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廣東科技學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很多村鎮居民選擇到城市發展,導致村鎮發展動力不足,最終造成村鎮經濟停滯不前。為了緩解城鄉發展不均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降低城市人口壓力,有效解決“三農”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以保證可以通過有效政策引領并推動村鎮向好、向上發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鎮旅游作為一種產業形式,是將旅游業融入村鎮發展建設中,借此優化村鎮的產業結構,拉動村鎮經濟增長,提高村鎮居民收入,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途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村鎮發展成為了各地政府關注的重點,村鎮旅游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隨著村鎮旅游項目開發,村鎮的自然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僅拓寬了村鎮的農業功能,還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實現了靈活銷售,在降低銷售成本的同時確保農民增收。村鎮旅游項目開發,吸引了大批勞動力回流,很多外出務工人員被家鄉經濟發展形勢所吸引并投入到鄉村建設中,激發了村鎮的發展活力,使村鎮經濟得到了有效提升。由此可見,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鎮旅游業為村鎮的全面發展帶來了非常積極的作用[1],成為促進村鎮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城市化建設工作影響力度與受眾范圍較廣,所以大多數政府部門及管理單位將注意力放在了城市管理與建設中,部分相關管理單位不重視村鎮旅游,這就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手續審批層層申報無果的問題,最終造成村鎮旅游制度、政策等配套項目落實滯后,不利于村鎮旅游長久、穩定發展[2]。
鄉村振興戰略為各地區生態環境提升帶來幫助,但是還有部分地區在開展工作時缺乏合理有效的規劃,很多村鎮旅游項目出現了復刻情況,即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涉及村鎮旅游,其旅游項目就都是圍繞賞景、紀念品、仿古建筑等開展,長此以往會導致村鎮旅游項目失去吸引力,嚴重影響村鎮旅游業長久發展。
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推進,部分地區的村鎮旅游發展出現了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村鎮與城市的市場對接不充分,村鎮并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對接市場,直接影響村鎮旅游發展效率。村鎮旅游資源與產業升級存在滯后性,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需要結合社會與行業發展制訂計劃,以免出現村鎮旅游發展受限的問題[3]。
由于村鎮旅游建設初期都是由本地居民參與完成的,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會出現盲目發展的問題,并且部分群眾的經營方式存在問題,再加上相關管理部門缺乏實效性管理,在村鎮旅游中經常會出現亂收費、宰客等問題,長此以往會導致村鎮旅游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最終失去其存在價值。
因為我國部分地區的村鎮旅游處在起步階段,所以相關專業工作與管理人員數量較少,再加上有關部門一直將關注點放在基礎設施建設,導致很多管理人員沒有接受系統的培訓就投入工作中。長此以往,會影響旅游行業發展,導致村鎮旅游發展原地踏步。
在村鎮旅游發展過程中,各地政府能夠提供政策幫助,但是僅依靠政策幫扶是不夠的,很多群眾因為缺少資金而放棄了發展旅游產業。各地政府應通過合理的方式給予本地區村鎮旅游創業群眾幫助,完善基礎設施,加大資金幫扶力度,有效提高群眾的參與性,為村鎮旅游向好、向上發展打下堅實基礎[4]。
近年來,在社會與經濟協同發展大背景下,我國政府針對鄉村與城市經濟發展失衡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目的是推動鄉村以及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地區產業結構合理規劃與建設,完善農業產業。但是,在促進鄉村地區發展的過程中,各地政府部門并未將發展理念落實到位,文化、生態、產業有待提升。只有地區政府真正將發展理念融入地區發展與項目建設中,才能拉動地區經濟增長,提高村鎮居民收入。
各地政府應將農業生產與村鎮旅游結合起來,通過發展旅游的方式來推動經濟增長,進而有效提高村鎮居民經濟收入。與此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各地政府還要向具有良好發展勢頭的地區學習,通過了解這些地區的管理制度可以發現,在發展中若要有效創新,就需要結合本地區特點,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與此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將關注重點放在當下,還需要將眼光放長遠,以保證可以有效提高本地區經濟發展效率,形成合理的村鎮旅游結構[5]。
村鎮地區發展主要依靠生態環境,通過生態環境將地區文化展現出來,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將其休閑功能體現出來。所以,旅游消費一定要得到規范化設計,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要保證消費處于合理水平,否則會直接影響旅游項目發展。例如某鄉旅游項目,雖然其項目特點十分出眾,但是旅游服務與消費卻遠遠超出了正常家庭能夠接受的范圍,甚至還會出現強制消費的問題,這就使得旅游項目口碑快速下滑,游客越來越少,人均消費價格越來越高,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地區長久、穩定發展。
很多村鎮旅游項目以失敗告終,主要是管理部門工作效率低下,且聯動性較差所致。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部門應重視管理創新,需要借助網絡與各管理單位加強聯系,通過統一規劃管理的方式對村鎮旅游項目進行管控,進而有效提高村鎮旅游項目發展效率[6]。
在發展與管理過程中,應重視人才培養。人才培養不僅有利于建設管理隊伍,還可以保證地區發展理念更加現代化。相關管理部門要注意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結合實際情況制訂規范的人才培養計劃,有效提高管理隊伍整體素質,推動村鎮旅游項目長期開展。
各地政府應彰顯自身影響力,尤其是在社會深化改革這一重要階段,各級政府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領導方針,將社會發展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級政府部門應凸顯聯動性作用和價值,解決影響基層群眾生活的問題。在發展過程中,要制定規范化的權責制度,通過投入項目股份激勵群眾,提高群眾對旅游項目的重視,并借助股權分配的資金獎勵模式來提高群眾經濟收益,合理解決旅游項目后續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7-8]。
各地政府部門應加大鄉村旅游宣傳力度,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加強鄉村旅游建設,并加強市場對接,進而有效擴大村鎮旅游項目受眾范圍。同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優勢宣傳本地區的資源、特色,例如應用互聯網平臺發布村鎮旅游視頻,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拓展地區影響力,進而有效提高村鎮旅游曝光度,保證旅游項目能夠長久穩定開展[9-10]。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各地政府應貫徹落實“以鄉村振興為根本,大力推動鄉村現代化發展”的理念,并對當地產業、生態、文化、生活等進行創新、優化,進而有效提高旅游影響力,推動鄉村地區穩定發展。
在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有關部門需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改革發展策略,并通過政府部門的影響為村鎮旅游業發展提供幫助。需要注意的是,推動村鎮經濟發展不僅要依靠政策幫扶,改變村鎮群眾思想觀念意識也很重要。只有政府政策和群眾思想觀念同步,才能有效推動村鎮長久、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