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玉
(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人民政府 福建 南平 353000)
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為省級貧困村、革命老區村、老區基點村、中國傳統古村落、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2020 年福建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 年度福建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始建于1658 年,位于延平區北部,照溪上游,與建甌、順昌兩縣交界,是延平區偏遠的高山村。村莊距離鎮政府32.9 km,轄區總面積15.04 km2,共8 個自然村,現有259 戶、1 093 人,其中五保戶1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5 戶,共計50 人;村內常住人口為381 人,僅為全村總人口數的37.1%。全村耕地面積64.7 hm2;山地面積1 388.6 hm2,森林覆蓋率92.3%。2020 年村財收入23 萬元,收入主要來源是外出務工、糧食種植、毛竹種植、旅游等。
(1)紅色文化。三樓村人民歷來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福建省老區基點村,村莊位于深山之中,山高嶺峻,地形復雜,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據史料記載,1948 年6 月游擊隊以岐頭、羊眠坑兩個自然村(隸屬三樓行政村)為根據地,將革命火種在人煙稀少的三縣交界地點燃,并迅速蔓延至建甌、順昌等地,村內共有烈士兩位,“五老”6 位。
(2)自然風光優勢。三樓村平均海拔約700 m,視野開闊、遠山層巒、風光旖旎,是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攝影愛好者向往的攝影圣地,目前已經掛牌“延平區攝影基地”和“南平市攝影基地”,整個景區可以概括為“一片梯田兩棵樹,一陽二谷多瀑布”。
(3)康養圣地。村莊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茫蕩山深處,森林覆蓋率92.3%,是一座天然氧吧和夏季避暑圣地。村內飲用水為山泉水,水質優良,富含各種礦物質。村內現有100 歲以上老人兩名,90 歲以上老人6 名,80 歲以上老人21 名,在村內70 歲左右的老人還算壯勞力。
(4)中國傳統古村落。村莊始建于1658 年,地處深山密林間,古民居錯落有致,有無比優越的生態和特立獨行的建筑,村里古道勾連,石板路邊古宅處處,青瓦木墻,成為漂浮在云間的山村傳奇。
(5)傳統農耕文化。三樓村為高山村,勤勞的三樓村民開墾梯田,至今仍保持著傳統耕作方式,施用農家肥、有機肥,稻田養殖田螺作為天然監測屏障,村內梯田入選“福建十大梯田”,從2017 年開始三樓村為弘揚傳統農耕文化,已連續舉辦3 屆農耕文化節,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1)交通不便。三樓村為高山村,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特別是部分自然村,多年來交通已經成為嚴重制約村內經濟發展的瓶頸。
(2)村民外流。近年來,因為經濟、教育、醫療等多方面原因,村民大量外流,目前三樓村常住人口為381 人,僅占全村總人口數的37.1%,且多為留守老人,平均年齡在66 周歲以上。
(3)資金不足。三樓村為省級貧困村,2018 年村財政收入突破10 萬,2019 年摘帽脫貧,但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遺留下的舊欠較多,對三樓村的后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
2021 年村兩委干部主要通過“請進來座談,入農家聊家常”方式,聽取黨員干部、群眾對村兩委班子的評價,傾聽群眾訴求,特別是個別困難群眾反映的政策疑問和合理性建議意見,真實地了解到他們想什么、盼什么,積極做好對接,辦好實事。
2020 年,三樓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加強對外交流,發現自身不足。該村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強化“有章理事、照章辦事”,建立科學、系統、規范、可行的規章制度,不斷增強班子合力,努力提高辦事效率,確保三樓村經濟能持續健康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三樓村在上級黨委政府領導下,通過“四嚴防”,即緊繃思想防線、嚴防思想認識不深、“線上+線下”互動、嚴防宣傳氛圍不濃的方式,積極勸導、嚴防聚集行為發生,充實后勤保障,嚴防信心決心不足,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1-2],積極保障三樓村村民生命健康安全。
三樓村為高山村,交通不便,整體基礎設施相對滯后,2020 年三樓村在各幫扶單位的關心幫助下,村兩委“跑部門,請政策”,積極對接和爭取相關項目資金500 余萬元,基礎設施方面得到一定改善,整村人居環境在全體村民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較大提升,并獲評“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鄉村”。
三樓村在各級政府和領導關心、幫助下確立了“以旅游為主,其他相關產業為輔”的建設路線,堅持“綠起來、活起來、游起來”發展理念,努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通過旅游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
2020 年在幫扶單位牽線搭橋下引進臺灣團隊,開始植入婚慶產業基地建設理念,擬將三樓村打造成集“婚紗攝影”“戶外婚慶”“農家婚宴”“特色婚慶伴手禮”(米滿幸福)、“高山喜房”于一體的高山婚慶產業鏈。探索“村集體+農業專業合作社+村民+電商”的發展模式,改變梯田認領模式,創建“谷東俱樂部”,開展“谷權”認領,改進傳統包裝,通過電商平臺推介三樓村農副產品,成功開通了“云上三樓”公眾微信平臺,力求擴大三樓村的知名度,提升優質農副產品價值。同時三樓村積極謀劃村內毛竹初加工廠房建設,力求通過產地初加工提高毛竹價值,引導村民加強毛竹山管理,實現村民和村集體雙增收。2020 年三樓村獲評“福建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樓村利用派出單位的醫療資源優勢,密切聯系國內、省內三甲醫院,為廣大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醫療幫助,共計30 余人次。同時該村聯系南平市第一醫院醫療專家下基層開展“不忘醫者初心,牢記健康使命”義診暨愛心慰問送溫暖活動,為三樓村村民進行疾病義診、健康咨詢,免費提供常用藥品,幫助困難家庭解決實際難題。
