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瑾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徐州221000)
自2020年,面對國內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徐州市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六穩”“六保”要求,聚焦“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統籌抓好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全力穩住“三農”基本盤,徐州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出穩產保供、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保生產供應方面,突出抓好夏糧和生豬兩項重點工作,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2020年,徐州市夏糧總產21.18億kg,比2019年增加了0.1億kg,實現“十七連豐”。
截至2020年7月底,徐州市生豬存欄205.2萬頭,生豬出欄156.8萬頭。保農民收入方面,2020年上半年徐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 559元,增長3.2%,增幅江蘇省第五。保農村民生方面,城鄉低保標準同步提高至每月650元/人。此外,防返貧長效機制建立并運行,徐州市“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從徐州市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看,2020年上半年全市農業總產值495.17億元,同比增長2.4%,農業增加值282.31億元,同比增長2.2%。從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看,市級層面重點包括的37個項目,完成投資41.6億元,占年度計劃的93.96%。
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看,種養業產出穩中有升,蔬菜、水產、禽蛋、牛奶產量分別增長0.8%、2%、67.6%和84.2%。2020年上半年徐州市鄉村休閑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5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到66.93億元,同比增長13.6%。
啟動實施“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截至2020年下半年徐州市已有154個村完成與企業的對接聯建。深入推進“三鄉工程”,吸引返鄉下鄉創業1 359人,落地創業項目445個,帶動農民就業5.2萬人次。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目前徐州市93.0%的村(居)完成產權制度改革任務。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江蘇省首個入市地塊發證儀式在沛縣舉行,成功出讓1.26 hm2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2020年以來,徐州市農業農村經濟穩定向好,其中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主要有4點。
一是始終堅定不移貫徹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2020年面對繁重的改革發展壓力,徐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扎實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任何時候都要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始終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用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自2020年,徐州市及時回應解決農產品流通、“菜籃子”產品供應、春耕備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臺一系列穩企穩崗措施,保證農民就業穩定。注重加強市場風險、自然災害風險防范,加大脫貧攻堅鞏固力度,贏得了農業農村發展的主動權。
三是始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在非常態下,徐州市采取非常規措施,加強宏觀調控和要素合理配置,率先在江蘇省出臺“四優先三補助兩減免”等優惠政策,有效發揮政府“無形之手”的作用,優化資源要素的配置。
四是始終強化底線意識。徐州市無論是實施中央、省部署的農業農村改革任務,還是自身創新開展的“三鄉工程”、推廣“11841”農業新型經營體系等,都堅持依法依規進行,堅決按照黨的農村方針政策辦理,不碰紅線、不破底線,確保農業農村改革始終沿著正確軌道運行,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保持農民收入增漲勢頭不減,才能讓農民群眾在小康之年有更多的獲得感。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農民增收壓力持續加大。
徐州市一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309元,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50元、下降了0.7%,增幅居江蘇省第四;進入4月后,農民收入增長,由負轉正,5月份恢復正常增速,上半年徐州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559元、增長了3.2%,增幅居江蘇省第五。
對照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1 600元的目標,下半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需要高達14.9%的增幅,這一年是徐州市近10年來農民增收形勢最嚴峻的一年。
糧食生產方面,據徐州市農業農村部門提供的數據可知,2020年徐州市夏糧喜獲豐收,秋糧面積穩中有增,全市秋熟作物面積41.61萬hm2,較去年增長了0.70萬hm2,其中水稻面積17.96萬hm2,較去年增長了0.11萬hm2,全年糧食面積約為76.84萬hm2,全部完成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目標任務。
農業物質科技裝備水平方面,徐州市高標準農田占比65.7%,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6.5%,農機機械化水平86%,均低于江蘇省平均水平,農業抗災能力與生產要求不相適應,糧食種植極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靠天吃飯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生豬生產方面,雖然存欄基本完成了省定、市定任務,但出欄量進度較滯后,截至2020年7月底,出欄量完成省目標任務的51.6%,并沒有完成58.4%的序時進度,依然存在很大的進度完成壓力。
2019年底,徐州市脫貧攻堅任務已經基本完成,2020年的任務主要是鞏固脫貧成果。但在對家庭人均年收入在6 000~8 000元的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的動態監測中,2020年上半年徐州市共摸排出兩類人員4 000余戶、超過1萬人,這說明低收入農戶的收入穩定性較差,一些農戶隨時有可能滑入貧困線以下。
對照江蘇省統計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涉及農業農村10項指標,雖然徐州市的工作任務基本達標,但對照高質量、高水平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徐州市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一些縣(區)的鄉村產業層次、生態環境和鄉村治理水平仍有待提升。
對照中央提出的“六穩”“六保”任務,與“三農”直接相關的主要是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問題,穩產保供是“三農”工作的重點,就業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新形勢下,做好農業農村領域“六穩”“六保”工作,要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創新思維、戰略思維,奮力奪取經濟社會發展新勝利。
一是努力奪取糧食豐產豐收。壓實“米袋子”“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穩定糧食政策、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積極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農業和科技融合。持續抓好農田管理,科學組織機收會戰,突出抓好機收減損,種足種好糧食作物,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確保種好糧、收好糧。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防范洪澇臺風災害和重大病蟲害防控,確保糧食豐產豐收,努力實現增產增收。
二是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斷在耕地質量、種地技術上下工夫,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土地違法行為,加強耕地占用的土地用途管制,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三是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充分利用各級出臺的生豬生產政策,進一步調動養殖戶的積極性。加快在產養殖場增養補欄的同時,充分用好現有空欄資源,擴大養殖量,確保完成生豬生產各項目標任務。統籌抓好家禽、牛羊肉等豬肉替代品的生產和供應,持續加強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搞好技術服務,推介“龍頭企業帶農戶”“產業體系帶農戶”等有效模式,讓養殖戶會養豬、敢養豬。緊緊圍繞恢復生豬生產和市場穩價保供的重要目標,加強對養殖、流通、屠宰等環節的管理,強化市場調控,壓實地方責任,及時掌握產業動態。
四是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著力在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上下工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農村物流等新業態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持續拓展農民經營凈收入空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著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落實好穩企緩企等政策措施,推動農民工轉移就業、就地就業。著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賦予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
五是加快補齊農村民生短板。針對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包括農村醫生在醫療應急處置知識方面的培訓,切實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針對農村環境衛生問題,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建設美麗鄉村。針對冷鏈物流體系薄弱問題,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打造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提高農產品應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