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澎
(湖南工程學院,湖南湘潭 411104)
環境設計專業作為集藝術與技術于一體的專業,需要學生具備責任意識、審美判斷能力、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等,要確保學生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環境設計人才,需要找到學生提升的切入點,即有效的教學反饋。改變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普遍更為注重教育教學環節,教學評價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的情況,通過教學評價全面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實現知識與能力的精準提升,并且通過對評價機制進行改革,實現評價功能的多樣化發揮,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扎根地方發展建設,深入了解地方人文氣息,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堅持以美育人,發揚美育精神,實踐中不斷增強對青年學生文化認同引領,提高學生內在、外在的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從而全面提升新時期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評價是從教學目標出發,通過科學有效的辦法,對教學整體情況以及學生情況做出客觀判斷的一種評價方式。通過教學評價能夠有效診斷出學生以及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問題進行解決,并且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發揮激勵作用,促使學生強化正向行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通過評價反饋,能夠對自身行為進行調整,保障自身行為符合發展需求。教學評價能夠從教師、教學、學生三個角度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文中,思政與科創作為評價的導向,明確評價的作用方向,通過評價功能的發揮,實現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正確的思想政治認識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確保學生能夠擔負起社會責任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以及發展觀,確保學生能夠在自身的專業上努力學習不斷探索,為成為對國家發展、社會發展有用的人而不斷奮斗。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提升、促進專業技能能夠得到多樣化發揮的有效手段,學生通過形成科技創新意識,能夠在自身的專業上不斷探索。教師通過發揮教學評價導向、激勵以及調整等功能,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發展方向的把控,促進學生的發展。總體來講,“思政+科創”是目標,評價是手段。
環境設計專業評價現狀為教學改革的方向提供了指引,通過對教學評價的現狀進行了解,能夠明確教學改革在教學評價方面的方向。
在現階段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普遍將教學側重點放在教學過程上,注重對知識內容的傳輸,教學評價除在考試中應用外,在日常課堂應用相對較少,造成教學評價的導向、調節等功能都未能及時得到發揮,學生不能通過隨堂以及階段性教學評價了解自身知識技能等掌握情況,教師也不能通過教學評價獲得有效的教學反饋。因此,造成教師、教學、學生主體之間無法進行及時、高效的互聯互通,對癥結問題存在延時或錯失等情況的發生,最終,教師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排憂解難,而學生對知識點學習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盡力,同時很難學好、學透、學以致用。
在教學評價的運用上,部分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較為隨意,未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以及明確評價目標,僅針對學生某一方面的情況做出較為籠統的評價,評價缺少針對性,此種評價缺乏科學性,不能發揮導向作用,并且經常采用隨意性的評價可能造成學生對評價重視程度的降低,評價功能不能得到全面發揮,也無法激發教學環節中參與者的熱情,最終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果產生。
部分教師認為教學評價僅是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對評價的理解不全面,并且對評價的方式理解缺乏深入的思考,如隱性評價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容易忽略或是缺乏對隱性評價的重視,造成評價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隱性評價處于缺失狀態。并且,長期以來普遍關注顯性指標,注重成果的成型,隱性評價往往是對長期過程的客觀反映,甚至在個別方面占據更加主要的地位,因此,對于隱性評價內在驅動力的忽視,不利于新時期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成才。
“思政+科創”雙導向下環境設計專業要進行教學改革,需要從教學評價入手,明確不同評價方式對評價的重要作用,通過充分應用不同形式的教學評價,發揮評價功能,促進新時期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前文可知教學評價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對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要確保教學評價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能夠得到充分應用,教師需要提高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在教學改革中,著重了解教學評價的科學應用方式,針對環境設計專業內容合理設置評價目標,明確“思政+科創”導向下教學評價的具體展開方式,建立“思政+科創”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并充分了解學生切身感受,通過不斷對教學評價的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按照研究結果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環境、教學設計等關鍵內容進行調整,保障教學評價功能的持續健康發揮。
