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隅 周華敏
(1.臺州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浙江臺州 318000;2.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大眾攝影技術(Mass photography technology)的基本原理是鏡頭通過物體所發射或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留像的過程——以光線繪圖。而大眾攝影就是指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機以及各類便攜式的相機等設備,來進行圖像和影像的采集。隨著攝影技術的不斷提高與普及,大眾攝影與專業攝影之間的邊界也慢慢地模糊了,大眾攝影旨在便捷性地記錄生活,且在娛樂之余,對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海報設計等方面都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隨著科技產品的迅速普及,具有攝影功能的設備從老式鎂光相機到膠卷相機、到便攜式數碼相機、到手表手機等此類便攜式可穿戴和隨身攜帶的設備上。大眾攝影也稱為“照相”,其最大的特質為具有即時性和便利性。即時性指的是可隨時隨地的記錄下當下某一時刻,某一物體或空間的某一瞬間的狀態;便利性很容易理解,它是承接在即時性之上,行為者在進行拍攝操作時不需要提前準備相機等專門設備,不需要額外的花費成本,也不需要提前準備(畢竟當代大多數人手機基本上是不離身的)。故此這項攝影的功能等于是附帶在大眾隨身攜帶的物品上實時可使用的附帶功能,非常方便。此外大眾攝影還具有可復制性和跨時空性的兩個特質??蓮椭菩跃褪切袨檎咴谂臄z照片后,可以借助我們的移動設備(藍牙、U盤等)和網絡技術進行不限量的傳輸與復制;跨時空性是指大行為者在完成拍攝這項行為時,可以將拍攝的素材或者作品通過網絡跨越空間的進行傳輸,比如說新聞素材,記者在國外拍攝的照片或者視頻就可以實時地連接到國內來使用,也可以通過硬件存儲設備,將過去的照片放到現在來用,現在的照片放到未來來用(但僅限于已發生過的時間)。
在這個流量制勝的時代,海報作為信息傳達的一種重要媒介形式,在街頭巷尾亦是隨處可見。海報的中心思想是表達一個主題,畫面的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表達和服務于主題。日本海報設計大師原研哉曾在其著作《設計中的設計》中提道:“我們觀看世界的視角與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萬種,只要能夠下意識地將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設計?!焙笮问蕉喾N多樣,有復雜炫酷的酸性設計,也有簡單通俗的圖形海報,但總的來說無論是什么形式與風格畫面和圖形都必須與海報主題所匹配。而大眾攝影在圖形海報設計中的應用恰好是設計與日常生活的匹配。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人潮的流動與信息流的沖擊下,在途中我們幾乎都來不及在一張畫面前停留太久。因此必須有一個清晰準確的主題,能夠讓人一眼識別,所以海報設計中的圖形應用也隨之,必須準確地服務主題。
以色列著名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在其著作《未來簡史》中提及“人類當下正處于科技人文主義向未來數據主義的初期過渡階段”。在此階段中,倡導的最高價值為“信息流”。故此,用來傳達信息的媒介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海報作為信息傳達的一種重要媒介形式,可在藝術與商業設計中自由穿梭。海報藝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且其形式也是緊跟時代的潮流,由紙質到電子,平面到立體,靜態到動態。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的洗練,已然活躍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在電子商業時代“快餐式文化”的席卷下,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每天都會被迫接受無數碎片化信息,煩冗復雜的信息讓人頭暈目眩。也因此,人們逐漸失去了主動閱讀和理解信息的耐心。而海報作為信息傳播的藝術性載體,在傳播信息之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海報的版式和主視覺圖形所帶來的第一感官體驗。千篇一律的圖像則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張簡單生動、具有獨特風格、與主題高度相符的原創圖形和圖片能夠與主題完美呼應之余,最大程度上使信息傳播來得更加有效。
一直以來,圖形海報設計都在探索如何能夠更加精準高效地傳播信息。要做到這一點,主要還是要從受眾的視覺審美與認知的經驗來作為基礎探究,因為海報的設計原則即為通過視覺圖形來向受眾傳達信息,如若不以受眾的視覺審美和認知經驗為設計基礎的話,受眾就看不懂海報內容,進而也就無法完成信息傳達的這一過程,那么就是無效設計。而受眾的視覺認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具有共性的(即指大眾在對海報的審美和認知上具有普遍性)。
