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泰來縣委 泰來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泰來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論述,把中醫藥產業做為調整農業種植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努力培育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泰來縣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境內共有草甸土80萬畝、風沙土60萬畝。近年來,為有效應對玉米、雜糧市場行情走低,連年干旱等不利影響,泰來縣利用中草藥種植歷史悠久,野生藥材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走出了一條以藥治旱、以藥增收的新路子。一是不斷擴大種植面積。2004年,泰來縣聘請北安北藥公司技術總工程師開展藥材種植試驗,試種推廣了龍膽草、防風、甘草、平貝、柴胡等中藥材品種,豐富了中藥材種植品種。經過多年不斷發展,2020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2.5萬畝,其中板藍根種植面積9.3萬畝,成為黑龍江省“板藍根種植第一縣”,并逐步發展成為黑龍江省中藥材集散地,中藥材產業效益日益凸顯。二是強化示范引領。2020年,泰來縣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1583萬元,在大興鎮、泰來鎮、寧姜鄉建設5處高標準中藥材種植區,總面積8500畝,在種植區內新增灌溉井、輸電線路、農業物聯網系統,有力推動了中藥材標準化建設。全縣已組建中草藥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等專業服務組織60個,規模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安徽普仁、葵花藥業、廣藥集團等國內知名藥企紛紛在泰來縣建立種植基地,發展訂單種植面積4萬畝,寧姜、大興等主產鄉鎮中草藥訂單種植比例超過60%。三是加強技術培訓。多年來,泰來縣始終圍繞中藥材選種、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重點內容,依托遠程教育、電視科技講座、科技下鄉、網上專家授課等形式,開展全方位、立體式農業科技培訓。2020年,結合疫情防控要求,利用快手、微信等平臺開展線上技術講座,累計培訓農民3000余人次;目前從事中藥材種植的1130戶,實現了戶戶都有種藥明白人。
泰來縣緊跟全國中醫藥產業發展形勢,將中醫藥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打造,不斷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條,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培育中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努力打造財源稅源新的增長點。一是積極引進中醫藥企業。2020年,成功引進信衡藥業生產加工及中草藥交易中心等項目6個,總投資近20億元,涉及技術研發、生產加工、交易平臺、物流基地等方面;2021年,黑龍江素問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加工項目正式簽約,計劃總投資10億元,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4億元、利稅5000萬元。二是打造中醫藥小鎮。2020年10月被評選為全省中醫藥特色小鎮,突出“生產、生活、生態”發展理念,確立“一園兩區”中醫藥小鎮,即:中醫藥產業園、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康養旅游休閑區。目前峰威集團白鷺湖康養綜合體項目落戶小鎮。三是加強品牌建設。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亳州學院等多家科研機構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簽訂5年150萬元的服務協議,在中藥材種子選育、種植標準建立、種植規范形成、野生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地標商標的申請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現已注冊“泰藍”“泰麻”等商標4種,正在全力加快“泰來板藍根”和“泰來防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申報,進一步提升區域品牌價值和科技支撐能力。
泰來縣高度重視中醫藥產業發展,按照全市“十二大”重點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完善服務保障機制,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壯大。一是強化組織領導。2020年,成立泰來縣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會商機制,研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專題研究、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形成了推動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合力。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泰來縣連續兩年被確定為“全省中藥材基地建設示范縣”,累計爭取項目資金1420萬元,用于扶持中藥材基地和展示園區建設、初加工企業發展。制定了《泰來縣中藥材基地示范縣建設補助資金實施方案》,明確資金使用方向及補貼額度。同時,制定縣級優惠政策,對新引進的企業給予固定資產投資額、財政貢獻、貸款貼息、人才獎勵等方面政策資金支持。三是強化要素配套。縣財政投資5000萬元,配套建設工業污水處理項目;成功引進總投資7.15億元的九洲電氣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年可提供工業蒸汽210萬噸,有效保障了中藥材加工企業排污和蒸汽需求,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有利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