顯性評價與隱性評價作為評價的兩種形式,通常顯性評價具有直觀性特點,評價主體通過直接評價對評價對象的情況進行客觀描述,從而促使學生了解自身實際情況,直接評價包括語言評價,評語評價、積分評價、層級評價等多種形式,評價目標明確,在日常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評價內容了解教師意圖。而隱性評價通常較為隱蔽,具有間接性特點,評價主體通過間接的表達促使評價對象了解主體對自身發展的態度以及評價,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肢體動作,委婉的話語等對學生的行為做出反應,都屬于隱性評價?!罢n程思政”的融入,體現的是對學生長遠、全面的提升,潤物無聲,但對于學生的思考問題方式與解決問題方法形成直接的影響。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弘揚美育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碰到艱難困苦卻不放棄、不拋棄,能堅持到底,必然離不開課程思政的內在隱性驅動。設計成果的獲取包括選題、構思、制圖實踐、材質分析等系列研究,隱性的驅動力能較好地促進階段性的研究,反之,成果質量是以“看得見”的形式存在,對“課程思政”也起到關聯性的顯性評價,在階段研究中需要及時對癥結進行反思,對不足的顯性表現可以及時調整隱性評價模式,形成良性的促進模式。在“思政+科創”方面,教師通過對學生正確的思想表達,以及科技創想進行正面評價,包括隱性評價與顯性評價,都將促使學生進一步加強此方面的行為,了解自身思想意識的正確性。并通過學生錯誤的思想以及行為進行反面評價,或不與肯定,能夠促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言論存在缺陷或錯誤,從而對自身的思想行為進行反思。
教學改革中,需要注重對教學評價表現形式的創新,如采用多元主體的評價方式,在顯性評價上,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綜合教師評價,保障評價的全面性,并且多元主體評價能夠促使學生從多角度看待自身的情況,更具有接受性。而在隱性評價方面,教師可結合教育心理學,從教學環境,學生的成績等多方面實現。如在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求學生提出創意構想,并帶領學生參觀科技創新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技術成果,帶領學生從中挖掘出學生提出的元素,從實際成果展示上肯定學生的構思,鼓勵學生在科學的基礎上大膽假設,通過應用模擬設計軟件等,測試自身創意的可行性。教師還可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不按照以往積分以及劃分等級的如優良中差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是從不同的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如按照創新性、知識應用性、可行性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設想進行評價,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創造力的提升。
另外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也能促使教學評價功能得到創新。近年來課程思政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不僅能夠拓寬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渠道,而且能夠促使思政內容得到系統的推廣,科學提升學生對思政的認識。通過開設思政課程,并構建反饋機制,能夠有效確保教學活動與教學評價形成閉環,相互促進,通過教學評價了解課程思政開展情況、學生學習情況,按照評價反饋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進,通過改進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率,再次進行教學反饋,通過教學活動與反饋的閉環,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思政能力。
隱性評價和顯性評價都具有內在驅動力,激勵功能的充分發揮能夠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隱性評價方面,評價的表現包括延時持續的隱性評價以及即時發生的隱性評價兩種,通過延時持續的隱性評價鼓勵學生發展可通過持續關注學生的研究項目,關心學生項目進展情況等,促使學生了解到教師對自身的重視程度或自身行為的重視程度,了解自身研究項目的可行性,進而充分投入到研究中。即時隱性評價需要教師即時對學生的正確思想觀念,創新理念進行肯定。而直接評價教師可通過語言及書面等形式,全面客觀地對學生情況進行總結,明確指出學生的長處,促進學生的發展。
通過明確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以“思政+科創”為導向發揮評價作用、注重評價在教學中的應用,合理采用顯性評價與隱性評價、創新教學評價方式,促進評價功能的多樣化發揮、采用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拓展課堂功能、以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鼓勵學生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等一系列策略,能夠有效確?!八颊?科創”雙導向下環境設計專業隱性與顯性評價的功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確保教學改革順利進行,通過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發揮個性思維、創新思維,創新育人體系。