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兒子今年4歲,經常便秘,十分痛苦,看了幾次醫生,效果都不明顯。請問,怎樣才能緩解孩子的便秘呢?
讀者?羅女士
羅女士:
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飲食習慣不好等原因可能造成消化功能減弱,引起便秘。想要及時有效地緩解便秘,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科學安排飲食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講究每餐適量、營養均衡,注意補充纖維素,少吃油膩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孩子每餐飲食的種類要豐富,水果、蔬菜和全谷類食物不可少,避免孩子出現挑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況。堅持科學飲食,可以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便秘。
2.督促孩子適量運動
平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運動對身體有益,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還可以增加腸蠕動,有助于排便。
3.提醒孩子多喝水
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每天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水,這樣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要保證每天的水分充足,除了多喝水,食物中也要有充足的水分,這樣有助于食物在腸胃中的運行和分解。
4.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早晚兩次刷牙非常重要,如果口腔衛生差,就會引起齲齒,牙齒不好會影響飲食和消化,間接導致便秘。此外,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也很重要,孩子過度勞累也會引起便秘。
5.培養孩子科學的排便習慣
不按時排便是導致孩子便秘的主要原因。兒童的腹部及骨盆的肌肉正處在發育階段,排便反射功能尚不成熟,孩子不知道有便意就該上洗手間,經常需要家長提醒。如果孩子養成了不好的排便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最好引導孩子在固定的時間排便,這樣,每天這個時間孩子就會產生條件反射,有利于排便。
醫生?艾志萍
哪些情況不宜喝黃芪水
編輯同志:
我剛退休,雖然沒得過什么大病,但身體明顯衰老了許多。朋友推薦我經常喝黃芪水,說黃芪有很好的滋補功效。請問,喝黃芪水有哪些講究,哪些情況不宜喝?
讀者?段女士
段女士:
黃芪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入藥歷史,是一味具有良好保健作用的中藥材,其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有補氣固表、排毒、利尿、生肌的功效,其中以補氣最為突出,兼有養腎強身的作用。
不過,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再好的補品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以下4種情況要特別注意:
●上火不喝?黃芪雖有滋補作用,但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痛等明顯上火癥狀時,就不要喝黃芪水了,如果上火時飲用,就相當于火上澆油。
●天熱不喝?天熱時喝黃芪水容易上火,出現流鼻血等情況。想飲用黃芪水,最好在天氣變涼以后,如秋冬季節,飲用效果更好。
●睡前不喝?一般不建議在睡覺前喝黃芪水,因為黃芪含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物質成分,會影響睡眠質量,并且還有利尿作用,導致夜尿次數增多。
●血壓高不喝?研究表明,黃芪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即輕用(15克以下)有升壓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壓作用。以黃芪代茶的分量在15克以下,有升壓作用,高血壓患者飲用會加重病情。
總之,適量飲用黃芪水會起到良好的補氣強身作用,尤其適合有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等癥狀的患者。但黃芪畢竟是中藥,服用要注意禁忌,建議您咨詢中醫,遵醫囑用藥。
醫生?蒲玉明
晚上睡不著,
白天補覺管用嗎
編輯同志:
我經常失眠,白天沒精神,所以就睡會兒午覺,湊夠8小時,但到了晚上更睡不著。另外,我爸爸今年72歲,晚上只睡4小時,也是午飯后補覺,這樣對健康有利嗎?
讀者?井女士
井女士:
很多人將“每天睡夠8小時”當成睡眠標準,其實,良好睡眠不一定要睡夠8小時。睡眠時長因人而異,更可靠的衡量標準是看起床后精力是否得到恢復,精神是否爽利。
優質睡眠的標準是:自己感覺睡得滿意,入睡快,即上床30分鐘內入睡;不易驚醒,偶爾醒了,20分鐘內能重新入睡;睡夢不清晰,醒來容易忘;最關鍵是第二天不疲勞、不打瞌睡,工作和學習效率高。
有些人習慣吃完午飯睡一覺,未嘗不可,但如果有失眠問題,午睡還是能不睡就不睡。人的生理機制是日落而息,晚上睡覺,若凌晨1時才睡,睡到9時起床,看似睡夠了8小時,但深睡眠少,淺睡眠多,夢也多,睡眠質量就不好。這種睡眠延遲,往往需要午覺來補。但一睡午覺,晚上又遲睡,形成惡性循環,長期下來就打亂了生理節律。所以對于這種情況,是不主張午睡的,這樣才能保全晚上的睡眠驅動力,回歸正常節律。
此外,白天瞌睡被稱為“片斷睡眠”。失眠患者、老人最容易打瞌睡。很多老人覺得“人老覺少”很正常,事實上,健康老人也是需要8小時睡眠的,覺少是衰老的表現。因為一晚只睡5~6小時,很多老人白天就會打瞌睡,一睡就是20分鐘甚至2小時,結果就是持續打破睡眠生理節律。
因此,失眠患者、老人應該注重提高睡眠效率,回歸正常生理節律,連續睡4小時也比斷斷續續睡6小時好。如果睡眠調節能力減弱了,建議白天多運動,瞌睡來了,做別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撐過去,能不睡就不睡。
醫生?林敬德
腦血管病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編輯同志:
前不久,一位年近退休的同事中風癱瘓,我們這些年輕人都很難過,同時都發誓改善生活習慣,避免中風。請問,腦血管病是哪些危險因素導致的?
