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梅 蔡艷麗 李燕 陳紅
[摘要]目的:探究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在燒傷瘢痕患者修復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筆者醫院收治的102例燒傷瘢痕修復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1)和研究組(n=51)。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生活質量[簡明燒傷健康量表中文版(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A)]、自我和諧程度[自我和諧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心理應激能力[成人心理彈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及傷殘接受度[傷殘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DS)]情況。結果:干預6個月后,兩組BSHS-A量表、RSA量表、ADS量表評分均較干預前上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SCCS量表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應用于燒傷瘢痕患者修復術中,可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且能提高患者自我和諧程度、心理應激能力及傷殘接受度。
[關鍵詞]PERMA模式;心理干預;燒傷;瘢痕修復術;生活質量;心理應激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1)10-0167-04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Under PERMA Mode in Patients with Burn Scars Repair
WANG Hai-mei,CAI Yan-li,LI Yan,CHEN Hong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Xijing Hospital,Xian 710032,Sha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under PERMA model in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burn scars after repair.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burn scar repai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une 2019 and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51) and the study group (n=51)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under PERMA model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 (BSHS-A)], degree of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SCCS)], psychological stress ability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 and disability acceptance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 (AD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BSHS-A scale, RSA scale and ADS scal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CCS scale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of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under PERMA model in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burn scars after repair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can improve the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psychological stress ability and disability acceptance.
Key words: PERMA mode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urn; scar repair;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stress ability
燒傷是外科常見急癥,患者會因生理疼痛、外表受損而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在女性患者中更為明顯[1]。燒傷瘢痕修復術是通過整形手術或減輕瘢痕畸形,進而改善患者受損的容貌及器官功能,對患者恢復自信心有一定幫助[2]。PERMA模式的組成包括積極的情緒(Positive emotion,P)、投入(Engagement,E)、關系(Relationships,R)、意義(Meaning,M)、成就(Accomplishment,A)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彼此獨立,但都對獲得幸福感有所幫助,最初是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模型[3]。此前馬麗杰等[4]學者研究認為,為保證燒傷瘢痕修復患者的身心健康,對其實施積極的心理干預有助于患者活動心理成長。本文旨在探究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在燒傷瘢痕修復患者術后恢復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筆者醫院收治的102例燒傷瘢痕修復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1)和研究組(n=51)。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1.1 納入標準:①燒傷后瘢痕者;②年齡>18歲者;③于筆者醫院行燒傷瘢痕修復術者;④瘢痕病程>2個月者;⑤深度燒傷后創面愈合時間>3周者;⑥充分知情同意者。
1.1.2 排除標準:①存在瘢痕破潰或慢性創面者;②合并皮膚癌或代謝性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障礙、溝通障礙者;④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傷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合并慢性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者。
