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9-127-01
摘? 要? 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儲備力量,是我國各項事業建設和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外在體現。因此,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也尤為重要。課外體育鍛煉是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與體育課相輔相成,是體育課的延續,是學校體育不可或缺的組織形式,其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 課余鍛煉? 大學生? 體制健康
一、課余體育鍛煉的背景
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提出:“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把課余體育鍛煉、課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結合的課程結構”。2006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公布《關于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強調要重視學校體育工作,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2007年國務院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要求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使我國青少年普遍達到國家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1]。2012年教育部、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2],這些文件都明確指出了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切實措施。
二、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因素
大量研究顯示我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依然不容樂觀,學生體質在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方面仍處于下滑趨勢,視力不良檢出率仍居高不下[3]。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學校、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實現的。本文聚焦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行為,探究其課余體育鍛煉行為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以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為目的,提出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建議,促進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遺傳、環境、社會發展水平都會對人體體質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遺傳因素是人體身心發育和發展的先天條件。除了遺傳因素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對人體體質的發育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體育鍛煉能改善人體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增強人體運動系統的功能,從而提高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5]。
長期堅持在課余時間進行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能夠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而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具有積極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但是付諸于行為的大學生卻大大減少。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原因是因為場地、場館受限。
三、課余體育鍛煉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
第一,可以從學校體育管理出發,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引導,促進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在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體育情感和意志,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為學生終生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高校可以加大涉入程度,開放學校體育場館,積極開展各種體育相關活動,如盡可能開放學校體育場館共學生使用,協調好學校場館外借與本校學生無場館可用的矛盾;定期舉辦體育節、運動會等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學校或者學院利用互聯網現代社交平臺開展課余體育鍛煉打卡活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意識。
第三,完善高校大學生體質測試與評價體系,圍繞《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給學生建立體質健康檔案,從新生入學到畢業,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自身的體質變化。普及大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知識,提供可以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體育項目、運動訓練方法、體育營養知識等給學生,以提高他們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從整體上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
四、結語
鼓勵學生參與各種類型的體育鍛煉是一線體育教師要承擔的責任,也是所有體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此外,面對目前大學生體質偏差的現狀,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體質水平,包括開展多項體育賽事和運動會,讓學生有更多平臺展現自我,也可以運用智能移動設備監測學生的運動情況,督促學生參與運動。
參考文獻:
[1]陳守國.湖南省株洲市高職院校學生體質水平與體育鍛煉行為研究[D].吉首:吉首大學,2013.
[2]于潔.淺談體育教師核心專業素質——學習《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體會[J].文存閱刊,2018(10):45.
[3]吳謀林.蘇州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與課外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基金項目:貴州大學科技學院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獨立學院學生余暇體育鍛煉行為與體制水平的研究”,項目編號:202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