受眾視覺的審美和認知經驗主要體現在共性圖形認知和信息閱讀習慣上。一方面,基于社會的統一義務教育以及社會生活環境中對一些事物約定俗成的定義與印象,導致了大眾對對于某些普遍的符號化圖形,有了共同的基礎認知,比如說紅燈停,路燈行等。對于此類的圖形,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事先說明的情況下看到,也都能夠較為普遍且準確的理解其含義。海報中的圖形運用也是基于和遵循了諸如此類的原則,選用的圖形語言也就更加的精準而妥當,避免落入具有歧義的圖形或符號。
另一方面,人們的閱讀是有一定的秩序的,一般為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但是受眾在觀看海報時,也會受到海報版式中的排版所營造的視覺線所引導。當海報中的版面和字號幾乎不變時,人們的視覺就會變得模糊,無法準確地對焦到信息中心。美國設計師唐納德?A?諾曼在其著作《設計心理學》中提道:“好的設計有兩個重要特征:可視(discoverability)及易懂(understand)??梢曋杆O計的產品能不能讓用戶明白怎樣操作是合理的,在什么位置以及如何操作。易懂是指所有設計的意圖是什么,產品的預設用途是什么,所有不同的控制和裝置起到什么作用。”[因此,在海報設計中,受眾的訴求是能夠快速準確地識別信息,所使用的圖形是基于大眾視覺認知共性的,同時圖形與文本需要融合恰當,閱讀動線的邏輯清晰合理。海報設計之所以能夠在時代飛速發展的同時經久不衰,并且在每個階段能夠得到創造性的發展。究其原因就是海報設計基于了受眾視覺經驗,才能始終的保持良好視覺美學體驗和信息傳播功能。
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設計的應用過程中,圖像素材在軟件的處理時可以隨著作者的意志和審美情趣變化,從而得到與之理想相對應的各式結果。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設計中應用的隨機性,給了設計師不斷調整和完善的空間,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可以伴隨主觀意志反復調試,直至達到最滿意的畫面效果。同時由于人們對事物的主觀理解和運用能力的不同,所以不同的設計師對于軟件的熟悉程度和運用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故此,最終得到的圖像效果也并不盡相同,但這并不妨礙海報的創作,反而可能在隨機性的影響下得到令人意外和多元化的畫面效果。正如歐?亨利在小說創作中遵循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原則一般,令人意外的畫面更大概率能夠給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遐想空間。
伴隨著大眾攝影技術的普及,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預期設來拍攝照片。計師也可以將日常拍攝的圖片進行主觀處理之后,再運用到海報設計中去。這一過程是完全可以根據作者主觀的理解和方式來操作,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流程,具有很大的創作空間和可能性。這一類的圖片往往源自現實生活而又與現實相悖,給人一種既熟悉的又意外的感覺。熟悉的是拍攝這一操作,意外的是經過主觀處理后良好的視覺新穎效果。其結合設計師主觀性與照片的即時性,產出的作品畫面往往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能加深觀者的印象,為海報的創作方式和版式美學帶來了新的體驗和可能。
自由是所有設計師和藝術家所心神往之的理想,但是設計師的自由度是無法與藝術家相比擬的,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問題。故此,很多時候不能像藝術家一樣隨意地將著自己的想法與靈魂傾注在其作品上。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好填補了一部分關于自由創作韻味的缺失。設計師可以自由地將拍攝到的圖片,在設計應用范圍內和不影響主題信息傳播的情況下,加入主觀思維的藝術處理。其具體表現為,一方面,設計師在拍攝的過程中可以自由構圖,選擇場景、素材等生活上的細節和現成品;另一方面軟件的運用可以根據設計師的熟練程度或操作方式來自由的處理生成差異化畫面,從而形成既具有設計師獨特風格又符合海報傳播原則的作品。
大眾攝影技術在新聞、商業領域運用十分廣泛,而這二者又十分強調時效性,所以海報設計的效率成為其最大訴求之一。而大眾攝影技術恰好實現了可復制、可替代的剛需。同一張圖片可以被反復處理和應用,因為不同的處理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畫面效果,從而適應不同主題的需求,良好地解決了傳統海報設計因原創性思考而花費大量時間成本的問題,未來也可能成為海報設計的一種主流方向。
大眾攝影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圖形海報設計的一貫思路,在延續圖形版式的同時,將矢量圖形增替為藝術加工后的攝影圖像。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應用中的實質即為對傳統圖形海報的“揚棄”。首先海報設計包括色彩、構圖、版式、圖形、字體等元素,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中的應用承接了其基礎的版式以及字體、構圖等框架型元素的同時,又對傳統的圖形進行了深化。將攝影圖像素材進行軟件加工合成后得到的像素化圖形應用于海報,作為核心圖形,達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其次,傳統的圖形海報多以構成形式來表現圖形創意,例如福田繁雄的異質同構以及矛盾空間海報作品《No War》,其目的是以創意為核心來傳遞概念。而大眾攝影技術影響下的海報設計使得海報在具有圖形創意的同時,擴大了圖形的趣味性以及實驗性探索。例如劉立偉老師的作品《新青山綠水》,將塑料袋拍攝后期處理后得到類似群山圖形的海報作品,其實驗性意義以及畫面效果遠超傳統的圖形海報作品,在傳遞環保概念的同時,以實際場景出發,更讓人觸景生情。故此,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相對傳統矢量圖形海報而言,在版式和構成基礎的延續下,使得圖形處理手法更加多樣化,同時也提高了其實驗性探索和趣味性。
