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欣怡,楊 坤,宋婷婷,熊 曦,2*
(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2.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態經濟與綠色發展研宄中心 湖南 長沙 410004)
以城市群形式形成規模效應,能夠有效推動城鎮化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先天區域優勢決定了其在未來區域發展中占據核心地位,長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圈、環鄱陽湖城市圈為三大主體形成的特大城市群,覆蓋了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共計31 個城市,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
2015 年4 月國務院批復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是首個跨區域城市規劃,其中明確針對長江中游城市群提出了六大任務,即城鄉統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用、深化對外開放。要完成六大任務,實現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就要提高區域間的協同程度。
當前,城市群城鎮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單方面,例如仇怡和李亞珂(2017)[1]提出城鎮化水平對城市創新能力具有正向作用,產生的資本溢出效應能間接驅動創新能力。熊曦等(2020)[2]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發展成果3 個方面對該地區的共享水平進行了差異性評價,提出共享是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基于以上研究,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 個方面分析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基礎,并利用SWOT 分析法進行了戰略分析,提出相關協同推進策略,這對實現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推動區域板塊之間互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質量城鎮化水平是表征一個地區各類資源要素的綜合實力,而創新能力則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引擎,科技創新能促進城鎮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創新資源方面,長江中游城市群是全國重要的科教資源區并擁有雄厚的人員基礎[3]。在科研資金投入方面,武漢市作為率先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的城市,在科學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相對充足,創新潛力巨大??蒲匈Y金充足,能夠促進城鎮資源高效集約利用,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地區的創新資源和能力。在創新能力與成果方面,三大城市圈授權量不及申請量,盡管授權率不高但依舊保持申請熱情,尤其武漢城市圈基于其豐富的創新資源,成果較多且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中,武漢市在全國城市創新能力排行中排名第5、長沙市排名第8、南昌市排名第18,整體呈現出省會城市三足鼎立的態勢。
在大力推動城鎮化的過程中,人口迅速膨脹、經濟急速增長、各方面高速發展,為避免高負荷增長降低城鎮化發展的質量,就要使城鎮人口的遷移速度與城鎮化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產業重合度較高,為打造以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優勢的城市群,應使該區域均出現第一產業占比較低,第二、第三產業比重相對較高的現象。2019 武漢市第三產業GDP 占比達到54.6%、長沙市達到54.8%、南昌市達到46%,反映出省會城市相對發展較快且較好,而次級城市發展相對不足,從而對提高長江中游城市群城鎮化整體質量形成了障礙。
為履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及“長江大保護”的政策,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綠色發展與城鎮化保持著同步調發展。截至2019 年,三大城市圈的綠地面積都有不同程度擴張,同時廢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和處理技術的成熟有了很大提升。長江中游城市群3 個省會城市的綠色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為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湖北省綠色發展水平比較均衡;江西省相比于湖北省、湖南省的綠色發展水平相對不足。
長江中游城市群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與長江經濟帶的銜接處,對我國開放型經濟建設有巨大作用。因此,長江中游城市群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擴大開放規模、發展多元伙伴、創新貿易方式、促進區域協同,利用區域特色產業,充分發揮本區域比較優勢。2014—2019 年,長江中游城市群外貿進出口總額均實現了量的穩定增長,武漢城市圈增長最快,從2014 年的266.5 億美元增長到2019 年的608.9 億美元,環鄱陽湖城市圈相對增長較慢。因此,長江中游城市群還需切實完善自身的開發型經濟體系,抓住擴大開放的機遇,全方位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一個地區城鎮化、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物質基礎,完善民生基礎體系為廣大群眾提高幸福感就是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最直接的體現。省會城市在文化、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程度比三大城市圈的平均建設程度高。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交通建設較為完善,擁有水、陸、空多種便捷交通方式,并且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立體交通一系列的重點項目正在建設中,形成高速交通圈指日可待。
綜上所述,長江中游的3 個省應該齊心協力放大中部力量,在城鎮化提速的同時達到“低能耗、高產出”。因此,為保證城鎮化持續高質量發展,基于當前發展基礎,采用了SWOT 分析法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戰略建議。
利用SWOT 分析方法的目的是通過分析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內外環境來確定當前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優勢、不足以及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在戰略與戰術兩個層面加以調整,保障長江中游城市群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長江中游城市群具有的優勢包括地理區位、產業集群、要素匯集等;劣勢主要包括產業同構、資源破壞、扶持力度不足等;發展機遇包括產業創新、全球化以及國家政策支持等;面臨的威脅主要包括二元機構、創新風險、市場競爭等??衫肧-O 戰略將區位與政策機遇結合,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同時將要素優勢與發展趨勢結合,提高國際綜合競爭實力;利用W-O 戰略,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優化地區產業結構,實現區域產業互補;利用S-T 戰略,提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區域整體均衡發展,打造產業集群、要素匯集優勢,合力創新,進入國際市場;利用W-T 戰略,加強區域內部溝通,構建共享平臺,增強區域競爭力。以上4 種戰略能夠幫助長江中游城市群創造更好的發展基礎,為更快、更好地實現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協同效應提供方向。
通過對長江中游城市群的SWOT 分析,從五大發展理念分別提出了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城鎮化發展協同推進策略,具體如下。
第一,在創新發展方面。應彌補創新能力的短板,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打造產學研一條線,突破前沿技術,掌握關鍵技術。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對技術創新的支持,發揮省會城市的帶頭作用。
第二,在協調發展方面。要打造現代產業集群,實現產業互補均衡發展。產業集群雖會產生產業趨同,但也能帶來有利發展,例如協助城市群資源配置、推動要素聚集、加速形成具有特色的優勢產業等,可通過錯位競爭來提升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推進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第三,在綠色發展方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企業綠色發展模式,運用綠色技術替換傳統模式,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政府應完善相關法律監管措施,構建綠色環境治理體系。提倡綠色理念、普及綠色知識、促進綠色技術創新,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第四,在開放發展方面。利用國際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提高區域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內外聯系,通過各方協同合作參與國際競爭。例如,利用交通網絡與周邊城市聯合主動參與經貿合作,打造國際友好城市形象,不斷積累本區域國際競爭優勢。
第五,在共享發展方面。通過搭建交通信息網絡,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讓中心城市與次級城市的對接和融合更順暢,打破行政區域隔閡與地區間的交流障礙,保障各城市、各城鄉基礎設施水平基本齊平,從而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大城市應從協調、綠色、共享、開發、創新水平5 個方面協同發展,對于提高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