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美術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對美術文化的認知,強調對現代人文精神的培養?!懊佬g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美術課程主要目的是要使學生“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在課程理念部分有提到“通過美術課程,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美術教學主要是對學生文化素養、藝術感知能力、情感等進行培養,因此一定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可以沉浸其中,細細體會美術學習的樂趣?;谶@一學習條件下,傳統文化作為優秀的學習資源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得到大眾的認可,傳統文化在教學中也會得到好的傳承與保護。
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明,并且在世界文化領域中,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影響深遠。傳統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可以多種形式呈現在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學習形式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了解懂得為什么要保護傳統文化,以及如何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方法、以美術遺存一課為例。
過程和方法
通過尋找身邊的傳統美術文化或多方面收集傳統藝術,發現和認識蘊藏在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美、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從而理解保護這些傳統文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的珍視,由此建立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保護和傳承的態度與責任,從而在理念上更好的完成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方法。
教學難點:傳統文化保護以及傳承的意義。
教學方法
引導法、講授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教材分析
美術遺存的保護與傳承一課,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是培養學生尊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的意識和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美術遺存是具有一定歷史意義的存在,對學生有一定歷史和文化有一定價值的的美術作品。美術遺存具有一定的意義,它“最后的”“不可再生”的特點,許多作品至今仍有被破壞的危險。美術遺存在每個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美術遺存有著一定的意義,值得我們保護與傳承,在教學中要如何保護傳承呢?教材中所展示的圖片豐富,利于學習與感知美術遺存的魅力,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激發學生保護文物、熱愛祖國的愿望。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影片。多媒體播放視頻作為本課的導入部分。通過視覺觀看來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那段歷史,了解文物的珍貴價值,觸動心靈,提升愛國熱情和促進對文物保護的意識。
2.提出問題。教師提問:了解美術遺存的特點,觀看圖片談論美術遺存有哪些特點。(課前布置過自行收集學習)
學生回答
形式:石雕、木雕、鉆雕、刺繡、等......
年代:紅山文化、漢代、唐代、明代、清代......
材質:木、石、紡織品、瓷、鉆......
地區:山西、湖南、北京、安徽......
教師總結:美術遺存一定是具有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的美術作品。形式多樣、年代久遠、地域廣等特點,我們本課的重點就是要將這些特點理解掌握,可以吸收更多的文化寶藏。
3.自主探索,欣賞鞏固。通過學生學生對課前布置作業的收集和完成情況,關于美術遺存的保護與傳承,時代影響下的美術遺存面臨的諸多問題談論(時間、戰爭、風沙還有諸多為促使美術遺存消失或流失)
用談論法同學之間開始談論,美術遺存的方案?
學生:以秦始皇兵馬俑為例、請始皇兵馬俑的發掘有利于我們了解智慧與生活印記。
學生:圓明園的消失是我們最大的遺憾,無法科學手段和方法復原。
學生:還有很多美術遺存在科學手段修復后復原。
保護美術遺存的方法:a復建、b原址建博物館c轉移并經科學手段修復后陳列;
4.思考與討論。觀察教師找到的傳統美術遺存的壁畫、剪紙紋樣、中式衣服等。尋找圖案美、色彩美、造型美、工藝美、美術遺存中的審美價值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庫。
學生把在本課中學習到知識和觀察到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課堂工作也當中,本課所講授的不單單是傳承與保護,更蘊藏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內涵。學生需要根據本課所需所看到的完成作業。
5.作業布置。以美術遺存中的重要元素來繪制一件生活用品,可以是文化衫、書包、文具盒、鞋墊、枕套、手機套,也可以制作擺件等。學生選擇紋樣開始設計制作,加入傳統紋樣進行設計,體會其中的意義和樂趣。
6.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并幫助學生確定制作時所要選的紋樣與所要裝飾的物件是否合適。在色彩搭配上選擇合適色彩搭配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制作作品的過程要整潔精美,教師要幫助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7.課堂小結。對學生制作的作品以及制作過程進行課堂總結,通過課堂上的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做保護和傳承美術遺存的傳承人,把保護和傳承美術遺存的任務放在心上,美術遺存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都要用心去保護學習與傳承,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完成課后的心得體會,寫一篇關于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個人心得和想法,不單單是對美術遺存的心得與想法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心得與想法。
8.作品評價。選取學生的作品進行課上展示,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從圖案上、色彩搭配上、造型上、去點評學生的作品,(采取學生互評、自己評價、老師評價等方式;)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認真聽課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是否真正領略到了美術遺存保護與傳承,從而好的完成課上與課后作業。
教師點評
學生a在抱枕上完成刺繡圖案,刺繡的圖案是一個中國傳統紋樣的圖,在色彩搭配上非常完美顏色搭配美觀,該同學將中國傳統文案刺繡在抱枕上是一個不錯的選材,完成與制作上充分將本科所學習的內容在畫面中展現出來。
學生b制作了一個文化衫將圖案用丙烯將圖案繪畫在整個文化衫上的方式,小組完成每個人完成小的彩圖繪制然后集體創作。選圖上選取了我國多個重點文化遺存,完成的非常漂亮,不僅將本課所講授的內容充分完成,而且也很好地完成了課前教師布置的課前作業收集文化遺存。完成的非常出色值得表揚。
學生點評
學生c我喜歡刺繡作品相比于抱枕我覺得這個鞋墊的刺繡題材很新穎,刺繡的花色圖案上選取的都是我喜歡的,由傳統文化和工藝美術的特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d同學們的完成的作品都很好,我更傾向于文化衫的這一組,完成的很漂亮簡單的文化衫通過大家集思廣益完成的非常出色,值得我學習。
9.課后反思。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意義和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尊重和愛護我國文化遺存、保護文物的意識和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情,通過課前小組自行收集材料、課上講解、談論分析等方式學習本課內容,本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并激發學生保護文物、熱愛祖國的愿望。
傳統文化是具有我國優秀的歷史的存在,展現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學習和保護傳統文化來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保護傳統文化并在學習吸收中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當今時代發展迅速傳統文化逐漸減少,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將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并發揚下去。
作者簡介:劉曉霖(1996.2—),女,漢族,籍貫:遼寧盤錦,研究生在讀,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