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琳
(麟游縣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理中心 陜西 寶雞 721599)
森林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不僅可以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而且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一定程度上說,森林資源是推進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條件,是維持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的關鍵。
森林資源為人們提供了充足的物質資源,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人們需求日益增加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保護措施和管理工作未能及時跟進,使得我國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如果不對森林資源進行及時管理和保護,可能導致森林資源枯竭,從而對我國經濟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1]。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投入力度,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條文。在社會生活中,許多城鄉居民缺乏生態保護意識,只注重眼前利益,甚至私自改變森林資源用途,導致珍貴樹種被破壞、野生動物被獵捕,甚至導致一些物種消亡,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大范圍退化,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甚至消失,生物多樣性逐年遞減。
一些地方政府沒有充分認識到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性,對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投入資金不足,對相關政策執行不力,無法滿足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隨著集體林權制改革的推進,集體林地開始轉變為由林農自主經營。在這一背景下,森林防火戒嚴期林區活動人員數有增無減,埋下了森林火災隱患,也增加了有害生物入侵渠道。而且,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或森林病蟲害,僅靠一家一戶難以撲救和防治。
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林農個體管護意識淡薄,缺少團隊合作精神和科學合理的方法,導致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舉措難以落實到位,加劇了林業部門進行區域管理的難度和壓力[2]。
我國大多林區位于自然條件艱苦偏遠的落后地區。由于資金短缺、條件艱苦等,縣、鎮公共服務機構不健全,服務設施落后,林業管理和技術服務單位人員編制少,管理人員和技術力量薄弱,森林資源管護的各項社會服務跟不上,無法滿足現代林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林業項目惠農面狹窄,扶持政策不夠完善。例如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雖然能直補到人,但由于實施范圍受建檔立卡貧困戶等準入條件限制,符合條件參與生態管護的人員較少。各級管護資金投入量極少,政策補助惠及面不夠寬,扶持政策不夠健全完善,導致群眾參與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積極性不高。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建設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為做好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級林業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認識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資源保護與管理作為惠及群眾的治本之策,舉行業之力加大保護力度,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決策部署。
第一,要盡快建設一支能力強、素質高、業務精、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提升森林資源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為管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人才支撐。要從社會和高校中吸納具有專業背景的人才,吸引更多具有豐富森林管護經驗的人才和高校大學生加入管護隊伍,優化生態資源保護管護隊伍的學歷層次、管理技能以及基礎知識。
第二,要通過理論培訓、實地演練等方式,培養一批從“被動管護”向“主動服務”、從“粗放不嚴謹”向“精準細致化”轉變的技術服務和管理人才,切實改變目前從業人員履職意識不強、法制意識淡薄、執法能力和業務素質不高的現狀[3]。
第三,明確森林資源管護崗位職責,合理劃分管護區域和范圍,將管護任務落實到具體人頭,厘清責任界限,將管護效果與工薪待遇掛鉤,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不僅是林業部門的責任,更是廣大民眾和社會各界的責任。應加強對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宣傳,加強對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理念及措施等內容的宣傳,提高民眾自覺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和監督管理的意識。
在相關宣傳中,既要做好森林防火等保護措施宣傳,也要做好依法治林政策宣傳。對亂砍濫伐、亂征濫占、毀林開荒、非法開發森林資源等行為給予嚴厲懲處,有效震懾違法人員,提升民眾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與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要想讓管護工作有章可循,使管護工作有序、高效開展,需要構建完善的管護規章制度體系,促進工作持續規范開展。
第一,有關部門要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和所在地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具體情況,對管護規章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及優化,出臺科學有效的森林資源產權制度,明確管理要求、具體經營歸屬及雙方權責等,保障森林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要對新造林地及時確權登記,頒發林權證,約束森林資源產權人的行為,使享有林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進一步明確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林地資源的義務。
第二,各級政府要對《林地保護管理條例》進行優化和完善,引導民眾合理利用林地資源。堅決制止無償使用和侵占濫用林地的行為,避免過度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第三,要加強對野生動物利用的規范和管理,對獵捕以及動物制品的利用和貿易活動采取禁止或限制性措施。進一步加大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依托自然保護區有效保護珍稀野生動物和珍稀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維護生態系統多樣性,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的新時代,構建一套完善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是擺在人們面前十分緊迫的使命和責任。建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是事關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
將建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融入林業建設大局,建立以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為主體,與各項專項調查相結合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及時對森林動植物資源現狀、生長條件因素、人工造林進度、退化林分更新、征占林地面積等信息進行采集,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為各級政府制定林業政策、編制森林經營管理規劃、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理方式以及公眾了解森林生態健康狀況提供科學依據,為繪制森林資源分布圖、林地所有權分布圖、木材產量分布圖等多種空間數據產品提供數據支撐。
目前,我國在森林資源建設和保護管理方面的相關政策措施依舊以傳統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為主,且實施地區多為我國西部經濟發展較落后、以農業與城鎮經濟發展為主的欠發達地區。在這種背景下,若地方政府未能全面落實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舉措,將難以有效保證森林資源分布區人民群眾的經濟收益,可能直接導致當地居民對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等相關項目的強烈抵觸,可能導致對當地林業自然資源的不當利用與開發,甚至引發亂砍濫伐等違法行為,從而嚴重影響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相關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和落實。
為此,各級政府在落實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相關措施時,應支持當地森林資源的綜合經濟利用,在保障森林資源生態效益的基礎上,使森林資源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提升,確保人民群眾對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主觀認知與意識認同,從而在新時代市場經濟與城鎮化建設、生態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背景下,實現森林生態建設與保護相關政策及措施落實的綜合性與全面性。
同時,要加大對森林資源管護資金的投入力度。中央政府要提高生態護林員補助標準,地方政府要將森林資源管護費用列入財政預算。
森林資源是重要的生態財富。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關系到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森林資源,共建綠色家園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當前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仍存在諸多不足,應積極貫徹落實相應的保護措施,有效控制和制止非法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的行為,促進我國森林資源永續利用以及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