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艷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員會黨校 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
集體經濟是保證農村基層組織運轉、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和影響力的重要物質基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能夠極大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增強村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博湖縣位于我國西部地區,是國家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改革試點縣。2018 年,博湖縣開始農村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創新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組建了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縣農村集體經濟財務代理記賬公司和縣實體化運營公司。新的形式和運行機制為探索欠發達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借鑒。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博湖縣作為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巴州村集體經濟“代賬制”試點縣,在全縣25 個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確立了市場主體地位;全面推行農村集體經濟“代賬制”,規范農村財務運行;組建實體化運營公司,探索集體經濟運營新路徑;推行“授信+股權質押”模式,推動貸款融資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一是成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先易后難、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的原則,綜合考慮各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選擇“兩委”班子戰斗力強、群眾基礎好、集體經濟收益好、示范帶動強的村先行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通過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股權量化、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結構、優化收益分配、建立集體經濟發展激勵機制等一系列措施設立股份制合作社,向股民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證[1]。
二是扎實推進村集體經濟“代賬制”改革。縣國資委出資成立博湖縣農經合大管家財務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運行,對外承接代理記賬、咨詢服務等業務,為全縣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多樣化的財務服務,為優秀人才在各行各業發揮作用搭建平臺,實現了服務對象與企業雙贏。
三是探索公司化實體運營新模式。以900 萬元資金注冊國有控股、村集體參股的博湖縣恒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全縣25 個村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全部吸納為公司股東,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市場化運行。選派1 名鄉鎮科級干部擔任公司董事長,選派干部兼任總經理、董事、監事,同時選拔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干部進入公司,建立相關制度,實現企業化運營。
四是推動貸款融資取得實質性突破。堅持“政府扶持引導、市場配置資源、有效防范風險”的原則,探索建立由貸款主體、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共同承擔的貸款損失風險分擔機制,出臺《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擔保管理辦法》,設立農村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金,有效解決農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一是部分村民對改革保持靜觀其變的態度,對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具體內容了解不全面、不透徹,僅關注分紅,對自己的股東身份以及股東擁有的權利不關心,參與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運營、出謀劃策的熱情不高。
二是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收益使用面臨短期行為。由于群眾過于看重增收和分紅,可能會出現群眾對合作社失去信心的局面,同時還要防范出現股份合作社冒著違反規章制度的風險超比例分紅或無收益分紅的局面。
三是在股份制改革中,上級給村干部施加的壓力較大。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過程中,一些村干部出現“吃不消”的狀況,主要原因是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對政策把握不準。“村兩委”干部大多為農民,極易出現怕失權失利、怕煩怕難,以及無收益分紅卻又無可奈何的心理[2]。
目前,博湖縣25 個行政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資產規模普遍較小,缺乏外部力量的扶持,特別是金融信貸支持。恒驥公司作為市場主體,承擔著為股東創造價值,為各股份合作社集體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資產量相對較少,尤其是可轉為經營性的資產量少,難以盤活開發,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融資與發展。
在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下,難以借鑒其他發達城市的成功經驗。博湖縣處于欠發達地區,各類產業發展程度不高、規模不大、知名度不廣,難以輻射帶動周邊經濟增長。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集體經濟找不到有效的投資項目,招不到有意向的投資商,發展的阻力較大。
一是縣恒驥公司董事長為兼職,人員短缺,缺乏會經營、懂管理的管理人才。25 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領辦人以農民為主體,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沒有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市場營銷經驗。
二是縣農經合大管家財務公司因受財務人員短缺的影響,對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代賬服務不到位,村級合作社財物管理不規范或無人管理。
在改革過程中,集體經濟成員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占有權和收益權有相應的規定,但是對股份的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權的拓展,還沒有相應的規定。
博湖縣作為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雖然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存在改革推進不平衡等問題,需要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在確保改革順利進行的同時,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助力鄉村振興。
當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不明、管理不嚴、運營僵化、收益分配混亂、民主監督不到位等問題突出,矛盾糾紛頻發,歸根到底是黨的統領不足、政治功能發揮不充分。長期以來,過于注重農戶“分”,忽視集體“統”,導致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組織渙散,統籌服務能力不斷弱化,致使村民對村黨組織缺乏信任,對參加村集體事務的積極性不足。當下的農村治理因缺乏集體經濟支撐而難以有效開展,無人管事、無人干事、無錢辦事的現象突出。博湖縣采取全縣25 個村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兼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監事會監事長,村“兩委”班子成員兼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的方式。在制訂方案、研究章程、制定制度等工作中,充分將組織決策程序作為前置條件,確保改革方向和路徑符合黨的政策要求,實現黨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絕對領導。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涉及的人、事、資產、項目較多,是一項龐大的改革工程,不論是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賬公司,還是運營公司,都有村兩委、國家公職人員參與其中,涉及錢財交易,容易引發腐敗問題。
一是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監督管理,建立民主監督、財務會計監督、紀檢監督等相關制度,清產核資、量化資產、股權設置等各個環節全部由村民表決通過。
二是從長遠利益出發,不斷創新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為了預防基層腐敗等不良現象,應借鑒內地經驗,不斷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積極推進“村社分設”,即將村集體股份合作社的人員、財務和職能與村兩委分離。在經營性領域,合作社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專職從事集體資產生產自營活動,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在公共服務、公益性領域,要發揮村兩委的主導作用,提高非經營性資產的使用效率,發揮農村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
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普遍薄弱、發展思路不清、資金不足、融資難等問題突出,在參與市場競爭、抵御市場風險方面處于劣勢。博湖縣采取整合25 個行政村的集體資金和上級補助資金的模式,引導有意向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投資合作公司,實現村村聯合、村企聯合,實現“抱團式”發展,合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集體所有制下經濟組織模式創新。
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大多數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經常會出現經濟困難、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因而在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改革試點的過程中,更需要政府給予財政、金融、法律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基于當前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和主要問題,需要制定符合集體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的優惠政策體系,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