量高低與得分高低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前后的咀嚼功能、語言功能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咀嚼功能評分、語言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提高,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兩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口腔修復效果比較
固定義齒組總有效率高于活動義齒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分分值皆有一定增長,而固定義齒組的各項評分均高于活動義齒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當前醫學臨床關于先天性缺牙的機制研究尚未得到明確答案,僅根據其發生情況,推測與發育受阻有關,同時,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不少患者的家族中都有相同病情的人員存在。對其進行有效治療,是糾正咀嚼、語言等功能損傷的關鍵,其中正畸聯合種植義齒這一口腔修復方案在其中發揮了重要價值,要求在治療過程中兼顧頜面部外形美觀程度以及填補缺失牙位兩項目標[3]。先天性缺牙的危害性必須給予高度重視,(1)牙齒數目不足,意味著牙列不具備完整性,長期處于這種狀態而不進行修復,患牙鄰牙會隨著喪失依靠時間的增加,逐漸向缺牙方向傾斜,最終影響咬合功能。(2)牙齒數目不足的狀態下,無法保障正常的咬合力,牙槽骨在牙齒活動中所承受的生理性刺激也會隨之減少,長此以往,容易導致牙槽骨發生廢用性萎縮,不利于后期開展修復治療,增加操作難度。(3)牙齒數目不足,剩余的牙齒很容易在失去約束力的情況下發生位移,除了會導致咬合關系不良之外,因為剩余牙齒的有效功能面積有所減少,還會進一步影響到牙齒的咀嚼功能。(4)牙齒數目不足,剩余牙齒之間的縫隙會逐漸增大,使得食物咀嚼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嵌塞現象。此外,這些牙齒縫隙也是日常刷牙所不能達到的地方,屬于口腔衛生死角,食物殘渣長時間未得到有效清理,不僅會引起口臭問題,還會進一步誘發牙周病以及齲齒等比較嚴重的病癥。
在口腔修復實施過程中,首先對牙齒的整齊度、美觀度以及牙間隙的進行改善和調整,以此來為后期種植義齒建立良好的基礎環境。種植義齒包括活動義齒和固定義齒兩種,前者操作過程比較容易,不需要大量消磨牙齒,對技術操作并未做出較高的要求,但隨著口腔醫療技術的進步,后者的優勢得到更突出的體現,包括擴大固定橋適用范圍、減少基牙壓力等[4]。有研究指出,將固定義齒應用于修復可以達到更加穩定的固齒作用,平均合理的分配咬合壓力,進而對牙周實施一定保護作用。固定義齒,顧名思義,其最大的特點也是優點便是固定性良好,使用過程中無需摘帶,相較活動義齒而言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同時采用固定義齒修復后的患牙,其咀嚼力幾乎可以和天然牙齒達到相同程度,加之使用的同時,不需要過多組織進行輔助,患者口腔異物感覺相對更小。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固定義齒的使用需要對正常牙體組織進行相對較大量的切割,制作工藝嚴格,制作技巧復雜,技術性要求較高,使用后修理較困難,因此出現問題后,往往需要重做,對于年齡偏大和幼兒患者并不適用。王娜[5]對先天性缺牙相關治療的研究報道指出,口腔修復下患者語言功能達(9.85±1.12)分、咀嚼功能達(9.46±1.54)分,較常規正畸療法干預組的(7.32±0.36)分、(7.34±0.62)分更高,其總有效率95.00%也顯著高于常規正畸組75.00%,提示口腔修復療法針對先天性缺牙對患者語言、咀嚼功能產生損傷問題,可以發揮出比較積極的改善效果。
此次筆者以若干接受活動義齒修復治療的先天性缺氧患者和若干接受顧固定義齒修復治療的先天性缺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這兩種修復方案的有效性,開展對照研究,結果中指出固定義齒組與活動義齒組在治療后的咀嚼功能與語言功能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說明針對先天性缺牙這一口腔問題,修復治療中無論選擇活動義齒還是固定義齒,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語言和咀嚼等功能方面的損傷問題;固定義齒組的總有效率更高,說明修復中選擇固定義齒,可以使牙齒的形態、功能等得到更滿意的恢復效果;固定義齒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活動義齒組,說明選擇固定義齒,可以更積極的減少口腔問題對生活的影響;通過上述結果,提示口腔修復法對先天性缺牙問題有積極改善效果。
總之,口腔修復是解決患者先天性缺牙問題的重要措施,在正畸之后使用固定義齒或者活動義齒,均可對語言和咀嚼功能起到較積極的改善作用,而固定義齒的應用效果更滿意,但需注意該方法不適用老人與小孩。
參考文獻
[1] 王忠亮,王芳,陳娟.正畸療法聯合口腔修復療法對先天性缺牙的治療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11):89-91.
[2] 王茜,翟俊輝,屈振宇.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10):114-116.
[3] 馬廣野,范紅霞,張茹莉.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療效[J].世界復合醫學,2020,6(12):89-91.
[4] 孫勝杰.口腔種植牙修復牙列缺隙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23):3301-3303.
[5] 王娜.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修復治療對語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1,27(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