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東 崔鎮海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共同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運動療法,觀察組患者采用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與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并對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但是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共同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與應用于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關鍵詞】獨活寄生湯;運動療法;膝關節骨關節炎;臨床療效
膝關節炎是退行性疾病的基礎疾病,主要發病群體為中老年人,發病癥狀表現為膝關節腫痛、上下樓梯疼痛、坐膝疼痛不適等,患者會出現膝關節的腫脹、跳躍、疼痛、積液等現象,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關節畸形、紊亂等嚴重后果[1]。雖然國內外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研究較多,但由于關節軟骨再生能力有限,給研究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使其進展發生停滯,因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仍然是骨傷科的臨床難題[2]。為了分析探討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共同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本次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接收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患者均符合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伴隨關節炎典型臨床癥狀;②患者均自接受治療,且患者家屬全部知情,并與我院簽署同意書;③患者均無精神異常者,聽力完好,思維邏輯正常;④患者年齡均在60歲以上,無孕婦,無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經過病理檢查,無身體重要器官功能異常者,無嚴重并發癥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60歲~79歲,平均年齡(73.30±3.41)歲,患病時間2年~7年,平均時間(4.1±1.6)年。對照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60歲~80歲,平均年齡(72.4±2.11)歲。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運動療法:①伸展腿和膝蓋,進行肢體抬高練習。具體方法:患者上半身坐直,不能靠在椅背上,雙腿與上身垂直,逐漸增加水平以上的高度,等待時間從15秒開始累積,當患者感覺很累時可以稍微休息,同樣的方式,交替雙腿,這個動作主要訓練大腿前側肌群。②膝關節開合練習,患者呈坐姿,采用彈力繃帶緊閉包扎膝蓋,然后用力分開膝蓋,達到最大分開距離,保持5s,再使其慢慢接近,保持時間可以根據患者練習程度而進行靈活調整;再將雙腿伸直,膝蓋中間放個枕頭或球,雙腳并攏,雙膝將枕頭夾緊。以上練習患者需要每日練習2次,每一項練習時間不能低于二十分鐘,連續練習兩個月。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運動療法與對照組方法一樣,獨活寄生湯組成藥材為:獨活9g,人參、牛膝、桑寄生、細辛、杜仲、川芎、肉桂心、茯苓、秦艽、當歸、防風、干地黃、甘草、芍藥等中藥材各6g,用水煎服,每日服用3次。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監測,臨床癥狀包括關節疼痛指數、關節浮腫指數、關節功能障礙指數、早上僵硬時間、15m步行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將治療療效分為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都消失;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接收治療前相比無變化,甚至病情惡化。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③對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比較,從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方面對比,每項滿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狀態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對比
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但是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將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兩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在臨床醫學中,膝關節骨關節炎分為初期、中期、末期三個階段,早期癥狀是防滑膜炎、無軟骨組織破壞;中間在初期和末期之間,關節被破壞,伴隨著炎癥。末期關節結構被破壞,沒有發生滑動膜炎。關節功能分為四個層面[3]。第一階段是關節功能好,患者獨立日常活動。第二階段,患者可以正常活動,但由于受到一個或多個關節活動的限制,關節不適。第三階段,患者只能進行一些日常活動,關節活動的范圍和程度受到嚴重限制。第四階段,據調查,患者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生活能力,躺在床上或坐著輪椅。對于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的具體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輔助檢查,根據患者身體疲勞的程度、關節疼痛程度與關節腫脹程度、晨僵持續時間、關節腫脹不適的部位數量與受限關節的程度以及急性炎癥的指標等方面進行評估[4]。
由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特點,患者會有很多癥狀,但大多數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在發病初期癥狀非常輕微,幾乎沒有癥狀。但是,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療,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會不斷惡化,最終會出現非常嚴重的膝關節疼痛、膝關節腫脹、膝關節僵硬、膝關節發冷、膝關節彈跳等諸多癥狀,這些癥狀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一旦出現感冒、輕微創傷或疲勞等情況,甚至會導致患者活動受限,且其致殘率非常高,極有可能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5]。中藥可以抑制西藥成分的副作用,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中和寒、熱、寒,中醫養生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種理想境界,即中和,中醫運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來解釋生命的奧秘,使人體適應周圍環境,許多中藥具有很強的抗炎作用,尤其是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時,消炎貫穿于整個過程。獨活寄生湯主要是以祛風寒濕邪為治療目標,并對肝臟腎臟有益氣補血的功效,藥方中獨活的分量最重,是主要藥材,獨活味微苦,對于長久麻木、風寒嚴重癥狀有明顯的功效,細辛可以對腎臟祛除風寒之氣,秦艽可以疏通經絡,肉桂心可以溫經散寒,防風可以除濕,再輔以桑寄生、牛膝與杜仲,對患者的肝臟與腎臟具有強壯筋骨的功效,而地黃、芍藥、當歸與川芎可以滋養血脈,益氣補血,茯苓、人參與甘草可以強健脾胃,將所有藥材合用在一起,具有益氣補血、強肝補腎的療效,可以根治標本,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單純使用獨活寄生湯在治療效果上已不能滿足相關要求,目前,運動療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關節運動能加速滑液的吸收和分泌,可促進軟骨細胞新陳代謝,然后補充軟骨組織功能迅速恢復和再生,消除有害物質,加快自身修復。因此,適當的關節運動可以促進軟組織再生骨代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修復至關重要,對關節軟骨損傷具有重要意義。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運動療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足以加強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力量,從而膝關節穩定性增強,有利于緩沖運動膝關節產生的沖擊力,可以改善膝關節功能,有助于關節軟骨的修復和強化藥物治療效果。同時,運動療法還可以清除患者關節內的有害物質,從而加速患者的自我修復功能,這對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和患者自身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將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結合在一起共同治療,內外一起調理,可以促進患者身體康復速度。本次研究報告顯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共同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改善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兩組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說明采用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共同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采用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共同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可以有效治療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將獨活寄生湯與運動療法結合在一起共同治療,內外一起調理,可以促進患者身體康復速度,值得推廣與應用于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徐增霞.用獨活寄生湯加減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17(17):337-338.
[2] 劉遠文.獨活寄生湯加減方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20,36(16):76-78.
[3] 張清濤,李林軍.獨活寄生湯對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J].家庭醫藥,2019,39(9):45.
[4] 孫遠超.獨活寄生湯加減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17):98-99.
[5] 鄭劍南,陳洪波.獨活寄生湯加減配合膝關節功能鍛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