2019 年以來,三樓村投入人居環境整治資金超10 萬元。一是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拆除旱廁35 座,拆除亂搭建、圍墻、臨搭和殘垣斷壁25 處。二是積極推動“廁所革命”。近年來新建水沖式旅游公共廁所4 個,改造三格化糞池85 個,全村標準化戶廁普及率高達97.76%;三是深入開展評選活動。大力開展美麗庭院、美麗鄉村評選創建活動,三樓村獲評區級美麗鄉村。
三樓村高山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該村成功舉辦了“云上三樓豐收節”,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創建“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大力推介高山優質農特產品,結合線上、線下銷售方式,打造延平貢茶南芽、謝地獼猴桃、聰坑貴夫人葡萄、三樓有機大米等當地優質農特產品品牌,讓優質農特產品借助品牌力量高質發展。
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初見成效。三樓村被評為省級、市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已委托閩江學院趙明博士編制寶珠村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含3A 景區創建策劃)服務項目和三樓村旅游發展策劃。2020 年6 月,三樓村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近年來,三樓村圍繞農業、文旅、基礎設施等項目共投入資金近1 335 萬元,力爭打造鄉村振興試點村,完善村內路燈景觀、生態道路建設、人飲水安全工程、旅游公廁、村民活動場所和道路拓寬等基礎設施[3]。
實現三樓村經濟發展,需要加快三樓村旅游發展策劃,大力推進兩岸婚慶產業融合,引進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臺灣見學館團隊,完成“福建逸仙苑采風基地”在三樓村掛牌。加大投入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X801 縣道安豐至演山路段改擴建工程,不斷完善旅游路線交通條件,繼續推動“茫蕩山特色鄉村游”“生態康養游”“紅色文化游”等旅游線路開發項目。加快啟動民俗文創館、戶外寫生基地以及果蔬采摘園等項目,大力推動三樓村農旅融合、健康養生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
(1)三樓村整村人居環境提升項目。村內人居環境整治已經初見成效,但整體仍需提升,應進一步改善村內整體人居環境,特別是房屋周邊的環境提升,創建宜居三樓。
(2)村級活動場所以及周邊塌方點修繕項目。2018 年三樓村部二樓、三樓辦公場所利用福建醫科大學幫扶資金已經完成修繕,2020 年村部一樓繼續籌集資金已修繕完工,但仍需進一步完善村級活動場所,消除安全隱患。
(3)三樓發春樓自然村至建甌山安村仙砌自然村道路硬化及橋梁建設項目。發春樓自然村至仙砌自然村之間大約有1.8 km 距離,三樓村委會已先行挖出寬4.5 m 的路基,于2020 年6 月籌集資金90 萬元完成了道路硬化和橋梁架設。村內每星期會增加一定班次的班車,改善村內交通基礎設施,方便村民出行,提高農產品經濟價值,增加村民收入。
(4)紅河谷至三樓村沿途景觀提升項目。紅河谷至三樓村道路拓寬工程已于2019 年9 月順利驗收,2020 年完成了沿途土石清理,并在道路兩邊種植了觀賞植物,提升環境,增加村內新亮點。
(5)三樓主村攝影條件提升項目。村內自然風光秀美、層巒疊嶂、視野開闊,特別是村內的梯田因造型獨特入選了“福建十大梯田”,村中的千年情侶古樟成為南平市眾多旅游宣傳冊封面,分別被評為“延平區攝影基地”和“南平市攝影基地”,每年都有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采風,2020 年投入10 余萬元,完成村莊及各自然村的路燈建設,改善了村莊電線凌亂情況。
(6)紅河谷景區建設項目。三樓村因紅河谷而出名,該景點在福建省內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每年慕名而來的游客有一定規模,目前景區內保持著原生態,“紅流綠溪”、壯觀的瀑布群、茂密的植被、野生的石林成群,投入100 多萬元完成了紅河谷棧道建設,改善景區內的旅游基礎設施,形成主村至紅河谷景區(柏油路),紅河谷景區至下樓自然村(石板路與水泥路相交替),下樓自然村至三樓村(石板路)的獨具特色旅游路線,提升了紅河谷景區整體旅游品質,為下一步開發赤壁谷景區做好準備。
(7)南順甌游擊根據地革命遺址建設項目。三樓村為福建省老區基點村,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2021 年6 月已投入15 萬元修建南順甌游擊根據地革命遺址,將三樓村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宣傳三樓紅色文化。
(8)三樓村民宿改建提升項目。2021 年預算投入300 萬元,利用村民外出長久未住的房屋,對村口民居進行整體裝修改造提升項目,對三樓村紅河谷山莊投入90 萬元進行內部裝修改造。提高三樓村旅游住宿條件,改善旅游住宿的舒適度。
建設美麗鄉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訴求,也是將生態文明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體現。以建設生態、美麗的鄉村環境為基礎,實現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標。積極調動多元力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營造多元協同的鄉村環境治理體系,引入社會力量,壯大鄉村建設等良好資源,真正實現鄉村建設與生態維護一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