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林
摘要:物理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應用非常廣泛,但是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想通過實際生活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有很多的困難,教師也很難將其引入實際教學中,課堂非常枯燥,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但是結合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采用更加豐富的方法對知識進行展示,學生也更加容易接受,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學角度,分析了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引言:信息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中的網絡功能,能夠快速地找到有關的教學資料,并且可以在課堂中直接展示,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物理知識,有效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內容。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融合先進的教學理念,突破物理知識的重難點
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作為指導,要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融合,是與時俱進的表現,能夠從更加科學的角度提高教學效率。物理教師要摒棄原有陳舊的落后思想,積極嘗試使用全新的技術與方式進行物理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物理知識的重難點,讓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更加直觀,學習更加容易。
例如,在教學高中物理“傳感器以及工作原理”的時候,教師可以巧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現傳感器的模型,模擬傳感器的運動軌跡與運動方式,學生在觀看傳感器運動的時候,不再拘泥于原有的平面課本知識,而是通過直觀的方式,更加立體地觀看傳感器的運動軌跡,讓靜止、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再如,“云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這部分內容也相對比較抽象,物理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給學生演示物體在勻速運動中的速度與時間變換的關系。時間與速度是抽象的概念,教師在進行模擬的過程中,將其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觀看起來更加直觀、立體,這樣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就不會感覺很難,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科學探究積極性,進而用更加積極的心態去學習物理知識。
二、利用信息技術推行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的使用與高中物理知識的結合本身就是對教學內容的重新優化,同時以此為基礎深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落實。自主學習是為學生構建起終身學習的意識,較適宜信息技術為基礎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在以網絡為基礎的環境之下,充分建立起探討、學習的模式,改變了物理整套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全面增進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全面構建起來,個人的科學探究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進行重力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展示物理實驗的過程,在課本中夾雜一張紙,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將其抽離,然后讓學生按照既定的教學設想進行思考,逐漸完成課本上的一些學習的主要任務,在課堂之中進行全面的分析,然后通過交流比賽的方式進行評價。通過這些方式的推進,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將課程內容以信息化展示的方式進行呈現,繼而幫助學生充分的展示出個人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當前的學習任務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弱勢,為學生營造較為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個人的學習質量。
三、采取不同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
從信息技術的類型來講,具有很多不同的技術種類,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就需要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進行利用,對物理教學形成有效輔助。第一,可以借助信息化微課輔助教學。微課是一種視頻化的課程資源,是基于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高中物理教學,可以通過微課來輔助教學。比如,教學“圓周運動”的時候,需要學生對圓周運動特點、角速度、線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有效掌握,了解具體的計算方法。對此,就可以將這些知識提煉出來,制作成為圓周運動學習微課,在課堂上將微課引入進來,組織學生觀看微課展開自學。第二,借助新媒體輔助教學。新媒體是信息技術支撐下發展起來的全新媒介形式,在新媒體中也存在不少物理教育或是物理科普方面的新媒體。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從新媒體中選擇與教材匹配的素材,引入課堂中和教學活動相結合。第三,利用VR技術輔助教學。VR技術是一種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對一些場景進行模擬。對于高中物理,就可以通過VR技術模擬圓周遠動,平拋運動,電路、磁場等物理場景,讓學生在VR環境中對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形成直觀認識。
四、采用信息技術助力物理實驗教學
由于課堂條件以及實驗器材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很難能夠直接動手操作。但教師要明確實驗的意義,實驗是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來進行仿真實驗,或者是視頻講解實驗。通過這種方式一步一步地演示,幫助學生理清實驗順序,明確實驗思路以及實驗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驗嚴謹思維。
例如: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這個實驗的時候。由于本實驗所使用的物理方法是控制變量法,要讓學生在清楚地理解這個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探究之前,教師可以在開始實驗之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仿真模擬實驗。比如:構建出一個實驗的模型,讓學生先在電腦或屏幕上進行預實驗。觀察這個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然后再開始正式實際操作實驗,用天平稱出小車的質量,再用天平選取小桶及沙子的總質量。按照信息技術上面的圖紙安裝實驗器材,接著平衡摩擦力,在小車開始端適當的將木板墊高,打開打點計時器之后,放下小車,如果打出來的點,是連續且間隔相等的,那么說明已經平衡了摩擦力。接著掛上沙桶,開始進行打點,算出實驗中小車的加速度。通過信息技術在電腦上制作表格以及直線圖像,把所得的加速度點,分別記錄在表格中,幫助學生清晰地記錄實驗中所得的數據。接著,分別改變小車的質量、小桶內沙子的質量,進行多組實驗探究力加速度以及質量之間的關系,把所得結果匯總在同一張折線圖上。如果發現加速度和力所描述的點位于一條直線上,那么說明了加速度與力成正比;如果加速度和質量的倒數的點都位于一條直線上,那么說明了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在實驗之前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預實驗,提高實驗的準確性,避免學生在實驗中產生不必要的錯誤,浪費課堂時間;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地處理實驗所得的數據,在驗證結果步驟上有著巨大的優勢。
結論: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就要把握好信息技術的特點,發揮其最大的優勢,用更直觀的方式展示知識,從而降低展示的難度,提升學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進一步推進高中物理教學。
參考文獻:
[1]宋杰.以現代信息技術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改革[J].新課程研究,2019(31):53-54.
[2]胡茂金.教育生態視域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的融合[J].當代家庭教育,2019(34):103.
[3]唐強.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22):109.
[4]王恩東.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2019(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