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菲
(大連財經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00)
近些年,新農村建設工作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如果不能解決農村財務審計面臨的困難,就會降低財務審計的質量和資金利用效率,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村經濟的穩定。
當前,部分農村地區的財務審計工作依然比較困難,這是因為缺少針對性的法律法規,財務審計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在財務審計流程無法被法律全面覆蓋的情況下,審計部門無法與農業部門協調,使審計工作受到影響。在選擇財務審計模式時,需要結合各部門的工作職責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在出現審計問題后,可能無法追究職能部門的責任,缺少對應的職能部門來解決問題。這在農村地區的審計工作中較常見,影響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1]。
第一,農村地區的財務審計工作量較大,需要進行大量調查才能完成。但這項工作主要由農經部門實施負責,從法律角度看,沒有確認其審計主體的地位,很多村民認為其權威性不足。在面向農戶進行調查取證的過程中,很多村民不配合,甚至作偽證,刁難取證人員,影響了審計工作的開展。
第二,農村地區的財務核算制度不完善,一些地區沒有進行信息化建設,依然采取人工記賬的方式,記賬過程較隨意,缺少規范性,賬目無法真實反映經濟狀況。審計人員的主要作用只是發現財務問題,但無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嚴格遵循規章制度,沒有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2]。
第三,獨立性不足。很多農村地區依然采取“村賬鄉管”的財務核算模式,由鄉鎮農經站負責財務審計工作。但從職責劃分方面來看,鄉鎮農經站不僅要進行集體經濟的管理,還要進行財務審計,審計工作缺少獨立性。在工作時可能會因人為原因出現違反公正的情況,從而影響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增加審計工作的難度。
在財務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審計人員發揮著重要作用。就現實情況來看,很多農村地區的審計人員身兼數職,專業性不足,工作人員數量較少。在工作人員、工作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無法高效完成巨大的工作量。這些審計人員所掌握的審計知識較少、對財務管理相關規章制度也不熟悉,工作過程中思想觀念較落后,只注重完成任務,缺少靈活創新的思維,不能積極主動學習新時期的審計知識、新技術的操作方法等,導致審計工作效率低[3]。
由于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財務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基層財務管理工作較混亂,沒有為財務審計工作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導致很多審計工作缺乏依據,實施力度不足。同時,很多農村地區沒有建立村級財務審計機構,也沒有設立完善的財務審計制度,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都不充足,這些都是財務審計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審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肩負起村級財務監管工作,能夠創建良好的財務管理環境。但當前農村地區還沒有為財務審計工作創建良好的發展環境,具體表現在鄉鎮審計工作沒有與紀委監察聯合在一起,阻礙了責任追究、審計執行等多項工作的開展和審計意見反饋的落實,一些縣、鄉不重視財務審計工作,在人員、經費方面提供的支持較少,阻礙了審計工作的落實。
一些農村地區沒有建立信息化的財務檔案管理模式,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取證材料的獲取和查找變得十分困難。一些違法亂紀的“有心之人”會避重就輕,甚至以時間太久、記憶混亂等多種理由推脫。同時,農村地區沒有建立完善的審計問責機制,再加上相關法律不完善,無法清晰劃定案件的性質,只能提出一些處罰建議,無法直接處理,增加了問題處理的難度,弱化了審計工作的威懾力。
國家要大力支持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開展,了解各地區的情況,完善當前已有的法律法規。例如,添加相關條例,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工作,從法律層面提高審計工作的地位。
此外,為了解決財務審計工作中不同法律相互交叉重疊所帶來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內部結構。尤其是在地方審計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劃分職權界限,把不同工作的不同標準細化到不同部門,使操作規范且更有依據[4]。
政府要提高對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視度,縣、鄉鎮財政部門要給予更多的人、財、物支持。同時,還要在農村地區建立更加和諧的審計氛圍,吸引并調動更多村民積極參與到監督工作中。當前,很多村民對財務審計的重視度不高、認知不足、參與熱情較低,因此鄉政府要在農村地區召開與財務審計相關的教育講座,以不同方式宣傳財務審計工作,讓村民認識到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此外,在專項審計過程中要把減輕農村負擔當作主要切入點,為更多村民謀取福利。增加審計部門與紀檢及監察部門之間的業務聯系,農村財務審計人員應積極配合各項審查及監督工作的開展,這樣才能獲得政府部門的信任,同時借助政府的力量,高效開展各項財務審計工作。
為了提高審計質量,發揮財務審計的作用,農村地區需建立財務審計監督機構,同時基于相關法律設立統一的監督標準。一方面,要選取村民建立民主理財小組,小組長負責參與審計工作,有效監管各種理財、管財行為,還要監管日常收支和一些重大的經濟事項。在進行重大決策時,要召開工作會議,邀請全體村民共同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對于一些特殊的財務問題,必須設置專項審計,調查具體的籌資及收支情況,發現貪污腐敗、肆意揮霍問題后,要立刻上報給審計監督機構。另一方面,要實行“村財鎮管縣監管”的模式,嚴格執行三步工作流程,即理財、審計及入賬,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同時,要定時、定期核對賬目余額,調查取證,工作必須由兩名以上審計人員共同完成,涉及到的所有資料和文件需要負責人簽字蓋章,以作見證。
在開展財務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審計人員是必不可少的參與者。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直接影響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在新時期,必須確保審計人員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最新的審計方式,并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為審計人員提供定時、定期接受培訓的機會,組織審計人員參與相關的交流活動,針對在崗人員制定與之相對應的培訓計劃,開展在崗培訓,及時為在崗人員引進最先進的審計知識,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審計實踐訓練,讓審計人員有更高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在人員招收過程中,要面向年輕群體,以專業能力強、適應能力強、思想政治素質高、技能水平高等為主。對所有審計人員都應開展思想道德素質培訓,讓他們有更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在工作過程中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第一,建立財務公開制度。通過微信公眾號、村中電子屏、張貼公告等不同的方式,公布農村集體活動的財務情況。自覺接受村民的監督、意見和舉報信息。公開內容涉及各項財務收支、資產出租、集體資源發包等。為了提高財務透明度,在賬目會審后要把“三資”的清理結果公示給群眾。
第二,細化資金管理流程。進一步加強村級費用開支管理,設立完善的審批制度,細化資金管理流程。設立具體的限額管理和支出措施,明確各種出差、會議、通信等費用的補助標準,嚴格根據標準執行各項補助。如需進行經濟業務報銷,在明確資金用途的情況下,需要經辦人在原始憑證上簽字,村主任審批簽字,村務監督部門負責審核。同時,根據各項費用的類別開設不同的村集體經濟賬戶,這樣能夠方便財務核算管理。
在農村財務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引入更多現代化的管理技術。例如,安裝財務管理軟件,把各項財務收支的原始憑證進行掃描,以數據、圖片的方式錄入儲存,并對錄入的信息進行網絡電算化管理,為各項數據的查詢、管控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各項賬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為了解決農村財務審計面臨的困難,政府須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審計人員培訓、進一步完善審計及審計監督制度等,這樣才能規范審計工作流程,提高審計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