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枚芹,謝榮軍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目前,農村經濟發展質量顯著提高,對農村電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宏觀審視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問題,精準把握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工作的核心與關鍵,全面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價值理念,優化人才培養總體成效。
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入新時期的重要方向,涵蓋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生態、人才等內容。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充分激活與挖掘農村農業方面的各項潛在要素,提高與保障農業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農村電商是農村經濟振興的重要環節之一,對優化農村市場資源配置,提高農副產品流通效率具有直接作用。在推動農村產業融合轉型、引導廣大群眾致富增收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關鍵角色。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及各高等院校在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方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為新時期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提供了政策導向。盡管如此,在當前農村電商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宏觀背景下,現有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仍難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阻礙了電商市場多元化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向不符,需要給予高度重視。基于此,深入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視閾下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問題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1]。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需要具備充足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以更加積極主動、科學有效的方法與態度投入到農村電商學習中。在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實施過程中,應遵循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原則,以培養本土人才自主學習能力為基本方向,推動本土人才在農村電商學習中主動有效構建相關知識與信息,充分感知農村電商帶來的無窮魅力。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更具靈活性與針對性,為電商人才培養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手段,使傳統模式下難以完成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任務具備更大的可行性。同時,現代農民的知識接受能力、思考問題能力等存在相應差異,必須遵循個體差異原則,以更加精準、更具針對性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策略貫穿全過程。在個體差異原則要求下,農民的主動性地位得以鞏固提升。
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降低了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對時間、空間的依賴性。在開放性原則下,隨時隨地進行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得以順利實現,有效擴大了優秀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方式在時空、方式、意義等方面實現了重大變革。現代農村電商不僅要具備系統性、專業性、綜合性知識的人才,還要具備一定的網絡溝通能力,重點培養農民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主動意識[2]。
在農村電商背景下,本土人才培養過程變得相對靈活,這對農村電商教師的基本執教能力及網絡素養構成了嚴峻的挑戰與考驗。縱觀當前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實際情況,普遍存在農村電商素養不足、人才培養手段運用不充分等共性問題,阻礙了本土人才培養模式價值的凸顯,部分農村電商教師依舊沿襲傳統、保守、陳舊的思維觀念,僵化固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深蒂固,未能有效運用現代化網絡技術構建電商模擬平臺,難以統籌優化以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策略等為基本項目的教學過程,使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水平長期停留在低下狀態。
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評價對及時有效發現各類潛在難題具有直接作用,有助于調整與改進后期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的策略與路徑。從當前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實際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不健全、人才培養評價的系統性與客觀性不足等問題,使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與當前農村電商的開放性、包容性等時代特點不相適應。
農村電商背景下的本土人才培養需要以內容豐富的教材為支撐,全面融入互動教學理念,充分整合各類教學資源。實踐表明,現有農村電商教材形式相對單一,內容相對單薄,無法適應現代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的需求,難以滿足農民個性化與差異化的學習需求。此外,農村電商教材以通用型教材為主,內容呆板,局限性和封閉性突出,使農產品生產品牌化的形成進程滯后[3]。
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宏觀背景下,全面推進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首先要扭轉對電子商務存在的狹隘偏見,正視發展農村電商對活躍農村經濟形成的直接帶動作用。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參與電商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引導其摒棄傳統、保守、陳舊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突破僵化固化農村電商發展路徑的局限,幫助農民準確把握農村電商的發展趨勢,使其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偉大實踐中[4]。
隨著各地鄉村振興戰略個性化與差異化特征的逐漸凸顯,通過具有本地化特征的扶持政策,全面突出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效果,成為農村電商發展進程中的難點問題之一。對此,應從本地經濟社會環境出發,針對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制定具有時代特征與現實意義的扶持政策,有序推動農村社會資源要素向農村電商傾斜。為農民參與農村電商提供堅強的政策保障,克服農民參與電商、發展電商受阻或失敗而導致的后顧之憂。政府相關部門應從制度性保障入手,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村電商社會保障體系,并將農民納入保障體系。
在現代信息化發展中,更多農民開始以網絡為載體了解世界、拓展視野、展現自我魅力。因此,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必須立足網絡技術,在農村電商工具運用、網絡直播宣傳、市場資源開發等方面創造更優越的網絡環境。引導廣大農村電商本土人才通過網絡技術與信息化技術,對農村電商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搜集、梳理、整合與運用,對農村電商及農產品市場發展態勢保持動態化關注,對未來農產品市場需求作出精準研判,推動農村電商產生更直接的經濟效益[5]。
定期組織農村電商人員參加專項培訓與學習,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其講解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的宏觀背景與政策導向,引導農民掌握先進科學技術,以及系統完善的電商專業理論知識,強化對電子商務的實操技能,熟練掌握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務溝通技巧。從鄉村振興戰略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建立以農村電商為特色的課程體系,以高等院校、職業技校等為載體,開發設置農村電商課程資源。舉辦公益性電商專業教學、農村電商培訓等,開發農村電商供應鏈管理等特色課程,開展在線技能訓練,實現師資培育資源共享。
受教育模式、電商環境及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等影響,當前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過程中依舊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薄弱環節,阻礙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進程。因此,有關人員應從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實施背景出發,充分遵循農村電商本土人才培養基本原理與規律,創新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優化電商人才培養體系,為全面激發農村電商發展活力奠定基礎,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高效率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