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踐行低碳減排、綠色發展,“怎么做”與“怎么說”同樣重要。做好“雙碳”國際傳播工作,有助于中國企業塑造良好的全球形象。在2021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論壇(洱海論壇)“‘雙碳目標:企業形象建設新機遇”分論壇上,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湖夜話,共同探討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企業如何做好“碳傳播”工作。
在“雙碳”目標下,企業是落實“雙碳”目標的主力軍,企業一定要堅定對“雙碳”目標的信心,提高認識,提升政治站位。近期部分地區出現了拉閘限電的情況,企業在低碳轉型中不免要歷經風險與陣痛,但始終要堅定對“雙碳”目標的信心。
企業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主體,“減排”是企業低碳轉型的工作重點,但當前存在某些企業重碳匯而輕減排的錯誤方向。企業在應對“雙碳”目標下重塑企業的形象調整自己的經營戰略的時候,概念一定要對。企業應樹立正確的“雙碳”觀念,依托科學依據、結合自身特點,找到實現碳中和的正確路徑。
面對碳達峰碳中和新機遇、新挑戰,如何更好地擔責、履責?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有緊迫感,用實際行動來說話,用過硬的實力來說話,用發展的成效來說話。中交集團致力于打造負責任的央企,有情懷的央企,受人尊重的央企。一是心系未來,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持續發揮大交通大城市、江河湖海綜合治理的優勢,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綠色、低碳新興企業,面向全球提供優質產品服務。二是追求卓越,合作共贏,加快高水平開放發展,更多關注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持續加強與當地國的深度合作。三是刻苦鉆研,加快創新驅動發展,聚焦“雙碳”目標,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布局未來,開辟新賽道,與全球各界一道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早在2010年,聯想就對外承諾了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制定了氣候變化戰略。目標是10年內將范圍1(運營排放)和范圍2(運營用電排放)的溫室氣體減排20%;戰略重點是在價值鏈各關鍵環節,包括內部運營、供應商、能源使用、客戶及公共宣傳等各個維度進行減碳部署。2015年聯想將減排目標提高到減排40%。到了2020年,聯想實際碳減排達到了92%。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聯想制定了碳減排總體路線圖,積極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打造綠色產品設計、綠色制造、綠色物流、綠色供應鏈體系,從而引導和帶動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實現低碳轉型。目前聯想有4個國家級綠色工廠,百余款綠色設計產品,集團最佳實踐案例入選了聯合國首份《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
億利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有很多年的沉淀,30多年來在全球種了10億棵樹,在聯合國備案碳匯600多萬噸,沙漠治理經驗和成就在全球也是遙遙領先。現在要將新的數字化技術運用到“雙碳”領域中。
在億利內部一直有“+區塊鏈”和“區塊鏈+”的思維模式,億利目前已通過區塊鏈技術搭建了綠色數字平臺,整理歸納起來就是“1+3+N”,目前已通過區塊鏈技術搭建了綠色數字平臺,未來希望整合各地方、企業,形成一個全國性的碳匯平臺;同時將銀行等金融機構納入到平臺當中,以“雙碳”的形式記錄個人及企業的碳征信情況;綜合管理企業的碳資產,并推廣綠色環保理念。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中國的保護工作以1980年大熊貓保護為起點,現在項目擴大到森林、海洋、淡水、食物、氣候、能源、環境教育等領域。在這幾年宣傳工作中,媒體和媒介不管如何變化,不管是“雙碳”的傳播還是生物多樣性的傳播,真實的故事都是有重大影響力的,是打動公眾或者是引領行業的重要因素。企業應通過品牌傳播在政府、公眾及社會組織三方實現對“雙碳”目標的觀念倡導。
高效的聯合傳播有兩大方式:一是行業引領型,通過行業標桿的低碳轉型實踐推動上下游企業的聯合轉型效應,比如安踏參與推動紡織行業轉型這個項目,目標為上千家的紡織行業公司提供評估工具和可持續轉型方案,幫助上下游公司實現可持續生產轉型。二是公眾倡導型,結合環保節日等契機,向公眾普及推廣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與成果,當然要使用公眾能理解的語言非常重要,并且要貼近生活。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騰訊認為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
今年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雙碳”規劃,是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互聯網企業,騰訊已于今年4月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并宣布首期投入500億元,針對包括碳中和、鄉村振興、教育創新、公眾應急、養老科技等議題展開探索,針對碳中和方向我們成立了碳中和實驗室,希望通過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探索碳中和的道路。騰訊最主要的排放是建筑領域,到2025年用電量是2020年的3倍以上,所以希望實現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加大技術研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和新興碳匯的探索。