1.2 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預防感染、定期換藥、指導飲食、健康教育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心理干預措施:①樹立自我認知:干預人員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對燒傷瘢痕修復術的認知情況及患者心理狀況。在溝通過程中,干預人員鼓勵患者說出對于燒傷、燒傷瘢痕修復術的真實看法,吐露內心擔憂,干預人員對患者的擔憂予以支持,鼓勵患者正視燒傷、燒傷瘢痕修復術,糾正患者存在的錯誤認知,與患者一同分析可能存在的積極認知。干預人員邀請熱心、病情改善的病友為患者現身說法,提升患者治療信心,使患者互相鼓勵,互相感染積極情緒,形成同伴支持。此過程在患者入院后2d內進行;②矯正非理性信念:干預人員根據之前交流了解到的患者近期的負面情緒進行訪談交流。引導患者講述燒傷帶來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干預人員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通過與患者解釋、安慰等方法指出患者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使患者認知到糾正非理性信念的必要性,強化患者積極信念。此溝通在患者入院后1周內進行;③培養積極心理:干預人員與患者圍繞近期的積極事件進行溝通訪談,指導患者對需要感恩的事件表達感謝。指導患者每天睡前回憶發生的產生幸福感的事件,并對事件發生原因進行思考,感謝引起事件的對象。干預人員鼓勵患者使用積極語言進行自我鼓勵,如“我可以的”、“我真厲害”、“我覺得真不錯”。讓患者每天記日記,記錄內容為當日最快樂的事情,并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每周組織一次患者聚會,在聚會中鼓勵患者分享日記,使患者從中獲得積極情緒;(2)PERMA干預:與患者分別圍繞下列主題進行訪談:①積極情緒的概念、作用,樂觀心態的益處;②“福流”狀態(指投入的極端,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當前活動,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定義與積極作用;③目前人際關系狀態,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及溝通技巧;④人生意義的正確定義、人生意義的提高方法;⑤成就感可獲得的積極心理效應。在進行上述訪談后,干預人員指導患者進行間歇性的瑜伽、冥想訓練,使患者產生積極情緒。并組織患者參與一些難易適中的活動,如手工藝、唱歌、閱讀等。并根據患者當前交際狀況,指導患者進行人際交流,如耐心傾聽、肢體語言的運用等。開設講座,使患者深入了解燒傷瘢痕修復的正面意義,針對性增加患者生活的意義感;鼓勵患者設立康復目標,并指導患者完成目標。在日常護理中,干預人員鼓勵患者完成自己擅長的事情,增加患者成就感,若患者存在完成困難,則予以患者鼓勵,且協助患者完成?;颊叱鲈汉髧诙ㄆ趤碓簭筒椤?/p>
1.3 評價標準
1.3.1 生活質量: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簡明燒傷健康量表中文版(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A)[5]對生活質量進行評估,BSHS-A涵蓋軀體健康領域、心理健康領域、社會活動領域、一般健康狀況領域4個維度,共80個條目,0~4分Likert 5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3.2 自我和諧程度: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所有患者均使用自我和諧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6]對自我和諧程度進行評估,SCCS涵蓋自我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個維度,共35個條目,其中自我的靈活性進行反向計分,使用1~5分Likert 5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諧程度越低。
1.3.3 心理應激能力: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所有患者均使用成人心理彈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7]對心理應激能力進行評估。RSA涵蓋對自我的感知、對未來的計劃、工作計劃風格、社會能力、家庭凝聚力、社會資源6個因子,共33個條目,使用0~4分Likter 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心理應激能力越高。
1.3.4 傷殘接受度: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所有患者均使用傷殘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DS)[8]對患者傷殘接受度進行評估。ADS涵蓋價值觀范圍的擴大、身體形態的從屬性、對傷殘影響的包容、從對比價值到固有價值的轉變4個維度,共32個條目,使用1~4分Likter 4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傷殘接受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選擇進行數據分析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 22.0,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選擇卡方檢驗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等級資料使用非參數檢驗,生活質量(BSHS-A)、自我和諧程度(SCCS)、心理應激能力(RSA)、傷殘接受度(ADS)評分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選擇t檢驗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干預6個月后,兩組患者BSHS-A量表的軀體健康領域、心理健康領域、社會活動領域、一般健康狀況領域評分均較干預前上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和諧程度比較:干預6個月后,兩組SCCS量表的自我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自我的刻板性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應激能力比較:干預6個月后,兩組RSA量表評分均較干預前上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傷殘接受度比較:干預6個月后,兩組ADS量表的價值觀范圍的擴大、身體形態的從屬性、對傷殘影響的包容、從對比價值到固有價值的轉變評分均較干預前上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燒傷后瘢痕的形成不僅對患者外表造成損害,還可能導致患者功能及心理狀態損害,在為患者提供整形修復的同時,應對患者并發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有研究認為,在患者康復過程中,醫護人員若予以患者支持及積極反饋,對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重新樹立自信心有一定幫助。塞利格曼提出的PERMA理論認為,達到蓬勃發展的積極人生需要具備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成就這五個元素,PERMA理論中的五元素是相互作用的整體,當人們接受PERMA的全部元素時,將會達到更蓬勃積極的狀態。有研究認為,在護理中利用PERMA理論可促進患者心理調整,使患者擁有積極心態。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生活質量水平高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在于:研究組患者通過間歇性訓練,增加自身迷走神經張力,進而有助于積極情緒的正面影響[9];另一方面,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鼓勵患者完成己所能及的生活事件及功能鍛煉,有利于患者激發主動性,且來自干預人員的心理支持及正面心理引導可使患者積極性提升,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患者生活質量隨之提升。