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楠,晁騰飛,胡黃卓
(塔里木大學 新疆 阿拉爾 843300)
新疆是我國棉花生產主要基地,棉花生產規模大、質量高,引領國內外棉花價格的走勢。2020 年,新疆棉花生產種植面積達到了2 492.4 hm2,產量520 萬t,面積和產量在全國棉花種植基地中居于龍頭位置。新疆棉花的出單總量、出口率以及人均占有量連續27 年保持全國第一[1]。
對于新疆來說,棉花產業是本地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是政府納稅的主要稅戶。新疆棉花產業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讓更多新疆人脫貧致富,對于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有重要意義[2-3]。
通過對新疆地區棉花產業的調研了解到,近些年來,新疆棉花產量和市場比重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20 年新疆棉紡企業規模已達到1 900 萬錠。同時,新疆棉花生產和品牌宣傳意識增強,但市場和產值效益有所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20 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為249.24 萬hm2,占全國的76.1%,較2019 年增加1.98%,其中,地方植棉面積約為177.77 萬hm2,兵團植棉面積為86.66 萬hm2。2020 年新疆棉花總產量達500.2 萬t,占全國總產量84.9%,占比同比增加1.1%;單產1 965 kg/hm2,同比增長1.3%,較全國單產平均值高205.5 kg/hm2;因植棉效益、交售價格等因素影響,新疆長絨棉、彩色棉種植面積進一步縮減,長絨棉種植面積為5.33 萬hm2,彩色棉面積為0.13 萬hm2。
2019 年,新疆棉花機采面積僅為135 萬hm2。2020 年,僅伊寧棉花機采面積已達177.77 萬hm2。隨著生產工藝和相關技術逐步完善,新疆機采棉面積穩定快速增長,機采率已超過95%,甚至一些縣級城市機采率將近100%。近年來機采棉發展速度很快,帶動疆規?;?、機械化采集工作穩步發展[4-7]。
新疆作為全國棉花行業的生產基地,其行業龍頭地位顯而易見,對于棉花的價格走勢影響巨大,一直是行業關注的重點。新疆棉花行業對主體品牌的宣傳意識正在逐漸增強,在規?;a和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相關應用技術也得到了推廣,對于以市場為導向的供求影響非常明顯[8]。新疆棉花質量提高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市場對棉花類型和籽棉選購有明顯區分。新疆棉花質量較高,已經初步形成市場多元化發展格局。
2020 年棉花開稱時間較往年偏晚,晚1 周左右,整體走勢比較低迷,機采棉和手采棉采購價格有所縮小。當前,籽棉收購主體已經發展成為多元化格局,籽棉的市場價位走向受產品質量和市場需求的影響。
受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棉花整體行業價位持續走低,全球棉花庫存較低,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加大,全球經濟呈現出不穩定的態勢,國際市場的皮棉價格受到很大影響,內外價差較大。
在新經濟形勢下,新疆棉花面臨嚴峻的挑戰。由于國家層面的經濟援助工作基本結束,而新的幫扶政策有待進一步研討,相對來說,新疆棉花產業壓力增大。對于新疆來說,發展綠色棉花產業,做好環境保護和振興經濟,既面臨發展機遇,也面臨挑戰。
新疆棉花產業在我國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行業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其通過科學種植加大產值的必然性。當前棉花生產依然需要靠增加資源投入和提高面積來提高產出,而產出增加的結果是通過對資源的消耗實現的。
一方面棉花生產需要用到大量水資源,導致水資源大量消耗。水資源的消耗對農業灌溉產生不利影響,導致農業灌溉用水緊張[9]。另一方面由于常年進行棉花種植和采棉工作,造成土地有機質含量減少,帶來土壤結構改變等惡性后果。有機土質含量流失,水資源緊張,會造成棉田土壤鹽漬化加重,導致棉花保苗難度加大。
目前,對殘膜的污染還沒有找到合理的治理方法。新疆地區是我國地膜覆蓋技術使用面積最大的地區,每年地膜使用量達16 萬~19 萬t。由于回收率不高,每年會有大量地膜殘留在土壤中,對后續種植棉花帶來不利影響。
對于上述存在的問題,新疆應該強化優質棉花基地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重新劃分棉花種植基地,建立生態保護環境和土地保護制度,對殘留地膜進行科學回收,使棉花生產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盡到最大可能保證棉花生產質量。
棉花產業雖然在2020 年經歷了一定時間的低迷,但總體發展形勢良好。對于棉花行業發展,要做好規劃,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化、標準化、產業化道路,為當地農戶提供可觀的經濟收益。應采用更加先進的科學方法,利用機械化和智能化的生產方式進行規模化經營,發揮產業化集群效應,降低生產升本。通過生產合作社和棉農協會對農戶進行幫扶,更好地實現產業化經營目的,達到預期的經濟收益[10]。
雖然棉花需求居高不下,但相關生產成本也在增加,自然災害頻發和病蟲害發生也會對棉花產量以及收益帶來影響,因此要在科學合理的生產方式下提高棉花種植產量和收益。要在具體生產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研發節本增效技術,提高棉花產量,保證棉花行業的高質量、高效益,在合理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走出一條依靠棉花產業的致富之路,為我國棉花市場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據專業機構調查結果顯示,2020 年新疆棉花質量相比以往取得很大進步,在纖維品質和平均長度整齊率上有巨大提升。目前,新疆高品質棉花產量較少,大部分棉花是中低端品質,且產品結構基本類似。此外,新疆棉花品種較多,種類較為復雜,導致新疆棉花市場較為混亂,對培育優質棉花及棉花產業進一步發展帶來限制和阻礙。
應當在新疆大力培育高質量棉花品種,加強對棉花品質的把控,不斷完善棉花種植管理機制。根據各地地理及生態條件,結合市場需求,穩步提升棉花品質,從根本上減少新疆棉花種類多且雜的現象。
棉花產業要想取得良好的生產效果,需要許多勞動者從事種植、維護和采集等環節的工作。棉花產業的這些環節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才能得以完成。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導致人力成本大幅度提升。近些年來采棉工人工資逐步提升,一度超過200 元/天。
調研發現,采棉以及種植棉花的勞動者平均年齡在55 歲左右。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偏低,無法高效種植和采集棉花,使棉花種植和采集效率偏低。相關研究表明,目前從事棉花生產工作的勞動者年齡日益趨向老齡化,且棉花生產成本日益升高。這將成為限制新疆棉花發展的重要因素。應當加速棉花生產和采集的智能化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改善棉花質量,進而提高經濟效益。
從新疆棉花品質問題和種植問題等方面,可以看出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研究新疆棉花生產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應對問題的策略進行了研究。根據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現狀,應提高研發創新能力,加速農業智能化發展,以促進新疆棉花生產及棉花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