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勇
(安徽省淮南市淮河河道管理處 安徽 淮南232007)
統計工作是國家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水利統計作為反映水利發展情況的重要工具,是國家經濟統計和水利工作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水利行業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與決策咨詢。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發展,給傳統的水利統計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此,必須提高認識,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進水利統計工作的發展,以適應新時期水利事業的要求。
隨著互聯網、云技術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業都進入了數據時代,全球數據量急速擴大,數據加工處理技術得到極大提升,給水利統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1.1.1 有利于提高水利統計數據的質量,提升水利統計工作效能
傳統的水利統計大多是人工統計,很多統計數據的收集、加工、傳遞、分析、處理等都是人工完成。一方面,造成了收集數據的不完整和數據傳輸的滯后,不能及時、全面反映統計對象的全貌和基本特征,統計工作效率不高,影響了政府決策;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傳統水利統計大都是對收集的水利資料進行事后分析,不能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事先分析和預測,影響了水利統計工作的效率。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可以快速實現海量數據的收集,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克服傳統水利統計存在的滯后性、低效率等問題,及時、準確實現各種水利信息的收集、傳遞和分析,并且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提前進行預測或干預。
1.1.2 有利于水利統計標準的規范化,促進水利統計信息化建設
傳統的水利統計,由于各部門缺乏有效的分工,不同部門有獨立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報表,加上溝通協調的不通暢,客觀上造成了統計指標的重復、交叉,統計數據缺乏統一的標準、口徑和指標,影響了水利統計標準的規范化。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發展,有效推動了統計數據的采集、傳輸、整理、存儲、發布、共享等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提高了水利統計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為加強不同統計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促進統計信息的共享合作、逐步實現統計指標體系的規范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大數據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海量數據的加速收集,雖然給水利統計工作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但由于現有條件的限制,對傳統的水利統計工作帶來了各種挑戰[1]。
1.2.1 傳統的水利統計方法受到嚴重沖擊
現階段,水利統計數據主要是各統計部門通過現場調查、普查等手段收集,通過水利統計工作人員采取人工或計算機手段對大量的統計報表、臺賬進行處理。由于水利統計數據采集主要靠人工完成,加上統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統計技術的落后,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降低了統計工作質量。大數據有效融合了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水利統計人員的工作流程與工作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統計部門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和工作職能帶來較大沖擊,這種情況下,必須通過深化水利統計改革加以解決。
1.2.2 水利統計的處理數據能力有待提升
大數據時代,面對日益增多的海量水利統計數據,實現對收集信息的有效存儲、傳輸、分析、處理,既要做到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找到這些信息背后隱藏的影響水利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又要通過這些信息挖掘數據信息的深層意義,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及時開展預測、預警、預報,提前進行危機干預,推進水利行業的改革發展,因此必須提升水利統計人員的數據處理能力。
新時代,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給傳統的水利統計模式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為進一步提升水利統計信息化建設水平,促進水利工作健康發展,水利統計工作必須及時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直面挑戰、搶抓機遇、改革創新、自我提升,加快推進水利統計工作現代化建設[2]。
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從數據的準確性上看數據是正確、可靠的,從數據的時效性上看數據是及時、現實的,從數據的完整性上看數據內容是全面的,從數據的適用性上看數據是可用的。高質量的統計數據有利于管理者和決策者全面了解現實情況,正確把握所處形勢,客觀剖析面臨的問題,作出科學的決策。