未來,騰訊期待利用微信做好鏈接全國10億用戶的碳普惠平臺,以科普、教育等方式實現碳中和傳播,通過數字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助力企業低碳轉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是一個主戰場,電力是生力軍。從提出“雙碳”目標以后,南方電網制定了一個關于建設新興電力系統的計劃。這個計劃核心目標就是在2025年整個南方電網要具備支撐新能源新增裝機1億千瓦以上的接入消納能力。
南方電網始終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持續推進周邊國家電力合作。從電網建設的角度來看,互聯互通、共商共建對于國家之間的電力合作共贏、綠色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助作用。
在“雙碳”目標下,周邊國家的清潔能源非常的豐富,而且資源稟賦好,通過電網的互聯來促進實現“雙碳”目標未來可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南方電網提出了區域電網互聯、實現綠色資源共享的理念。電網建設的周期要短,成本要低,可以盡快實現區域之間能源資源的調配。
未來南方電網將全力推進周邊聯網,例如中老聯網、中越聯網。這不僅需要企業間的合作,政府間的合作同樣至關重要。通過電網的互聯,能夠進一步促成“雙碳”目標的實現。
“碳傳播”的特性可以總結為具有專業性、國際性、外部性和公眾性。
根據碳傳播的四個特征,企業做好“碳傳播”工作的五點建議:“摸清家底”,先明確哪一個環節的排放量多再發力;知己知彼,促進不同行業間的戰略協同,搞清楚企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戰略、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和碳之間的關系;針對不同層面、領域的受眾因群施策;在宣傳中突出相關項目的亮點內容;采用可視化等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最直觀的表達。
這可以從“術”的層面比較全面解答“雙碳”目標下,企業怎樣做好碳傳播這個問題。
堅定信念是企業做好“碳傳播”工作的前提與關鍵。企業自身先要對“雙碳”目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主觀上認可相關工作的重要意義,而不僅僅是迫于業務需求或上級指示。其次,在做到“讓自己相信”的基礎上,還要“讓別人相信”。最后一步則是促使別人的“相信”變成“行動”,這個過程需要付出成本與犧牲,晶科能源當下所做的正是通過技術提升來補齊光伏行業成本高、占地大的短板,讓新能源的應用逐步普及。
氣候變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已成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全球挑戰,也是全人類面臨的三大突出環境問題。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逐漸成為各國能源結構的主力軍,它將系統性同時解決或緩解這三個問題。光伏對于實現“雙碳”目標、遏制氣候變化的意義毋庸置疑;“光伏+新場景”的各個應用,光伏治沙、光伏灌溉、光伏海水淡化等幫助解決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生態問題,促進生態治理,形成經濟、環境、生態多重效益齊增長。
從國際視角看,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難題,需要全球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巴黎協定》溫升控制目標。碳達峰、碳中和是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我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以高碳為主,我們不能走發達國家高耗能、高排放的老路,必須加快能源低碳轉型、產業結構調整,轉到綠色低碳發展的軌道上來。碳達峰、碳中和也是傳統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綠色低碳是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中國石化要當能源革命的引領者,將以凈零排放為終極目標,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
企業在做好“碳宣傳”過程當中,首先要把“雙碳”工作做好,讓“雙碳”有得說。對宣傳工作的認知決定了宣傳工作的成效,只有上下同心,才能形成宣傳合力,營造宣傳聲勢和輿論氛圍。要把“雙碳”故事講好,實現宣傳的“量”和“質”并重,不斷提升企業上下做好“雙碳”工作的信心;要巧用宣傳技巧,采用不同的平臺來做好傳播,通過差異化的傳播來實現“雙碳”的宣傳效果,最終助力企業把“雙碳”工作做得更好。
全球范圍內低碳轉型綠色發展議題備受關注,為“雙碳”目標下中國企業全球形象的建設提供了好的契機。全球范圍內的碳中和共識和行動,也標志著綠色發展時代的來臨。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參與綠色發展提供了平臺。
從國際傳播的角度,在“雙碳”目標下講好企業綠色發展故事有四大要點:一是要深刻認識企業踐行“雙碳”目標的重要意義;二是要有務實、專業的碳傳播內容;三是傳播形式豐富多元、借助多種平臺和力量發出聲音;四是加強本土傳播,講好企業跨國碳中和的故事。
做好“雙碳”相關傳播工作,有助于中國企業塑造良好的全球形象。企業在“雙碳”相關工作中樹立的形象,既事關企業聲譽,也有助于國家形象的建設。踐行“雙碳”目標,可以說是企業從本身的可持續發展變成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而奮斗。
具體到傳播來說,首要考慮的應是用行動來“以行踐言”,即用無聲的行動來做表率性的傳播;其次應全方位關注不同層面的傳播工作,例如面向企業管理層、員工、客戶的傳播,同時加強與政府的合作,成為推動“雙碳”工作的楷模。此外,公關傳播也是重要方面,例如贊助、組織活動等,企業作為主力傳播“雙碳”概念,從而以自己踐行的行動引領社會“雙碳”行為。為了實現“雙碳”目標,企業必須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有規劃、有持續性地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