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潔,楊 剛
(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歷史學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貴州省是典型的山區省份,全省山地和丘陵居多,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貴州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多民族聚居,造就了其獨特的山地農業發展模式。貴州省山地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是承載著人民智慧的結晶。傳統的山地農業是人民生活的保障。隨著經濟發展,傳統山地農業的功能逐漸轉變。
近年來,貴州省因地制宜,找準山地農業發展道路,在山地農業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山地高效農業。山地高效農業可以充分利用山地和丘陵的耕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同時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一些自然災害。
山地高效農業是貴州省依托地貌特點優勢發展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的帶動之下,貴州省涌現出了茶葉、獼猴桃、中藥材、跑山豬等一大批優勢特色產業,找到了一條推動產業興旺的發展道路。
發展山地高效農業使貴州省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如今,山地高效農業發展出現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發展模式單一、參與主體多、市場雜亂、發展模式動力不足等[1],這些問題制約著山地高效農業進一步發展。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模式運行過程中的制約因素是什么、相關因素有什么關聯等問題,引發研究者廣泛關注。根據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現有發展模式,分析了制約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模式的因素,提出了優化對策,以指導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進一步發展。
隨著發展山地農業的相關政策不斷出臺,貴州省出現了許多山地高效農業的具體模式。這些模式助推貴州省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動力。
在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模式的過程中,為了用好貴州省地形地貌的獨特之處,在充分利用山地資源基礎之上,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引入山地高效農業的新發展理念,發展經濟收益高的特色產業,由此形成了“山地高效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模式。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貴州省助推產業發展,出現了許多山地高效特色產業,例如油茶產業、獼猴桃產業、藍莓產業、中藥材產業等。這些特色產業的發展,使貴州省一些低收益的山地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升了人們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發展的內生動力。
隨著山地高效農業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模式,其中最普遍的是“山地高效農業+旅游業”。隨著鄉村旅游發展,游客對鄉村旅游市場的要求逐漸提高。提升品牌價值是助推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力量[2],而提升鄉村旅游品牌價值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融入鄉村特色和山地高效農業元素。
在一些鄉村旅游項目當中,為了留住旅游消費者和提升項目的體驗程度,引入了農耕文化,助推了山地高效農業發展。在鄉村旅游和山地特色產業的基礎上,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發展中出現了山地觀光農業、山地休閑農業、山地立體農業、山地農業創意產業園等模式。
從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現有的發展模式來看,存在發展模式單一、模式融合的一些技術手段比較傳統、缺乏創新等問題,甚至有的發展模式不能適應當前發展需要,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低。貴州省辣椒產業、茶產業、中藥材產業位居全國前列,但是這些特色產業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農產品深加工跟不上產業規模化發展進程。
與其他地區相比,貴州省農產品深加工較為落后,特色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衍生產品種類較少,產品與市場供需錯位。在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發展過程當中,人才是關鍵因素,是助推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貴州省農村從事山地高效農業的人普遍學歷較低,在新技術運用方面較為欠缺。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發展缺乏懂經營管理、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導致發展活力不夠、動力不足。
產業融合發展可以讓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節約成本。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產業融合可以促進產業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使產業之間關聯度更高,為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助推產業可持續發展。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度不高,一些地區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沒有與當地旅游業、服務業、文化產業等結合,導致生產的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例如旅游消費市場是農特產品的主要輸出目的地,民族地區應充分利用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旅游業和山地高效農業融合發展可以發揮出強大的動力。
貴州省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決定了貴州省生態環境的脆弱性[3]。一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時常發生自然災害,導致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的發展基礎遭到嚴重損害,有的損害甚至是毀滅性的。貴州省農業生產穩定性較低,在發展山地高效農業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有效避免環境因素的影響。
解決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模式單一問題的關鍵在于積極培育山地高效農業經營主體,讓更多新形式主體參與發展。培育新型山地高效農業,應當要培訓一批有知識、有想法的農民,讓他們經過培訓轉變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現有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這些主體是助推山地高效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要促進“合作社+山地高效農業”“家庭農場+山地高效農業”“龍頭農業企業+山地高效農業”發展,在這些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農業創意產業等。
促進鄉村旅游業與山地高效農業深度融合,構建新型山地高效農業經營體系,鼓勵各經營主體以及山地高效農業生產者組建山地高效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構建生產、加工、銷售三位一體的合作體系,拓寬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模式。
人才是助推山地高效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貴州省從事山地高效農業的人員素質較低,老齡化嚴重,人才數量不足,結構失衡。山地農業發展需要各類人才,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引進山地高效農業專業人才。應出臺針對性強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強人才引進宣傳工作,鼓勵具有相關經驗的青年返鄉創業。
人才引進來后,關鍵是要留得住,要做好留人、育人工作。在待遇方面,引進人才的工資不能低于當地人才市場平均薪資水平。應制定合理的人才績效考核方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完善有關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定期對引進人才進行人文關懷,加大對人才的補貼力度。
建立人才數據庫,做好人才登記工作。山地高效農業有關人才是能夠快速吸收市場信息、快速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的人。人才是山地高效農業能否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山地高效農業要不斷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融入科學技術,真正實現高效發展。
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一些山地農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差,例如道路硬化不完善、生產設備陳舊、加工和儲藏環境差等。要實現山地高效農業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新的技術設備,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從而提升山地農業的經濟效益。
發展山地高效農業,一方面要使外界的資源流進來,另一方面要把生產的農產品運出去,因此山地農業基地道路硬化問題至關重要。貴州省山區耕地不連片,大型農耕機械不能作業,自然災害頻繁,必須運用科技力量,助力山地高效農業發展。
實踐證明,貴州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山地高效農業的發展道路是正確的選擇。山地高效農業發展使貴州省山區農業產業轉變了傳統的發展方式,使原有的傳統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實現了產業升級,提高了貴州省山區耕地的經濟價值。貴州省山地高效農業發展過程中,結合優勢特色產業,探索出許多模式,其中最普遍的模式就是山地高效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這種模式充分利用了鄉村旅游資源,使山地高效農業、旅游業、特色產業充分融合,極大地促進了山地高效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