傳統的圖形海報表現形式相對單一,大眾攝影的應用為海報設計帶來了新的活力。傳統海報的圖形應用多為矢量化、水墨構成以及手繪基礎圖形等。矢量化圖形給人一種簡潔清晰的感覺,但是給人的印象過于單一,形式上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而水墨構成則因其具有獨特中華歷史文化韻味和民族情節,以及水墨暈染的形式美感帶來的意境和禪意,受到了世世代代的傳承,在國內水墨海報雖然是長久不衰的創作形式。但因其在海報設計中水墨的應用形式和效果相對比較單一,在過度使用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們的審美疲勞,渴望在水墨運用形式的手法上能推陳出新;而手繪圖形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濃郁的工藝感、親切感以及故事感,有些許人文氣息。有諸多的優良之處,但是也是在手法上,是我們過于熟悉的形式。這些傳統的創作手法固然為海報藝術與歷史做出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未來也將持續沿用與發展。但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中的應用作為新的海報設計元素,為海報設計注入了新的血液,為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和新式審美體驗。
大眾攝影技術在圖形海報中的應用與傳統圖形在海報中的應用相較之,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應用中的創新之處不僅僅只體現在了表現手法與形式的變化當中,更體現在了其對實際場景的還原以及藝術化處理。讓受眾觸景生情,聯想到生活中的場景,使海報作品與受眾之間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活情感聯動。進而推進觀者的思考與想象,從視覺美學上以及生活情感上都給予了受眾一種新的感官體驗。同時,大眾攝影技術也為海報的實驗性創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障。在此技術的視域下,設計師可以不斷拍攝,發現和記錄生活中有趣味的場景,探索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設計中更多新的可能。
大眾攝影作為一種常見且便利的技術,在當代圖形海報設計中引發了一個全新的設計潮流和視覺美學。攝影圖形藝術化處理后的海報是在傳統海報設計的基礎上的揚棄,其優點在于能很好地實現和完成海報設計的量化需求以及主題傳遞的同時,也能給設計師在創作中帶來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空間。秉承著事物的兩面性來看,反觀之,這也對傳統的海報設計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其降低了設計師的美術基礎素養和藝術功底。簡單來說就是降低了海報設計的門檻。使其成了一種人人可參與的設計,在其中又有許多設計師為了追隨這種視覺效果的形式,就只關注其形式而不在意內涵與功能上的傳達。從而喪失了海報設計的初心(既信息傳達),導致制造出了大量的“視覺垃圾”,這與我們對海報設計功能的追求背道而馳。面對所有技術,我們都應抱著探索研究的態度去實驗和實踐,而不是盲目追隨。在大眾攝影技術的保障下不斷探索像素化圖像的實驗可能性。大眾攝影技術不僅沖擊了傳統的海報形式,為當下海報設計帶來新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牽引了為未來海報藝術發展趨勢(藝術與數字的交叉融合不僅是潮流,已然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大眾攝影技術的發展為設計師的海報創作拓寬了新的思路,同時也為受眾開辟了新式審美體驗,在當代圖形海報設計中引發了一個全新的設計潮流和視覺美學。大眾攝影技術的發展得益于其便利性和即時性,同時在快餐化時代,其可復制性和跨時空性也為海報設計的量化產出提供了新的可能。攝影圖像作為圖形海報設計的媒介,基于大眾社會習慣的經驗和視覺語言的共同性,能夠與圖形符號完美融合,精準地傳遞符合大眾審美情趣且通俗易懂的關鍵信息。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應用中的創新之處不僅僅只體現在了表現手法與形式的變化,更體現在了其對實際場景的還原以及藝術化處理,同時也為海報的實驗性創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障。如今大眾攝影技術在海報設計當中已經成了一個必不可少的創作方式,并在實驗性海報探索中呈現出勢不可擋之勢,必將對當下及未來的海報設計趨勢產生重要的影響以及指引新的方向。
注釋:
①[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11.4.
②[以]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M].林俊宏譯.中信出版社,2017.1.
③[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梅瓊譯.中信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