讀者?詹女士
詹女士:
腦血管病不但發病率高,而且復發率、致殘率、病死率也都高。導致腦血管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9種,有的因素是無法改變的,如年齡、遺傳等,但有些則是可以通過預防和治療來改變的,從而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
1.高血壓
統計表明,血壓每增加10毫米汞柱,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性就增加54%,缺血性腦卒中的相對危險性增加47%。若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腦部小動脈就會失去收縮-舒張功能而發生硬化。由于血管管徑變細,加上高血壓時血流對動脈壁的機械沖擊作用,血管壁極易形成微小動脈瘤,可能破裂而導致出血,也可能閉塞而導致腦梗死。
2.吸煙
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血黏度增加,導致動脈硬化。長期吸煙和吸煙量大者形成腦血栓的機會比一般人多2.5倍。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葡萄糖轉化為脂肪的貯存量減少,血脂升高,血液常呈高凝狀態,容易促使腦動脈硬化的形成。
4.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房纖顫患者均有可能在心血管內形成栓子(碎片)。栓子脫落,通過血流到達大腦,就可導致腦血管堵塞(腦栓塞)。
5.高膽固醇血癥
該癥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卒中。
6.肥胖
肥胖與腦卒中無直接關系,但是與高血壓有關,可能與糖尿病也有關。
7.飲酒
大量飲酒或飲度數高的酒可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在飲酒時或飲酒后發生中風。
8.血液成分因素
紅細胞比容偏高,或患有紅細胞增多癥、血小板增多癥等,也會導致腦血管病。
9.飲食因素
每天攝入的鈉鹽過多或習慣進食大量肉類、動物脂肪,是導致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適當降鈉、補鈣、補鉀,可降低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危險性。
建議您定期體檢,平時做好血壓監測。此外,多加強體育鍛煉,多吃些熱量低且富含纖維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平和的心態,每天少量多次補充水分,也能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
醫生?劉振營
我的附睪炎是怎么得上的
編輯同志:
一段時間以來,我經常感覺下身有墜脹感,因為工作太忙,沒顧上看醫生。上周,不適感加重,我不得不去醫院就醫,結果被診斷為附睪炎,按醫生要求住院治療。我還沒有結婚,沒有不良嗜好,請問,我的附睪炎是怎么得上的?
讀者?余先生
余先生:
附睪炎多發于中青年男性,是常見的男性疾病。附睪炎會給患者帶來很大影響。在發病初期,患者會感覺到陰囊有墜脹感,到了發病后期,陰囊會有硬結。附睪炎的發病原因一般有以下5種:
1.抵抗力減弱
附睪炎患者通常抵抗力比較弱,如工作學習壓力大、過度疲勞、經常熬夜或者是生活不規律,都會導致患者抵抗力減弱。當患者身體情況不好,抵抗力下降的時候,病原菌就可能乘虛而入,引發附睪炎。
2.局部感染
附睪炎的發生,有可能是因為患者會陰部環境衛生不佳導致的泌尿系統感染。大多數男性的內褲前面是雙層的,這種雙層的布料會將陰莖和陰囊包在一起,使陰部經常處于潮濕、高溫的環境中,很容易滋生細菌,從而引發泌尿道感染,進而導致附睪炎。
3.其他組織感染
其他泌尿生殖系統感染之后,也有可能引起附睪炎。例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侵襲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統,通過輸精管逆流到附睪的時候,就很容易在附睪內繁殖,從而引起附睪炎。另外,經過尿道的器械操作,如頻繁地導尿,也有可能導致附睪炎。
4.不良習慣
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附睪炎,比如經常久坐或者長時間騎自行車,會壓迫附睪,從而影響到附睪的血液循環,引發炎癥。
5.性生活不健康
性生活不規律或者經常忍精不射也會導致附睪炎。
建議您配合醫生查找原因,對癥下藥。
醫生?吉春林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