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文廣
(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人民政府 山東 濟寧272100)
近年來,“三農”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隨著我國現代農業建設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農業機械化管理逐漸向農業生產進行推廣與實施。農業機械的持續增加,大幅度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進而為農業生產提供先進的設備,同時減輕了農民的壓力。
大部分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全面了解新型機械,很容易讓售賣機械的商家“鉆空子”,使其購買到容易損壞、以次充好的機械。此外,還有一部分農民受經濟能力的限制,只能選擇自己能夠承受范圍內的機械,在購買機械時聽取銷售人員的建議,購買的機械并不符合自己農業工作模式的需求,無法適應機械的操作。以上情況都是因為相關部門缺少一定的監管力度。
由于農業機械化設備管理工作人員缺乏機械管理能力與技術,部分工作人員沒有達到專業人員的標準,缺乏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及相關學習教育,農業機械設備人員沒有完全掌握信息化與智能化環境下的農業機械設備特征及相關知識[1]。通過實際調查可以發現,農業機械設備管理人員對前沿農業機械設備技術沒有完全掌握,只是了解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缺乏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此外,管理工作人員缺乏主動服務意識與管理意識,無法對農戶進行更好的服務與指導。
農業機械設備管理人員無法利用有效的方法與課余時間學習專業的機械設備知識,也無法對相關技術特征進行鉆研,導致農戶錯誤使用農機設備,造成安全隱患。同時,農業機械設備管理人員缺少主動學習的機會與平臺,相關地方政府應積極鼓勵相關人員主動學習,并搭建農機相關平臺,通過考核的方式檢驗農機設備管理人員的相關業務知識,進而促進農機管理人員主動投入到相關業務工作中。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機械發展的速度與方式較落后,整體市場運作體系不完善,導致對農業機械管理的力度逐漸削弱。傳統的農業機械管理無法滿足現代農業機械的發展需求[2],因此政府應加強對農業機械的改革及農業機械的規范化管理。通過有效的農業機械管理規范,積極建立符合現代農業機械管理的制度標準。
從現實角度出發,政府應根據農業市場發展的需求進行改革。在農業機械市場中,觀念差、市場調查不足,以及發展缺陷等因素時刻影響著市場秩序,以有效的農業機械市場運作為標準,建立一套完整并適合農業機械發展的運作體系,這樣才能加強對農業機械的管理。
從當前狀況看,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國家的重視,但對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并沒有太多關注,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當今年輕人及科研人員非常喜歡藥物科研和航天科研類的研究項目,但對農業機械的研究人才則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科研造成了影響。
從現實角度出發,由于農業機械管理方面的科技水平及機械研發能力都處于較低的狀態,導致農民在使用農業機械時出現一些問題,進而影響工作效率。此外,落后的科學技術,以及政府缺少對農業機械的宣傳力度與推廣力度等,都會影響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不同地區的農民對農牧機械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大部分地區的機械操作能力缺少一定的基礎,無法取代人力進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民帶來了不少的壓力與負擔。此外,部分機械監測設備沒有達到合格的標準,無法快速甄別機械的質量與工作效率,沒有齊全的設備。通過實際調查發現,農民對農業機械的關注度一直很高,但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已的機械,導致無法完成工作模式的轉化,機械維護與保修等方面的后期保障較差。
在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工作過程中,管理工作人員應在農民購買前不斷推廣普及農業機械的功能及售前服務,在農民購買機械后要做好相應的維修與售后,為農民利益提供基礎保障。
現實角度出發,由于山區道路崎嶇,交通不便。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很少進行管理與維修,甚至沒有人對其進行管理,大大削弱了農民購買機械的欲望。與之相反,在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地區,農業機械一旦有了問題,專業工作人員就會上門進行維修,為當地農民提供便利,可以讓農業生產的進度得以正常進行,提高了農民的工作質量,方便了農民的生活。
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對機械設備的使用率不斷增加,但農民對農業機械的安全性認識不足,缺乏安全意識。因此,農業部門在積極開展農業機械推廣工作時,應正確引導農民認識到農業機械生產的安全性。首先,專業人員在進行農業機械生產的過程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其次,農戶在對農業機械進行購買時,不僅要看農業機械作業時所產生的效率,還要注意農業機械使用的安全問題。農民在使用農業機械的過程中,必須按照說明書的內容操作農業機械。農戶需要加強農業機械的使用及保養與維護工作,延長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再次,組織農民學習關于農業機械安全的法律法規,提高農民的法律安全意識,并嚴格按照地方相關規定有效指導農民進行有序的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工作,更好地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3]。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經濟已全面奔向小康之路,但科技水平相對落后,導致農民對先進機械的使用與管理存在很大問題,沒有正確使用機械就會造成安全隱患。因此,為了提高農業機械的管理效率,政府要不定期安排專業人士組織農民學習農業機械的相關知識,進一步使農民掌握機械的使用方法與技巧,了解農業機械構造,將農業機械保養方法傳授給農民,使其更好的為農民服務。
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使農民對農業機械的認識與了解受到限制。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的認知,進而認識到農業機械使用給農民帶來的快捷與方便。此外,政府應組織宣傳部門與涉農部門實施農民培訓工作,開展“多渠道送技術下鄉”的活動,大力宣傳農業機械化,不僅可以增強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從現實角度出發,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宣傳力度,不僅可以讓我國成為農業大國,還可以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4],從而為成為世界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農民的文化水平及綜合素質較低,無法完全了解農業機械的管理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機械化管理單位的壓力。因此,通過對管理人員定期培訓的方式促進自身綜合素質與管理水平的提升,讓工作人員在管理檢查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減少農民的擔憂,為農民提供基礎保障,還可以不斷推進農業機械化管理進程,促進農業管理的全面發展[5]。
在農業機械化管理的過程中,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機械化的發展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實施科學的農業機械化管理對策,就要明確正確的發展方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大大提高了農民勞動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農業機械化的實現有助于提升生產力與土地的利用率。此外,通過對服務模式的不斷創新,推動服務資源整合。
通過分析和研究得知,加強農業機械化管理是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農業現代化發展已成為農業發展的必要趨勢,因此國家應注重農業機械化管理的推廣工作,加強農業機械隊伍建設的推廣,有利于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實際調查可以發現,在農業機械化建設中,要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農業機械的使用管理,并加強宣傳力度,不僅有利于促進農業建設發展水平,還可以滿足農業機械化建設發展的需求,從而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產量,為推動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