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翠,彭 輝
(西藏民族大學 陜西 咸陽 712000)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了鄉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為西藏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旅融合發展能夠提升鄉村競爭力,充分挖掘鄉村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滿足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實現了多效應之間的結合,促進了鄉村振興順利開展[1]。因此,研究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達東村位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柳梧新區,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達東村歷史悠久,是西藏自治區藏族古村落保存最為完整的村落之一。近千年歷史的白色寺、倉央嘉措曾居住過的古老莊園、尼瑪塘寺和藥師殿,再加上淳樸的民風和原生態的藏族建筑風格,給這座古村落帶來了獨特的魅力。風格突出的藏族建筑風格與周圍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形成了達東村鮮明的特點和獨特的風格。
黨的十九大以后,達東村為了改變原先的經濟狀態,立足于自身的區位優勢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等優勢,依托當地民俗文化、藏族建筑風格等旅游資源,積極實施文旅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當地文化旅游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鄉村文化和特色旅游之間的深入融合,推動了達東村經濟發展,實現了鄉村經濟、文化傳承和生態建設三者的共同發展。
達東村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居民全部是藏族,這使達東村具有濃厚的藏民族文化氛圍。如果歷史文化得不到正確的傳承和發揚,可能導致歷史文化消失,給人們帶來損失,而文旅融合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傳承和推廣了達東村民族文化。
文旅融合發展不僅保護了逐水而居、居作相宜的村落布局,白色寺、尼瑪塘寺和倉央嘉措古莊園遺址等藏族建筑特色風貌及裝飾,以及水轉經輪等宗教文化,同時保護了傳承達東村人文內涵的詩詞、傳說、事件等歷史印記的人文環境,以及反映當地獨具特色的工藝、習俗和節慶,包括水磨糌粑工藝、望果節等。文旅融合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護傳統文化和歷史,同時能夠吸引更多游客通過達東村了解西藏的文化和歷史。
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將鄉村旅游和民俗文化進行了緊密結合,拉動了當地產業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的經濟收入,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2]。達東村成立“柳梧和美鄉村民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負責達東村旅游開發建設的管理運營,致力于發展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產業,傳承發揚傳統民俗文化,借助特色鄉村民俗文化旅游資源,打造獨具魅力的鄉村全域旅游新模式。
達東村整合全村及周邊地區旅游資源在達東村加以集中展示體現,綜合各類工藝產品打造多種類旅游產品,豐富達東村形象,滿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在促使游客深入了解體驗西藏文化的同時,豐富了農產品營銷措施,為當地農產品銷售創造了極大的便利條件。以達東村為龍頭,帶動了拉薩市周邊旅游經濟快速發展。
達東村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推動了當地生態文明建設。達東村打造花卉觀光、農事體驗等項目,使農業種植景觀化、規?;?、體驗化。
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達東村對現有水域進行生態治理,打造生態棧道,配備小型水上娛樂體驗項目,供游客休閑娛樂,進而構建了生態休閑景區。達東村對村東農田進行重新設計,利用農田地勢特征優勢,打造以花海為主題的休閑度假場所,利用現有的水系增加濕地湖泊,結合格?;ā⑥挂虏荨⑺N薇植物等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游樂觀光景點。這些措施極大地提升了達東村生態建設水平。
達東村以“文化體驗”為主題的旅游線路,通過帶給游客良好的精神文化體驗,提升村落的旅游文化品牌,吸引更多游客來此游玩和消費,促進經濟發展。要想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體驗,就必須緊密結合村落自身文化傳承以及特色,與當地人文環境相得益彰,取得游客高度認同。帶給游客旅游體驗,不是導游、某個人或者某個組織的事情,需要傳統村落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3]。
村民要統一思想認識,明確、掌握以及認同自己村落的文化傳承及特色。在此基礎上,才能夠確保達東村文旅融合順利開展。政府有關部門和村民共同努力,做好村落旅游路線規劃。應開展相應培訓,提升村民對文物、古建筑的保護意識,提升村民對村落文化的理解。可以圍繞傳統村落文化,調整村落產業結構,發展相應配套服務,增加村民的就業機會[4]。
西藏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特色民俗文化,但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忽視了對于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造成大部分民族文化面臨失傳的危機,例如建筑、語言和舞蹈等。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果西藏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缺乏特色文化支撐,就會失去最重要的根基,無法順利發展文旅融合產業。
近年來,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斷增加,聶榮雜瑪童話故事、尼赤派藏文書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西藏特色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應加強對西藏非物質文化遺傳的保護。達東村可利用自身文化特色,開發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例如具有當地建筑風格的裝飾品、特色手工制品等。通過對達東村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的開發和推廣,促進達東村文旅產業發展,促進達東村相關產業融合,推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更好地服務于達東村文旅融合發展。
地方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惠民、利民政策,提供資金補助和優惠稅收政策,引導村民和文化公司在傳統村落扎根發展。尤其是對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村落,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市場引導職能,提供更多公共服務,促進其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相應工作。
首先,邀請相應領域專家,對達東村文化特色進行分析,對瀕臨消失的特色文化提出相應的修復和搶救建議。需要注意的是,在修復和搶救的過程中,一定要在原始文化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地制定村落文化旅游主題[5]。
其次,地方政府應根據村落文化旅游主題,制定相應的旅游發展規劃,規范引導政策,統一服務標準,對餐飲、旅游等服務提出統一的要求,同時實施個性化服務滿足游客需求,確保以高質量服務提升游客滿意度。
再次,加大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從資金補助、稅收優惠等方面為文化旅游公司到村落發展提供政策支持?;A設施是文化旅游的基礎,只有具備完善的交通、住宿和餐飲等設施,才能夠促進文化旅游順利開展。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鄉村文旅融合發展過程涉及面比較廣,不僅涉及人與人、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利益劃分,還涉及對當地物質文化保護的權衡,可能在鄉村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與發展初衷相背離的情況。為了在達東村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堅持原則、把握方向,達東村文旅融合發展應引入第三方監督,保證達東村文旅融合發展順利進行。
達東村可選取當地村民、社會大眾和部分專業旅游者作為第三方監督成員,對當地文旅融合發展進行全方位監督。同時,可以借助一些主流媒體,監督文旅融合發展中是否對當地特色文化進行了過度開發、對文物的保護是否符合規定、對西藏民族文化是否進行了扭曲或者曲解等,確保達東村文旅融合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自治區鄉村文旅融合發展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整體協調,充分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要發揮多元市場主體的作用,結合鄉村特色及資源優勢,賦予當地鄉村文化新的內涵。對鄉村文化實施保護、傳承與創新,促進西藏自治區鄉村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緊密融合,實現鄉村經濟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