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即將召開之際,我們舉辦“共建生態文明?共護美麗地球”主題論壇,分享經驗、匯聚智慧,共同研討交流加強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全球環境和生態面臨一系列嚴峻問題和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國際社會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他還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完善全球環境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在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古特雷斯秘書長表示,現在是“重塑我們與自然關系的關鍵一年”。目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既為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現實路徑,也為解決當前全球發展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為各國攜手推進全球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注入了信心與力量。
借此機會,我愿就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三點建議,與大家分享。
第一,聚焦共同關切,傳播理性聲音,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打牢基礎。地球是全人類共同的家園,每一個人都應當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政府、企業、媒體、智庫、非政府組織等機構,更應當積極發揮作用,全面準確把握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流和方向,通過多種載體和渠道,大力普及生態文明理念,推行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提升社會公眾的生態文明素養,倡導各國并肩同行,推動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搭建交流平臺,推進知識分享,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貢獻智慧。在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都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積極成果。我們應堅守人類情懷,克服語言、文化、技術等阻礙,齊心協力搭建面向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的開放平臺,研討交流、吸收借鑒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理論、實踐經驗和科學方法,共享知識產品,匯聚共同智慧,在解決全球生態問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中發揮積極作用。
第三,倡導多邊主義,促進國際合作,為共謀人類美好未來凝聚合力。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也只有一個共同的未來。在全球生態治理中,我們應秉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主動承擔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堅決維護多邊主義,堅決反對濫用綠色貿易壁壘,在團結合作中建設性地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希望有關各方加強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增進可持續發展和全人類共同利益,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未來。
地球生態系統保護和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是全球性課題,關乎人類共同的福祉。在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必勝的決心、行動的恒心和合作的誠心缺一不可。作為長期致力于向國際社會講述中國故事、推動中外交流互鑒的國際傳播機構,中國外文局近年來聚焦生態文明的合作與交流,舉辦了“碳中和,中國在行動”全球直播研討等活動,目的是加強知識共享,持續推動人們對地球生態的高度關注并采取積極的行動。
洱海論壇是中國外文局與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的宣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國際交流平臺。我相信,在與會各方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下,論壇將有效促進全球生態治理理論探索和經驗交流,在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好地球家園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也愿與各國有識之士一道,加強交流合作,持續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共建共享全球美好生態貢獻力量!
本文摘編自杜占元在2021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