經過全體水利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水利統計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構建了一套較完整的規范體系,在數據的采集、上報、審核、分析、發布等方面形成了較嚴謹的工作機制。但隨著水利統計調查的深入、統計范圍的擴大和統計數據量的增加,逐漸暴露出一些影響水利統計質量的問題,例如由于利益驅動,統計對象法治意識淡薄,造成統計執法難度加大和統計數據失真;由于缺乏完善的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加上水利統計隊伍參差不齊,無法滿足急劇擴大的水利統計數據的需要。因此,為全面提升水利統計質量,必須從源頭、過程、監管等方面齊頭并進,綜合施策。
從源頭上看,通過教育培訓等多種方式,提升原有統計人員素養,樹立數據質量意識,同時根據需要充實統計隊伍,特別是適應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專業人才;加強法治宣傳,營造依法統計的良好環境等。從過程上看,要建立水利統計數據質量控制機制,使數據質量控制貫穿于水利統計工作全過程,落實在全體水利統計人員工作上,例如水利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統計調查方法的選擇,對統計調查數據的收集、傳輸、分析、發布等的處理。從監管上看,要完善水利統計數據審核、數據差錯追溯、水利統計執法監督等機制制度,夯實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責任制,從各環節保障水利統計數據質量。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統計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并作出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防范和懲戒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督察工作規定》等重要統計改革文件,從提高統計數據科學性和準確性、強化部門統計責任、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提高統計人員素養等方面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極大地促進了水利統計工作的法治化和規范化[3]。
此外,在水利統計改革發展中,暴露出一些法治問題。一是部分統計項目法治化進程滯后,統計數據權威性受到一定質疑。例如在水利部開展的統計調查中僅有《水行政執法統計調查制度》等部分按照規定經過了審批或備案,還有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等相關的部分調查項目尚未完全納入法治化軌道,開展統計調查工作的法律依據不足,嚴重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權威性。二是部分統計單位或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統計數據造假等現象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統計執法過程中仍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①加大水利統計立法,在水利統計內容、統計程序、統計監管、統計人員管理等方面真正做到有法可依。②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提高統計人員法律意識,使統計法律法規深入人心。③加強統計執法及監管,杜絕統計數據“摻水”和統計違法現象,確保法律規定落到實處。通過以上措施,真正實現依法治統,確保水利統計工作順利開展和統計數據的真實有效。
現階段,我國已進入大數據時代,水利統計工作不只是簡單的統計數據收集、匯總、整理等重復性的工作,更是一個將數據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加工利用的過程,大數據在水利統計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應用中卻面臨著平臺技術落后、專業人才缺乏、基礎設施不完善、過度依賴傳統統計方法等困境。為此,要樹立創新意識,完善相關統計方法,更新統計設備,通過加大大數據人才的引進和對現有人才的培訓等途徑,提升對大數據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深化水利統計體制機制改革[4]。①進一步加強水利統計工作組織管理,健全“統籌組織、歸口管理、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形成水利統計工作合力。同時,加快推進水利統計體制改革,加強水利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統計成果共享,形成數據資源共享互補的循環機制。②緊扣水利改革發展重點任務,盡快扭轉傳統報表統計的主導地位,及時剔除不符合發展需要的統計指標,加強統計指標體系頂層設計、推進統計調查制度統籌整合,創新水利統計方式方法,加快構建現代化水利統計調查體系。③加強水利統計數據分析,充分運用物聯網、云技術等大數據技術,把統計數據“用起來”、讓數據“活起來”,不斷增強“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能力。
面對大數據時代給水利統計工作帶來的挑戰,必須直面挑戰,主動作為,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提高服務效能,以促進水利統計工作的順利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5]。①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水利統計基礎條件。例如改善統計人員工作環境,保障必要的辦公條件,提高統計人員工作效率;提升水利統計手段,將人工智能、遙感、無人機等先進信息技術運用到水利統計中,著力補齊水利統計的基礎短板。②加快水利大數據平臺建設,選用先進的軟、硬件技術,推進水利統計方式方法創新和信息化建設。將水利統計系統融入水利大數據中,實現各種業務數據的共建共享,同時加強對各種統計數據的分析預測,全面提升水利決策支撐水平。③加強統計人員的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能力,特別是數據應用能力,提升統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大對數據采集、分析、預測等高新技術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確保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水利統計工作發展的人才保障。
應積極面對水利統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通過質量強統、依法治統、改革興統、服務塑統,提升水利統計工作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