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東盟和中國在很多方面緊密合作,包括促進環保,特別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建造生態友好城市、推進綠色工業和技術。最近采納的東盟—中國環境合作戰略是這一共同承諾的證明,該戰略旨在進一步加深和擴大我們在生態恢復、物種保護、可持續城市發展和綜合水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伙伴關系。
2021年已經被確定為東盟—中國可持續發展合作年。這符合東盟和中國促進該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愿景,強調了支持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東盟地區被認為是世界上生物資產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該地區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中心,擁有世界上至少60%的熱帶泥炭地、42%的紅樹林以及15%的熱帶森林。然而,由于快速毀林、野生物種滅絕以及在災難面前的脆弱性,該地區面臨著嚴重挑戰。毫無疑問,東盟國必須立即采取行動,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合作伙伴給予更加有力的支持,確保更加持續地努力保護和恢復東盟豐富的自然寶藏。
最近,我們推出了東盟綠色倡議(AGI),以證明該地區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恢復方面的承諾。這一舉措旨在實現該地區的“10—10—10目標”,也就是說在未來10年在10個東盟國家種植1000萬棵土生樹木。這需要動員政府部門、社區、商戶,甚至個人來發起種樹和造林活動。根據該計劃,本地所做的努力將會被承認,特別是那些有助于提高人民福祉、改善生計和促進社區恢復力的努力。
東盟還優先考慮了若干舉措,以促進該地區環境可持續城市發展。多年來,已經實施了多項計劃,以支持該地區可持續城市規劃并發展適應氣候變化的城市。作為一個重點,東盟環境可持續城市或東盟環境可持續城市獎勵計劃從2008年開始實施,該計劃旨在對那些推動環境保護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東盟模范性城市給予認可。此外,根據東盟環境可持續城市標準,對那些在保持清潔空氣、土壤和水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一些小型城市和大型城市給予了認可。目前,這一舉措正在進行特別審議,以擴大其范圍,從而對那些促進綠色空間和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的城市給予認可。
2018年,還推出了東盟可持續城市化戰略,這一戰略為東盟地區實現更加綠色和可持續城市提供了框架。此外,東盟智能城市網絡的建立促進了最佳實踐在該地區綠色城市之間的相互交流。今年,我們還期待正式推出中國—東盟環境展望2:東盟和中國生態友好城市良好實踐案例研究。我們希望在以下5個方面在東盟和中國城市中妥善評估地區經驗和獲取最佳實踐,包括:氣候適應性、城市垃圾和海岸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社區和智能解決方案以及綠色金融。
東盟推動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建設生態可持續城市的努力符合當前實施東盟全面恢復框架的舉措。建立城市恢復力和恢復生態系統無疑是東盟后疫情時期恢復過程中的主要優先項。
這些僅僅是東盟在過去幾年取得的重要成就中的一部分。然而,我還看到許多中國和東盟能夠共同合作的領域,特別是在促進更加綠色、更加清潔、更加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方面。中國在脫碳方面所作的承諾值得稱道,我們希望看到在這一領域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此外,我們深深感謝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給予東盟的支持,我們希望建立更加強大的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從當前全球衛生危機中進行重建和恢復。
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在東盟城市投資綠色基礎設施并確保更加可持續的城市化進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如果沒有我們的對話與發展合作伙伴的支持,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我們希望,東盟和中國繼續在這一重大地區發展議程方面開展良好的合作。我們重視各個行業在這一重大事業上所作出的所有貢獻,包括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發展組織、學術界、民間團體以及大眾傳媒。
希望我們能夠再次謀求共同利益,并且促進更加有意義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再次邀請大家利用這一機會分享觀點、互相學習、攜手共建,讓我們身處的地區更具恢復力。
本文摘編自康富在2021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