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鴿
年邁的趙老先生被保姆照顧得無微不至,考慮到自己百年之后保姆在城市里沒有房子可住,他想把自己的房子留給保姆住,可又怕兒子不同意。2021年《民法典》施行后,趙老先生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問:趙老先生夫婦二人共養育兩個兒子,對兒子的教育很是上心。兩個兒子比著學習,一個比一個學習好,先后考取了國內一流的大學,又均被推薦到國外留學。畢業后,兩個兒子都在國外成家立業,爭相提出接父母到身邊盡孝。可趙老先生夫妻不習慣國外的生活,出國轉一圈后又回到了國內,打算在國內養老。2020年,趙老先生的老伴因病去世,他只好一個人獨自生活。因年事已高,趙老先生經常出門忘帶鑰匙,燒水忘關燃氣,生活過得一塌糊涂。兩個兒子商量后,決定請老家一個遠房親戚崔粉照顧父親的日常起居。崔粉從小父母離異,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歷經艱難。來到趙家之后,她盡心盡力伺候趙老先生,讓趙老先生十分滿意。
考慮到崔粉一人來城市照顧自己不容易,如果自己百年之后,崔粉在城市孤苦無依,沒有地方居住,趙老先生就想把自己的房子留給崔粉住,可又怕兩個兒子不愿意,造成父子感情疏離。
2021年3月的一天,趙老先生看普法節目,看到節目的主人公跟他的情形類似,人家根據《民法典》新增的居住權規定,設立了居住權,既讓保姆有地方住,也讓孩子能繼承房屋的所有權,兩全其美,便也想給崔粉設立個居住權。
請問,《民法典》關于居住權是如何規定的?趙老先生在設立居住權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律師解答:為了充分發揮房屋的居住作用,保護房屋所有權人對住房的靈活安排,滿足不同人的居住需求,《民法典》回應社會現實問題,新增了居住權制度。《民法典》第367條規定: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辦法。同時,《民法典》第369條也規定: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民法典》第370條規定: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因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因此,趙老先生與崔粉簽訂居住權合同后,還應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
根據這些規定,趙老先生可以在自己的房屋上設立居住權,讓崔粉不用擔心沒房子住,安心照顧他的晚年生活,同時也不影響他兒子對房屋的繼承權。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