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亮華
(龍巖市煙草公司永定分公司 福建 龍巖 364100)
目前,煙草生產正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煙草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煙農合作社)是大規模種植和加強煙草生產集約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煙草回饋煙農、造福煙草地區、促進煙草地區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1]。長期以來,煙草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約度一直很低,煙草生產主要由零散、小型的煙農完成。
據統計,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2017 年煙草種植面積為1.6 hm2/戶,2018 年下降至1.2 hm2/戶,2019 年僅有1 hm2/戶,戶均規模趨于減少狀態,生產方式傳統、零星分散。受關注度、忠誠度等因素影響,煙農整體科技素質不夠高,科技興煙意識參差不齊,嚴重制約了土地資源利用率、科技措施到位率和轉化率的提高,不僅與高度社會化的組織形式相矛盾,而且很難生產出大批量品質一致、水平一致的煙草來滿足大品牌工業生產的要求。要解決上述問題,發展煙農合作社、培育和發展職業化煙農是現代化煙草農業建設的方向[2]。
在對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和全國部分主產煙區7 個煙農業合作社現有基本情況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煙農合作社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為現代煙農合作社的管理提供參考。
煙農合作社是隨著農業經濟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生產組織形式。其功能是將廣大煙草生產者、經營者和服務提供者緊密聯系起來,整合各方面資源,通過自助服務和社會化服務,解決生產經營服務難題,實現會員利益。煙農合作社的宗旨是“全民經營、全民管理、全民受益”,通過與煙草公司的合作,實現雙贏[3-4]。
大多數煙農合作社都是在煙草公司的指導和支持下建立的。煙草公司和煙農合作社具有平等的法人地位,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利益關系,可以通過合作實現雙贏。但是,目前煙農合作社與煙草公司的關系并不平等。煙農合作社必須依靠煙草公司的補貼政策才能生存下去。在專業化服務發展過程中,煙農必須嚴格按照煙草公司的要求組織實施才能獲得補貼,過度依賴煙草公司。
2.2.1 管理人才缺乏
煙農合作社需要高素質的管理人員,他們的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對于合作社的發展至關重要。目前,缺乏了解管理和種植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5]。
2.2.2 服務隊伍穩定性差
目前,由于煙農合作社經營能力有限,人員多為臨時工,一些服務環節無法開展,導致勞務服務缺乏連續性,團隊穩定性差。另外,復合勞動力較少。一般一個工人只會一項技能,例如會種苗的不會機耕,會機耕的不懂烤煙。
2.3.1 專業化服務未能全面開展
一些煙農合作社選擇性地提供專業服務,僅提供高利潤且易于開發的服務,例如育苗和定級,但沒有涵蓋機耕、植保和烘烤等難度大而利潤低的環節[6]。
2.3.2 專業化服務成本高,效率低
除了相對成熟的幾項專業化服務工作外,煙農合作社專業化植保、打孔、機耕等服務還停留在探索階段,其服務成本高且效率低。
由于缺乏人才,煙農合作社過于依賴煙草公司的支持,導致缺乏民主決策的意識和能力,自我管理和規范管理嚴重不足。煙農合作社的經營資金不足,基本依靠補貼。績效機制不健全,相關人員管理熱情不足。
由于專職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造成煙農合作社財務管理不完善。煙農合作社缺乏費用控制和列支標準,支付流程不統一、審核把關不嚴。部分煙農合作社未開展盈余分配,煙農利益沒有得到有效維護。部分煙農合作社未經社員大會同意擅自將盈余轉作煙葉生產設施建設、業務拓展資金,既損害了社員利益,又帶來極大的資金安全風險[7]。
煙草公司提倡建立煙農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的動機來自煙草公司而不是煙農。從這個角度來看,煙草公司應該參與煙農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煙草公司每年向煙農合作社注入大量補貼資金,并負責監督煙農合作社的運作和補貼資金。但是,煙草公司不應干擾煙農合作社的運營和管理,以免出現腐敗風險。
煙草公司應加大支持力度,使煙農合作社正常運作。通過認真核算煙農合作社實際運行成本,把專業化服務補貼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時,培育和拓展新的經營項目,比如有機肥生產、生物質燃料生產、專業化生物防治等,逐步開發煙農合作社的造血能力。
煙草公司和煙農合作社建立聯合組織,以聯席會議的形式協調煙草公司和煙農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及管理。煙農合作社制定決策并通過大會或理事會執行這些決策,從而使管理更加民主,并避免個人決策。
煙農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應當遵循民主原則,由經營管理團隊來執行。要從制度設計入手,體現民主原則,讓更多有能力的人為合作社貢獻力量[8]。
(1)建立外部監督制度。煙草部門和煙農合作社建立聯合組織,對合作社的運作進行監督,采取“控制—監督—核查”的方式,對合作社的決策、財務管理、資產資源以及社會事務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2)加強內部監督。煙農合作社理事會應定期召開會員(代表)會議,匯報合作社的工作,并自覺接受會員監督。成員應積極提問,隨時監督合作社的社會事務和財務事務,并促進建立嚴格的自律控制機制。
(3)嚴格公開社會事務。指導煙農合作社嚴格執行社會事務公開制度,通過公開欄目、會議和公開信等方式,分析年度財務計劃、決算、債權債務、成員的投資、使用和管理捐款、支出、盈余分配以及其他涉及成員利益、成員普遍關注和要求披露的事項。
煙農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織領導的素質。煙農合作社的管理人員應由會員大會民主選舉產生。團隊總裁、董事和專業服務負責人應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技能水平、管理能力和公平性。應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創新,加強教育和培訓,使他們掌握煙農合作社的一般運作原則和管理方法,了解黨的政策,熟悉煙農合作社的組織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質量。煙草公司應幫助煙農合作社培訓其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9]。
要密切注意管理和技術人才,進行技能評估,建立專項資金,加強專業煙農培育,對持續參加煙草生產專業服務的技術人才給予獎勵,這可以在服務團隊中發揮良好的作用。開展技能水平考核工作,給予不同技能水平的人員不同的服務報酬,鼓勵服務人員積極提高技能水平,從而提高整個專業服務團隊的服務水平[10]。
煙農合作社要以圍繞“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為核心,創新多種機制,整合人力資源,抓好成本管理和利益分配機制,著力解決“有人來做,有人想做”的問題。另外,堅持財務獨立,通過規范的標準與制度實現規范化運營。煙農合作社的盈余應按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規定,以交易量為主進行分配,增強煙農歸屬感,提高煙農入社積極性,維護煙農利益;也可以通過社員大會確定,將其轉化為社員出資,投入設施建設和業務拓展。
龍巖市煙農合作社從2010 年開始探索發展,以服務型為主,搭建了合作社基本框架制度,成立專業服務團隊,專業服務工作得到有效開展,有機肥生產等服務得到拓展,為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在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從理清社企關系、推行民主管理、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煙農合作社發展對策,旨在為現代煙農合作社運行管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