此前谷家儀等[10]學者研究證實,實施PERMA模式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自我和諧反映了個體的自我與經驗之間的統一,當個體感受到自我與經驗之間存在差距時,會采取各種防御方式以期達到自我與經驗的再和諧[11]。燒傷患者由于自身傷痛、生活、社會的壓力會導致自身不和諧程度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自我和諧程度高于對照組,說明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有助于幫助患者提升自我和諧程度。其原因可能在于:研究組患者得到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干預人員與患者進行積極訪談,樹立患者的積極認知,矯正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并培養患者的積極心理,有助于患者達到自我和諧狀態;干預人員通過引導患者進行積極情緒訓練,進行人生意義訪談,均對患者尋找有意義的目標有促進作用,能促進患者自我價值感提升;干預人員通過適當活動、訪談等方式協助患者脫離悲觀懊悔的情緒,引導患者接納自我,致力于創建未來生活。此前張理花等[12]學者研究認為,培養積極心理對患者達到自我和諧狀態有顯著幫助,與本研究一致。
從患者心理應激能力變化來看,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心理應激能力。其原因可能與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培養患者的感恩心理,并協助患者拓展人際交往情況,有助于患者建立完善、科學的價值觀,進而強化對負面事件的心理應激能力;干預人員通過各種練習、活動、訪談,幫助患者尋找、樹立有意義的目標,進而發掘患者潛在成長的能力。此前彭淑平[13]研究認為,在對患者實施護理時以心理護理為輔助,對提升患者面對困境的心理韌性有一定幫助,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且李艷[14]研究亦認為,創造積極的心理狀態對提升患者心理應激能力有顯著幫助,與本研究一致。
從患者傷殘接受度來看,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有助于促進患者坦然接受自身燒傷后瘢痕。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干預人員與患者進行疾病與自我相關的訪談,拉近醫患、護患距離,協助患者樹立關于疾病的正確認知,進而逐漸提升患者傷殘接受度;隨著時間推移,患者瘢痕修復效果逐漸顯現,且患者自身心理不斷進行自我調整,進而逐漸接受燒傷瘢痕存在的事實;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協助患者形成積極的思維方式,使患者獲得正視自身傷殘的信心,有助于患者傷殘接受度的提升。此前朱婷等[15]學者研究證實,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對提升患者傷殘接受度有較顯著的效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處在于未探討最佳的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時長,存在一定局限性,未來可就患者臨床干預時間進行進一步探究。綜上所述,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對提升燒傷瘢痕修復患者的術后恢復過程的生活質量有一定作用,且能改善患者自我和諧程度,增強患者心理應激能力,提升患者傷殘接受度。
[參考文獻]
[1]丁偉佳,陳茵,鄭偉基,等.不同皮膚移植方法在大面積燒傷瘢痕修復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3):40-42.
[2]彭娟娟,謝欣蘭,卓興峰.皮膚軟組織擴張術在深Ⅱ度燒傷后瘢痕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9):46-48.
[3]傅緒榮,魏新東,王予靈,等.智慧與幸福感的關系:基于多元幸福取向的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9,27(3):544-556.
[4]馬麗杰,遲艷飛.醫護患一體化健康教育對燒傷患者心理韌性及創傷后成長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9):860-863.
[5]陳斌,朱亞波,葛茂星,等.簡明燒傷健康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初步研究[J].中華燒傷雜志,2009,25(6):426-429.
[6]劉雅玲,栗彥偉,楊慧君,等.非小細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療相關皮疹患者應對-適應水平與自我和諧的相關性[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8):971-974.
[7]鄧莉華,劉明蓉,鄒玉仙,等.心理彈性訓練聯合問題導向干預對卵巢癌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8,45(4):183-185,189.
[8]赫麗杰,王海寬,胡月飛,等.直腸癌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傷殘接受度與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4):4156-4159.
[9]何曉麗,袁小龍,胡銘,等.父母元情緒理念與青少年問題行為:迷走神經的調節作用[J].心理學報,2020,52(8):971-981.
[10]谷家儀,范小艷,高元芝,等.幸福PERMA模式干預對艾滋病住院患者情緒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19):89-92.
[11]彭菊意,呼亞麗,樊曉芬,等.雙相障礙抑郁患者應對方式及自我和諧對病恥感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0):1306-1310.
[12]張理花,陳婭薇,李莉,等.情緒釋放療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社會心理適應能力和自我和諧水平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2):3905-3908.
[13]彭淑平.心理護理教育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彈性的影響效果及預后評價[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4):147-148.
[14]李艷.背景音樂聯合自我效能干預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總產程及術中心理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4):2432-2434.
[15]朱婷,黃雅蓮,方艷春,等.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對腦卒中病人傷殘接受度及自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6):42-47.
[收稿日期]2021-03-22
本文引用格式:王海梅,蔡艷麗,李燕,等.PERMA模式下心理干預在燒傷瘢痕修復術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21,30(10):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